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兰州(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燕颂》最新章节。
祥嘉十九年二月初六,大虞最西方的边陲重镇兰州城北风呼啸,但此刻呼啸的风声却不再是这方天地的主角,天幕之下,蒙虞双方士卒震天的厮杀声响彻天地,让肆虐的风声只能成为微不足道的陪衬。
兰州城外是蒙古察合台汗王都哇率领的二十万大军,说是二十万,但其中一半是西部各地征集的民夫奴隶,剩下的十万战兵,也只有三个万户的蒙古骑兵,其余皆是西域各族被征调过来的步卒。
这三个万户的蒙古骑兵,又有三处来源,一万是都哇亲领的王帐万户,一个万户则是窝阔台汗海都的下属,另外一个万户则是隶属哈拉和林汗庭的西部诸部拼凑而来。
虽然实打实的蒙古骑兵只有三万,但加上各族的仆从兵和民夫奴隶,二十万之众营帐在兰州城西沿着黄河连绵数十里,场面也着实是骇人心魄。
都哇带着大军已经围了兰州城半个月了,这半个月以来,虽然每天也都热热闹闹,但大体上还是驱赶奴隶兵去填平兰州城外的护城河和壕沟。
兰州城是当初天盛十五年太祖北征时,先秦王姚霸率领西路军攻下,那一战,姚霸先下兰州,截住河西走廊出口,然后挥师北上扫荡宁夏,一举荡平河套。
在那之后,姚霸一直派重兵镇守兰州,在黄河南岸扩建城池,修缮黄河,以此城据守河西走廊的东部出口。兰州城北面直接以黄河主道为护城河,然后三面引黄河水环城,南面则依托皋兰山,直接锁死了黄河谷道,蒙古人想要从河西走廊向东,必须先要拿下此城。
现在城中负责镇守此城的是当今秦王姚继业的亲军指挥使李若璞,此人年仅三十五岁,是曾经西夏国的远支皇族,西夏被灭后,李若璞一家得以幸免,但依然过的很是艰苦。
于是在后来忽必烈遇刺身亡后,李若璞的父亲就带着妻儿和几十名旧部骑兵逃到了中原,投靠了太祖。此后李若璞之父就在先秦王姚霸的麾下,天盛十五年北伐时,李若璞之父就是在攻打兰州城时阵亡。
李若璞之父在天盛九年太祖大封功臣时得了云阳县开国子的爵位,攻打兰州时,李若璞之父为姚霸的先锋大将,以身殉国,本应再受封赏,但之后便是太祖崩逝,今上继位,秦王一系的将领自然得不到朝廷的加封。
李若璞之父死后,李若璞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姚继业逐渐展露头角后,就一直跟在姚继业身边。其实李若璞的袭爵也是一笔糊涂账,其父并没有得到世袭铁券,按理说他无法直接袭爵。
太祖姚盛起事后,一开始是尊奉南方的宋帝,后来与南宋决裂,自然不能完全承袭宋制,于是大虞的衣冠礼制都是承袭唐朝而来。但毕竟太祖立足北方,又曾是忽必烈手下的汉人世侯,大虞在一些官员设置上又不可避免的杂糅了金国和蒙古的制度。
比如各行中书省的设立,也比如直接将中书丞相定为正一品,让唐宋时期大臣致仕或者去世后才能得到的荣誉性品阶成了实打实的官阶。
在功臣爵位的设置上,太祖简化了唐朝时的九等爵位,皇子们一直没有封王,一直有猜测太祖就是在长子姚霸和今上之间犹豫不决,所以一直不给皇子们封王,哪怕将诸皇子外放各地镇守也不曾封王。
今上继位后,封了五大藩王,都是超品位列三公中书之上,今上的皇子们也都没有封王,所以大虞的王爵也就没有什么国王郡王之分。
其下只分五等,国公,正一品;开国县侯,正二品;开国县伯,正三品;开国县子,正四品;开国县男,正五品。这五等爵位又以食禄和是否有世袭铁券区分贵贱。
李若璞之父因其党项人的身份,获封云阳县开国子后没有得到世袭铁券。按照规制,未获铁券的公侯伯降等袭爵,而开国子与开国男两等爵位未得铁券者后代直接除爵,只可荫蒙子嗣入朝为官。
李若璞按制不可袭爵,但姚霸念其父之功,直接让其袭了爵,姚霸自然也不会向他的五弟请什么旨,所以李若璞这个爵位严格来说并没有朝廷的认可,当然在秦国这片地方,有没有朝廷的认可并不重要。
如今这位算是先秦王姚霸封的云阳县子正站在城头之上,看着城外热热闹闹却并不十分猛烈的攻城。现在兰州城内共有五个军三万战兵,加上征调的民兵和城内原本的守城士卒能凑够五万守城士卒。
蒙古人半个月前就来到了兰州城外,这个时节黄河还没有解冻,城外的壕沟也在这半个月内被蒙古人驱赶的奴隶民夫用土袋石头和尸体填平了,但李若璞看着蒙古人的样子,似乎还没有大举攻城的打算。
于是,李若璞交代了身旁几位都统几句,让他们小心防守,注意士卒轮换,节省使用弓箭后,李若璞便淡然的下了城楼。骑着马慢悠悠的回了兰州府衙,这里已经成了李若璞的帅帐所在。
刚到府衙门口,李若璞麾下的两名指挥同知就一脸焦急的迎了上来,急吼吼的告诉李若璞,其余四军的指挥使和指挥同知都已经在大堂等着他了,看样子来者不善。
听得两位下属的话,李若璞毫不慌张,直接让两个满心焦急下属该干嘛干嘛去,不必跟着他,说完就要往府衙里走。
“将军!”李若璞手下的指挥同知曾恒急忙拉住了李若璞,“诸位指挥使对将军这些时日避战不出心有怨气,此次联袂而来,恐有事端,还是让我们二人跟在将军身边吧。”
“少他娘扯淡,你小子要是没事干就去找个娘们泄泄火,少跟老子面前放这没味的屁。”李若璞眼神狡黠,盯着曾恒一脸看穿你心思的模样,让曾恒不得不讪讪的避开李若璞的视线。“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们两个的心思,你们俩跟屋里那几位一样,早就想出城打一场了吧。”
二人被李若璞说中心思,不得不讪讪一笑,李若璞接着开口:“告诉你们,王上命我主持兰州城的战事,是战是守我自有决断,别以为你们两个是西京左军的老子就不能收拾你们,惹火了,老子直接拿你们两个开刀杀鸡儆猴,滚蛋!”
