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科技进步(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大明京城这边也没闲着。
安武伯曹文诏与兵部尚书李邦华奉旨整顿九边军务,率领五万大军,手持尚方宝剑,浩浩荡荡出京而去,随行的还有一批从京营抽调的将领。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明白,这是朝廷要对九边动真格了,毕竟九边将士拿着朝廷钱粮却消极怠工,还大肆培植私人势力,换谁也无法容忍。
江宁亲自前来相送,户部尚书郭允厚也一同前往。
望着曹文诏、李邦华率领大军远去的背影,江宁转头看向郭允厚,带着几分不满道:“老郭,你是不是一天闲得没事干?
怎么哪都有你?”
郭允厚抚着胡须,毫不在意地笑道:“侯爷这话可不对。
只要是能为朝廷挣钱、省钱的地方,老夫自然要出现。
老夫已粗略算过,等安武伯和李大人整顿完九边军务,朝廷少说能省下一大笔开支,日后的钱粮军饷也能花在实处。
一想到这儿,老夫激动得都睡不着觉呢。”
看着郭允厚这副见钱眼开的模样,江宁无奈摇头叹息,随后返回五军都督府。
不多时,张维贤拿着一份名单找到江宁:“侯爷,你瞧瞧,这是最新一批送入大明皇家讲武堂学习的京营士兵与将领名单。”
江宁打开名单仔细查看,赫然发现许木木、武六义、齐恒都在其中。
确认名单无误后,他署上自己的名字,盖上官印,交由书吏火速送入宫,请朱由校批示。
这时,张维贤抚着胡须,笑着说道:“侯爷呀,下次您再有什么想法或计划,能不能提前给老夫通个气?”
江宁有些疑惑地看向他,张维贤略带抱怨道:“侯爷,您也太不仗义了。
当初平定西南带回来十几万土司兵马,除去编练陷阵营三卫、抽调三万精锐后,剩下的十二万人马一直挂在京营名下。
为此,户部郭老抠可是没少念叨,搞得老夫时常要跟他扯皮。
但如今看来,这十二万人马,才是彻底整顿九边与北方诸省内军的关键力量啊。”
江宁闻言笑着点头:“英国公,实在抱歉,本侯事情太多,忙得都忘了跟您打招呼。
不过如今也不打紧了,忠贞侯和定远侯率领五万兵马编练北方各省新军,基层将领和骨干都从五万人马里进行抽调。
等他们二位把北方数省内军编练完成,恐怕手中的五万人马也剩不下几个了。
接下来便是曹将军和李邦华整顿九边军务,他们带去的这五万人也可以从京营名册上销掉,只要曹将军和李邦华能顺利回来就行。”
张维贤抚须点头:“侯爷放心,稍后老夫就安排人着手办理。”
江宁点头应下,心中暗自思忖:土司兵马骁勇善战,又吃苦耐劳。
当初把这十几万人带回京营,组建了陷阵营三卫,分左中右各辖一万兵马。
剩下的十二万人在京营中潜心学习,如今都成了合格的京营士兵。
把他们派出去担任北方诸省的基层将领和九边骨干,这十几万人马便几乎重新架构了大明北方的军事体系。
如今京营兵力保持在二十万以内,朝廷的军饷开支便能压下来,更重要的是政治层面的布局,
等曹文诏和李邦华彻底整顿完九边,便只剩下辽东一地。
届时,辽东的将门与坐地户将彻底被朝廷孤立,除非他们有胆子起兵反叛、投靠努尔哈赤,否则便成了案板上的鱼肉,朝廷想怎么处置都在一念之间。
若是识相,便给他们个体面。
若是不识相,那就送他们见阎王。
…………
几日后,江宁前往军器局视察。
兵仗局原本属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后来江宁死皮赖脸地向朱由校讨了过来应急,毕竟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军器局先前归工部管辖,工匠们被贪官污吏欺压剥削,过得还不如乞丐,技术水平也停留在几十年前。
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钻研技术?
兵杖局却不同,作为内廷衙门,直接为皇帝服务,资源雄厚,加上九族出品必属精品的标准,技术显然比军器局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正因两部门进行了合并,大明火器的产量、质量与技术水准,才在短短时间内实现了飞跃。
来到军器局,新任军器局都督佥事毕懋康与掌印太监王卓匆匆赶来行礼,江宁对着二人点了点头。
为了将制造火器的权力纳入五军都督府,江宁顺带把火器专家、工部右侍郎毕懋康也挖了过来,还特意请朱由校下旨,给了他一个都督佥事的官职。
至于掌印太监王卓,也是朱由校的心腹,虽没有老魏的屠刀救苍生的能力、也无方正化的细心沉稳,却胜在听话,对专业事务从不多加干预,使得两人相处融洽。
更重要的是,王卓代表着天子朱由校,否则五军都督府连制造火器的衙门都掌管了,难免显得权势过大,有了天子心腹掌印太监坐镇,便相当于受到内廷制衡,恰到好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后,毕懋康与王卓带着江宁参观合并后的作坊。
不多时,江宁来到一处炼铁炉前,看着眼前这尊庞然大物,惊得半晌说不出话,赶忙问道:“毕大人,之前军器局的炼铁炉不是高一丈二吗?
但本侯瞧着这炉子,最起码快有两丈了。”
毕懋康笑着道:“侯爷,这还多亏了王公公。”
江宁略感疑惑地看向王卓,王卓笑着解释:“侯爷有所不知,先前工部管辖军器局时,下边官员贪污横行、欺压工匠,炼铁炉只做到一丈二高。
而且万历年间朝廷增加矿税,还附带各种苛捐杂税,民间也没人敢筑高炉炼铁,毕竟每筑一座高炉,产出的铁都不够抵交杂税。
但这并不代表工匠们只能造一丈二的炉子,内廷的炼铁炉最高已有两丈,产量比军器局的多出一倍还多呢。”
江宁听完既惊讶又悲哀,大明的科技发展竟被朝廷的贪污腐败生生拖了后腿,好在如今情况已得到改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