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朝堂风云(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吴俊泉传》最新章节。
赵帝轻声道,看不出喜怒。
野利昌荣却是不以为然冷哼道:“就算找到了那吴原依又怎样?16年前的天下第一,如今只怕也只是个半老头了,岂能委屈我们阿塔娜公主呢?”
赵帝眼眸微眯,浅浅一笑,却笑出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野利昌荣浑然不觉,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在下说的那人便是那新近名动江湖,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吴、俊、泉!”
“吴俊泉?”
这个名字被说出的瞬间,满殿文武,从宰相到侍郎,从勋贵到将军,几乎所有人脸上都是一片茫然和懵懂。
吴俊泉?是谁?
宗室里有这号人物?哪位功臣之后?还是哪个隐世大儒的子弟?
没有一个人听说过!
一个完全陌生的、属于江湖的名字,竟然成了西夏国指名道姓,不惜以战争相威胁,要求“入赘”的驸马人选?
极致的拉扯感在此刻达到了顶峰。先前所有的国家博弈、战争威胁、礼仪之争,最后竟然落脚在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湖草莽”身上?这巨大的反差,让所有精通权谋、熟读经典的朝堂诸公,一时之间完全无法理解,甚至感到一种荒诞至极的错愕。
野利昌荣看着满殿懵然的宋朝大臣,看着御座上虽然面色不动,但眼神深处也掠过一丝惊疑的年轻皇帝,他知道,他成功了。他将一个巨大的、烫手的山芋,抛给了这个庞大的帝国。
所有人的心中都盘旋着同一个问题:这个吴俊泉,究竟是何方神圣?
而赵煦,这位年轻的帝王,在最初的错愕之后,眼神迅速恢复了深不见底的平静。他望着殿下志得意满的西夏使臣,心中已然明了,这场联姻闹剧的背后,隐藏着远比表面看起来更深的旋涡。
风暴的焦点,已然指向了那个素未谋面,却已名动天下的——吴俊泉。期待的种子,已然在每个人心中种下,只待破土而出,掀起更大的波澜。
可是皇帝自己知道,吴俊泉,那个在森林某个温泉池中的美少年,仅仅是一眼,皇帝的脑海中就难将他忘记。
西夏使臣退去后,垂拱殿内那剑拔弩张的气氛仿佛瞬间被抽空,只留下一种荒诞而诡异的宁静。
年轻的皇帝赵煦端坐于御座之上,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紫檀木扶手,发出规律的“笃笃”声,敲得底下几位被紧急召来的心腹大臣心头也跟着七上八下。
他压下心中翻涌的异样情绪,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玩味:“都说说吧。对于西夏这‘指名道姓’的和亲之请,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话音刚落,早已按捺不住的兵部尚书高储偌便猛地踏出一步。他是个火爆脾气的老将,须发皆张,声如洪钟:“陛下!此事断不可应!想我天朝上国,岂有屈尊降贵,送男子入赘番邦之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那吴俊泉是何人?一介江湖布衣耳!依老臣之见,应立即派兵,不,让皇城司出动,将此子找出,就地正法,将其首级送往西夏!以示我大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看那西夏还敢不敢如此羞辱我朝!”他说得激动,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身旁的同僚脸上。
他这番“物理消灭和亲对象”的惊世之论,让旁边几位文臣听得眼角直抽。
另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臣,礼部侍郎王大人,颤巍巍地出列,与高储偌的激动形成鲜明对比。
他慢条斯理地捋着胡须,一副精打细算的模样:“高尚书此言差矣,差矣啊!陛下,老臣以为,此事……未尝不是一桩‘划算’的买卖。”他刻意压低声音,“不过是一个江湖草民,若能以此一人,换取两国边境安宁,免去刀兵之祸,省下无数军费粮草,岂非一本万利?此乃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啊!况且,是他西夏公主招驸马,说起来,还是他西夏更没面子些……” 他掰着手指头,脸上甚至露出一丝“这波不亏”的精明笑容。
“王侍郎!你……”高储偌气得胡子都快翘起来了,正要反驳,却被一个温和却带着一丝冷诘的声音打断。
出言的是范纯仁,他继承了其父范仲淹的沉稳气度,但此刻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与其父“先天下之忧而忧”情怀不太相符的……狡黠?