被李若璞这么一骂,曾恒二人哪还敢再说什么,直接抱拳行了一礼,然后灰溜溜的逃了。李若璞叹了口气,然后走进了院门。这些时日他这个兰州守将可着实不轻松,这倒不是因为城外的蒙古人,相反,蒙古人这些时日的攻城并不激烈,城防没什么压力。
李若璞主要的压力是城内嗷嗷叫着也想要出城迎战的诸位指挥使,还有他如今的主子,秦王姚继业给他挖的大坑。李若璞是西京中军的指挥使,这支兵马是秦国最精锐也是唯一一支骑军,里边三成是李若璞父子招揽的党项骑兵。
然而这支兵马现如今并不在兰州城内,刚才那两个指挥同知都是西京左军的,李若璞这次是带着西京左右两军,还有从北面调来的宁夏右军来支援兰州的,而兰州城内原本就有兰州左右两军守卫。所以说此刻的李若璞完全是个光杆司令,除了几十名亲兵,手下没有一点亲信部队,完全是靠着姚继业旨意,和一个兰州统军元帅的名头来统领兰州城内的三万虎狼。
李若璞一路进了府衙,向着大堂走去,离着老远就看着屋子里挤满了人,除了四位指挥使和他们麾下的八位指挥同知依次坐着,还有一群都统站在各自将官的身后。
“呦,诸位都来啦!”李若璞语气轻快,一边将手上的头盔扔给一旁的亲卫,一边慢悠悠的走到大堂正中的座位上坐下,“怎么,今天都没事,来我这打秋风吗?我可管不起诸位的饭食。”
李若璞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手边的茶杯,只是他刚从外边回来,桌上的茶杯自然是空的,李若璞却借此笑着调侃:“瞧瞧,我这穷的连口水都没有。”
李若璞身旁的亲兵知道自家恩主的脾气,知道他此时就是单纯的和在场的诸位将军磨牙,所以默默地给李若璞上了茶。李若璞接过茶杯,就坐在椅子上闷头喝茶,不再说话。
“李县子的饭,我们可吃不起。”坐在最前的一位老将,兰州左军指挥使,也是兰州镇抚使原本的兰州统军之人贺元希一脸的讥讽,“李县子,李元帅,您都在这兰州城里耗了一个多月了,蒙古人到城外也已经半个月了,城外的壕沟都填平了,您还想安坐到什么时候,坐到蒙古人冲进城把我们都砍了吗?”
“贺指挥说笑了!”面对贺元希的讥讽,李若璞面不改色,“兰州城由贺指挥经营多年,城防坚固,更何况此刻城内有五万将士,粮草充足,就算让蒙古人打一年恐怕他们也打不进来。说起来还要感谢贺老将军,老将军镇守兰州多年,劳苦功高,将兰州经营的固若金汤,我等能在此安坐,全赖贺老将军啊!”
“李若璞!”贺元希直接起身怒吼,“你个黄口小儿,少跟老夫在此东拉西扯,半个月前蒙古人远道而来立足未稳,我当时就要出城劫营,兰州西面河谷狭窄,蒙古人的骑兵根本施展不开,正是用兵的良机,你却一再阻挠。如今城外的壕沟都被蒙古人填平了,眼看着蒙古人在营内起炮,说不定明日就要开始砸城了,再坚固的城墙能经得住日复一日的砸城吗?今日你必须要给我们一个说法,要不然说什么老夫今夜也要带人出城夜袭,毁了蒙古人的炮车!”
面对贺元希的质问,李若璞悠然的喝了一口茶,抬手虚按了几下,示意贺元希坐下,稍安勿躁。贺元希越冷哼一声,负手而立,扭头不看李若璞。
李若璞叹了口气,依旧和声细语地说道:“老将军危言耸听了吧,我自来到兰州就检查了城防,城内一直有永备的炮车阵地,此次洛阳内边给了我们二十门盏口铳,王上命我全都拉倒兰州来了,城内本就有十门,三十门炮立在城头,火药也是充足。而且贺老将军经营兰州多年,城外什么位置可以布置炮车砸城,老将军心知肚明,城内的炮车也早就瞄准好了,蒙古人来之前还试射过,只要蒙古人敢集中炮车砸城,咱们几轮齐射就能将他们的炮车砸个稀烂,这也是蒙古人一直分散制造炮车的原因,就是怕咱们城内以炮制炮。既然一切都已准备妥当,老将军又何必忧心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若璞,你若是怯战,就自出城去,反正蒙古人只在西面,你大可一路向东,滚回西京去,不要在此耽误我们杀敌!”贺元希今日显然不是来和李若璞讲道理的,李若璞话音未落,贺元希就已然呛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