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这个假设挺有意思的(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深秋山顶风微凉》最新章节。

帖:《青少年和中年思维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人生经验吗?》

……

用户:不眠…

回复:【思维分野的本质:经验积淀与认知建构的动态制衡——

窃以为人生经验确为关键变量,然需置于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框架中审视。盖因青少年前额叶发育尚未完善(参考Giedd, 2004年关于脑结构发展的研究),其经验积累缺乏成熟的神经机制支撑,此与中年期基于社会角色固化形成的认知图式形成鲜明对照。

二者根本分野在于对「不确定性」的调适机制:

青少年因处于Piaget所言「形式运算阶段」后期,常以符号化的理想模型推演现实(如Elkind提出的「个人神话」心理);而中年人历经埃里克森所述「繁衍对停滞」阶段的社会规训,其思维模式更趋近于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情境化策略——此非思维层级之优劣,实乃人生阶段与神经发育共振的必然结果。

须知发展心理学界对「经验-认知」交互作用的探讨,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由Bartlett的图式理论奠定基础,今时研究不过是借神经影像学手段深化其微观机制罢了。】

……

问题是我发布在“心理学”贴吧的,回复仅有这一条。

仔细阅读后我知道逮到“高知识分子”了。

他这回复的话术太正式了,跟踏马学术讨论一样!

这一刻,我真想顺着网线把手伸过去拽着他的脖领子告诉他:“大佬,我高中还没毕业呢,咱哥俩大可不必把话题聊的这么高端!”

琢磨了半晌,心中有了思量,回帖:【大佬,假设青春期的身体拥有成年人的思维,他的思维模式,会受到前额叶发育的影响吗?影响会有多大呢?】

说实话,让我平时一本正经胡扯倒是毫无压力,但这种高端的话题我真接不上!

所以点击回帖后,我挺担心对方不回的,因为认知不同频。他这种话术显然需要懂的人才能聊到一起去……

不过让我欣喜的是,他给我回了,虽然回复的很晚。

用户:不眠…

回复:【这个假设挺有意思的——

我个人觉得,如果青春期的身体拥有成年人的思维,关键得看「成人思维」是指懂道理还是能管住自己。

举个简单例子:初中生都知道熬夜伤身体,但真让他像成年人一样规划作息,十有八九做不到。

至于原因,我觉得主要在于负责控制冲动、做出理性决策的前额叶发育尚不成熟,会限制他去真正“管住自己的能力。

说通俗点就是“知道自己不该做,但控制不住”。

这个情况,从神经发育角度看,医学上说可能涉及「髓鞘化没完成」,这是神经元高效传导信号所需的关键发育过程。

当然,国内对青少年大脑执行功能与神经发育的关联研究这方面还在探索阶段,我也是基于现有知识的猜测。】

……

详细阅读之后我赶紧追问:【大佬,我再请教一下!

1.您说的“髓鞘化没完成”具体是指什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