“高尚书稍安勿躁,王侍郎也请听范某一言。”
范纯仁不紧不慢地向皇帝拱了拱手,“陛下,二位同僚所言,各有道理,但也各有弊端。高尚书之法刚猛有余,恐彻底激怒西夏,授人以柄;王侍郎之策虽显实惠,却难免落人口实,说我大宋畏战怯懦,有损国格。”
他顿了顿,见皇帝目光投来,带着询问之意,便微微挺直腰板,说出了自己的“高见”:“臣以为,此事……或可虚与委蛇,将计就计。”
“哦?如何将计就计?”赵煦挑眉,似乎来了点兴趣。
范纯仁压低声音,仿佛在分享什么绝妙计策:“陛下可先假意应允西夏所求,大张旗鼓,寻得那吴俊泉,风风光光将其‘送’往西夏和亲。”
“待其抵达西夏国都,与那公主成婚,西夏上下麻痹大意,庆贺联姻成功之际——”
他眼中精光一闪,“我大宋精锐之师便可悄然集结于边境,趁其不备,雷霆出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届时,既能重创西夏,又可对外宣称是西夏强索我大宋子民,破坏和亲,我朝乃被迫反击!岂不名正言顺,一举两得?”
好一个“先送人,后打仗”的“妙计”!这简直是把“兵不厌诈”发挥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高储偌听得目瞪口呆,连主和的王侍郎都张大了嘴巴,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
一时间,御书房内争论再起。高储偌坚持“杀了干净”,王侍郎认为“送了划算”,范纯仁主张“送了再打”,三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场面一度十分“热闹”,充满了某种与军国大事格格不入的滑稽感。
赵帝默默听着底下三位重臣堪称“离谱”的献策,面上依旧平静无波。他们讨论的焦点,那个叫“吴俊泉”的人,在他们口中仿佛只是一个物件,一个符号。但赵煦知道他不是。他是山林温泉边那个惊艳的身影,是仙云姐姐心中念念不忘的人,是能让西夏不惜以国运相赌也要得到的人。
杀了他?且不说能否轻易办到,那惊鸿一瞥的印象,以及仙云可能的心碎,让他本能地排斥这个选项。
送了他?无论是真送还是假送,都显得大宋怯懦,而且……他内心深处,似乎也并不愿将此“人”就这样推出去。
骗了他再打?计策虽“妙”,却有失帝国气度,更非他赵煦的行事风格。
“够了。”年轻的皇帝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让所有的争论戛然而止。
三位大臣立刻屏息凝神,垂首听命。
赵煦的目光缓缓扫过他们,最终落在一个空处,仿佛在穿透虚空,下达命令。
“传朕旨意,”他声音清晰而沉稳,“八百里加急,召皇城司指挥使陶水仙,即刻返京见驾。”
他没有直接下令如何处理吴俊泉,而是先召回了掌管皇城司、同时也是与吴俊泉有着密切关联的陶水仙。这个命令,让三位大臣更加摸不着头脑了。陛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帝没有理会他们的疑惑,继续吩咐侍立一旁的贴身内侍:“着皇城司副使魏无敌先行动用京城力量,暗中查探吴俊泉之下落与动向。记住,是查探,勿要惊扰,更不可伤其分毫。一有消息,立刻密报于朕。”
“是,陛下。”内侍躬身领命。
“朕,要亲自决断。”赵煦最后说道,语气不容置疑,随即挥了挥手,“你们都退下吧。”
三位大臣怀着满腹的狐疑和猜测,躬身退出了御书房。
空荡的殿内,只剩下赵帝一人。他靠在御座上,闭上眼,手指轻轻揉着眉心。
吴俊泉……
仙云公主与那人在一处时那不自觉流露的温柔神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团复杂的迷雾。
让他的内心既嫉妒却又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