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3章 西川省会(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最新章节。

初冬的锦城上午,阳光像揉碎的金箔洒在人民东路,梧桐树上残存的黄叶被晒得透亮,风一吹,便打着旋儿落在警用巡逻车的引擎盖上,留下几道浅淡的影子。

沈青云坐在黑色轿车的后排,指尖轻轻叩着膝盖,手里攥着的锦城市政法委调研路线表,边角已被指尖的温度焐得有些发软,第一站春熙路派出所的位置被红笔圈了圈,旁边批注着“商圈警务重点”,这里距离省委大院不过三公里,是省城最热闹的商圈警务枢纽。

“书记,春熙路派出所去年刚评上全国优秀公安派出所,他们搞的商圈矛盾速调室特别有特色,商户报警后,民警三分钟内准能到现场,比物业还快。”

坐在副驾驶的锦城市政法委书记方秋水回头汇报,他穿着件熨帖的深灰色夹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说话时习惯性地每隔三句就扶一下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片反射着窗外的阳光,对沈青云缓缓说道:“省委胡书记之前来调研过两次,每次都夸他们把为人民服务落到了实处,说要在全省推广。”

沈青云微微点头。

坐在他身边的省政法委副书记张凯也点点头,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着节奏:“去年我跟杨宏毅同志来的时候,跟几个商户聊天,他们说现在有纠纷先找派出所,比找市场监管局还管用。”顿了顿。

他补充道:“就是基层民警太辛苦了,所里总共三十三个民警,要管三平方公里的商圈,光大小商场就有十二个,平均每天接警四十多起,忙的时候连喝水的空都没有。”

提到杨宏毅名字的时候,张凯的声音下意识地轻了半分,指尖的节奏也顿了一下。

沈青云捕捉到这个细节,目光却没在他脸上停留,依旧透过车窗看着路边的警务站。

玻璃门内,两个年轻民警正围着一个穿枣红色羽绒服的老太太说话,老太太手里拎着个破了口的购物袋,袋口露出半盒饼干,看样子是逛商场时丢了东西,眼眶还红着。

“基层民警的负荷得想办法减,不能光靠硬扛。”

沈青云忽然开口说道,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力:“商圈人流密集,警情大多是口角纠纷、物品遗失这种小事,光靠派出所三十多个人,就算不眠不休也扛不住。能不能联合商场保安、商户志愿者搞联防联控?比如政法委牵头制定个简单的培训标准,教志愿者怎么安抚情绪、怎么记录情况,简单的口角让他们先介入调解,民警集中精力处理盗窃、诈骗这些复杂警情,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让民警喘口气。”

毕竟在好几个省市工作过,基层的情况沈青云比任何人都清楚,自然知道这里面的问题所在。

方秋水眼睛一下子亮了,右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安全带:“沈书记这个想法太及时了!我们之前也跟派出所聊过联防的事,但一直担心志愿者不专业,万一调解不好激化矛盾,反而麻烦。要是省政法委能出台个培训大纲,明确哪些能管、哪些不能管,我们下周就能在春熙路商圈试点,最多一个月就能推开。”

说话间,车子稳稳停在春熙路派出所门口。

所长周明早已带着六个民警在门口等候,藏蓝色警服被阳光晒得泛着柔和的光泽,胸前的警号在光线下格外清晰。

看到沈青云下车,周明快步上前,双手递上一本蓝色封皮的工作手册,掌心因为紧张微微泛潮:“沈书记,欢迎您来指导工作。这是我们今年的工作记录’,每起纠纷的处理时间、群众反馈都记在里面,您要是有时间,能给我们提提意见。”

沈青云接过手册,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的字迹工整得像打印的,每起纠纷后面都用红笔标注着“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符号,不满意的案例下面还附了两三行整改说明,墨水洇透了纸背,看得出来是认真写的。

他翻到十月份的页面,手指停在十月十五日那一栏:“这个李记服装店与顾客的退换货纠纷,群众标注的是不满意,整改措施写的是增加民警驻点时间,后续有回访么?”

周明愣了一下,随即连忙点头,声音都比刚才高了些:“回访了的,后来我们在商场三楼的扶梯口设了个驻点岗,每天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晚上六点到八点,人流最密集的时候都有民警在,那个顾客后来还专门来派出所送了面锦旗,说现在找民警比找店长还方便,纠纷几分钟就能解决。”

他转身朝所里喊了一声:“小王,把锦旗拿过来”,语气里满是掩饰不住的自豪。

很快,年轻民警小王捧着一面红色锦旗跑出来,上面绣着“为民服务,快速高效”八个金色大字,边角还系着粉色的流苏。

沈青云伸手摸了摸锦旗,布料厚实,针脚细密,看得出来是用心做的。

“群众的认可是对你们最大的肯定。”

他笑着说道:“但驻点岗不能只是摆样子,要建立制度,比如每周统计一次驻点时处理的纠纷数量,根据人流变化调整驻点时间,这样才能长久。”

周明连忙掏出笔记本记下:“您说得对,我们之前就是凭经验安排时间,下周就做统计,按数据调整,保证不浪费人力。”

沈青云跟着周明走进派出所,一楼大厅的左侧就是“矛盾速调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温和的说话声。

他轻轻推开门,看到两个民警正围着一对夫妻调解,妻子穿着米白色羽绒服,手里攥着一件黑色大衣,眼眶红红的。丈夫穿着深蓝色夹克,低着头,手指不停地搓着衣角。

“大姐,您先别激动,这件大衣的破洞确实是运输过程中勾到的,不是商家故意卖残次品。”年轻的民警递过一杯热水,语气耐心得像哄自家亲戚:“我们刚跟商场客服和品牌总部都联系过了,他们同意给您换一件新的,今天下午就能送到您家,您看这样行不行?”

妻子接过水杯,手指捏着杯壁,沉默了几秒,声音终于软了下来:“那麻烦你们了,刚才我跟商家吵得太凶,也有点不好意思。”

丈夫连忙接过话:“是我们太着急了,这点小事还麻烦你们跑一趟,谢谢民警同志。”

沈青云站在门口没进去,等夫妻两人道谢离开后,才走进速调室。

墙上挂着“调解四步法:听、劝、析、和”的标语,下面贴着几张调解成功的合影,照片上的人都笑得很开心。

“这种消费纠纷,占你们每天接警量的多少?”

他问沈青云对那个年轻的警察问道。

年轻人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差不多三成吧,尤其是周末,能占到五成。有时候商家耍无赖,说特价商品不退不换,我们得跟市场监管局的人一起去沟通,不然光靠我们说,商家不一定听。”

“那就要建立联动机制,不能单打独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