第34章 夏季如何养生整年都不会生病(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日常养生常识》最新章节。

- 及时补水:运动后不宜立即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

- 避免贪凉:运动后出汗较多,不可立即吹空调、洗冷水澡,以免寒湿侵袭;应先擦干汗水,休息15-30分钟后再洗澡,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

- 补充能量:运动后可适当食用清淡食物(如粥、水果),补充消耗的能量,避免空腹。

四、调畅情志:静心养神,顺应“夏长”

夏季阳气旺盛,人的情绪也易随阳气升发而变得急躁,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夏季情志不调易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导致秋季发病。因此,调畅情志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

(一)静心安神,避免急躁

夏季应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大喜大悲、暴怒急躁。可通过以下方式静心:

- 冥想或深呼吸:每天早晚各抽出10分钟,静坐冥想,专注于呼吸,缓解焦虑情绪;

- 培养兴趣爱好:如养花、下棋、读书等,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态平和;

- 听舒缓音乐:选择轻柔的音乐,帮助放松身心,调节情绪。

(二)顺应“喜”志,疏泄气机

中医认为,夏季对应“心”,而“心在志为喜”,适度的喜悦能促进心气流通,但过度兴奋则会耗伤心气。因此,夏季可适当参与愉悦的活动(如与朋友聚会、外出游玩),但需避免过度激动。

(三)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

夏季睡眠质量易受高温影响,而睡眠不足会加重情绪波动(如易怒、焦虑)。因此,需通过改善睡眠环境(如使用蚊帐、保持通风)、规律作息等方式,保证充足睡眠,为情绪稳定打下基础。

五、预防疾病:未病先防,安然度夏

夏季高温高湿,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需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因暑致病”,影响全年健康。

(一)预防中暑(热射病)

夏季最需警惕的是中暑,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体弱者及户外工作者。

- 预防措施:

- 减少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戴帽子、涂防晒霜);

- 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

- 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 一旦出现头晕、口渴、多汗、乏力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二)预防胃肠道疾病

夏季细菌繁殖快,易引发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

- 预防措施:

- 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存放,餐具定期消毒;

- 不吃变质、生冷食物,剩菜需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 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高温易使人体血管扩张、血压波动,加之出汗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梗死)风险升高,尤其是中老年人。

- 预防措施:

-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服药;

-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保持情绪稳定;

- 多喝水,避免血液黏稠度过高;

- 饮食清淡,减少盐分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四)预防“空调病”

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易出现头痛、关节痛、咳嗽等“空调病”症状,这是由于寒湿侵袭、空气不流通所致。

- 预防措施:

-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冷风直吹身体;

- 在空调房内穿长袖衣物,保护颈肩、膝关节;

-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细菌、霉菌滋生。

结语:顺时养生,全年安康

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此时的养生不仅关乎当下的舒适,更影响着秋冬的收藏与来年的健康。正如《黄帝内经》所强调的“春夏养阳”,夏季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应阳气升发的规律,通过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适度运动、调畅情志、预防疾病,实现“养长”的目标。

从清晨的一杯温水到傍晚的散步,从一碗绿豆汤到午时的小憩,夏季养生融入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不必追求复杂的方法,只需遵循自然规律,让身体与季节同步,便能在炎炎夏日中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

让我们共同期待着能够紧紧抓住夏季养生的黄金时期,顺应时节的变化来调整和摄养身体,为一整年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夏季养得好,整年少生病”这一美好目标。

记得夏季养生要用对方法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