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美军的作战方案(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中东:从推叙利亚内战开始》最新章节。

北大西洋的晨曦中,卡尔文森号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正以18节的低速缓缓汇合。

甲板上的F/A-18E/F 战机虽已挂载实弹,却未展开高强度起降训练 —— 这种 “不紧不慢” 的节奏,源于五角大楼深夜传来的加密指令。

在舰队旗舰的指挥室里,詹姆斯中将将海图上的红色航线标记重重划去,语气带着难以掩饰的急躁:“这是最愚蠢的拖延!是错失战机!”

“拉卡舰队远离本土,大西洋没有他们的基地,轰6N根本飞不过来!没有那玩意儿投放无人机定位航母战斗群,他们的远程火力就废了一半!”

指挥室里的参谋们沉默不语,桌上摊开的情报报告清晰写着:拉卡海军的无侦8无人机依赖轰6N 战机空中投放,而轰6N 的作战半径约 3500 公里,从拉卡本土起飞根本无法覆盖大西洋中部。

詹姆斯中将指着报告中的数据,声音提高了几分:“我们有两支航母战斗群,两百架战机,我们的’1+15‘出勤率,一艘航母顶他们两艘!”

“ 现在动手,正是在好的时机!”

但这份激昂的决战提议,很快被海军部的视频会议泼了冷水。

屏幕那头,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的手指敲击着桌面,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詹姆斯,我们很清楚拉卡舰队没有高空高速无人机后的虚弱。但不要忘了,拉卡还有舰载预警机。他们的新型预警机同样能引导反舰导弹攻击我们。”

“部长先生,拉卡预警机只能构建600公里内的打击圈,并不足以威胁舰队!我们完全可以在800公里外发动打击。”

乔纳森用冰冷的眼神盯着詹姆斯,看的詹姆斯心中发慌。

片刻后,乔纳森的声音在通讯器内传来。

“800公里外发动打击?你是骗小孩子吗?”

“对方是航母战斗群,有完备的防空体系,你在八百公里外发动突袭,当我不懂海航战术?”

詹姆斯顶头上司开始暴躁,连忙解释道。

“八百公里……我们的超级大黄蜂可以携带三个油箱……”

“够了!詹姆斯!”

“这个距离发动攻击,我们舰载机投放反舰导弹的突防效率也不高,我们的战机群面对的是对方300公里防空圈,需要硬踹门对方密集的防空火力!”

顿了顿,乔纳森用无奈的语气问道。

“詹姆斯,你算过对方的护航战舰有多少吗?算过对方的反制战术吗?真打起来,我们需要损失多少战机才能突破对方这么密集的舰队防空网?你能保证这种踹门换战损,能打出高战损比?”

一连串的提问,让詹姆斯无言以对。

旁边的海军情报官趁机补充道:“一年的时间,我们三支航母群遭受重创。现在每一艘舰艇都不能有闪失。我们的军费有限,需要在未来的三年恢复两支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如果舰载机联队损失惨重……”

詹姆斯捂着额头,有气无力的问道。

”那消极避战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总要试探靠近一下,试试对方的水平吧!”

乔纳森笑了笑,沉声说道。

“你可以试探,但要压上你的职业生涯作为赌注!”

随后,不等詹姆斯回答,乔纳森直接说出了海军部的作战计划。

“我们在战略上算盘远比战场胜负更复杂。”

他顿了顿,用手指了指头顶,点破了政府高层的核心逻辑。

“高层要的不是 “战胜拉卡”,而是 “塑造威慑”。”

随后,作战部长调出拉卡舰队的补给数据,投影在屏幕上:“他们的综合补给舰最多携带 45 天的油料和弹药。我们只要再拖15天,就逼近他们的补给极限 —— 到时候不用打,他们也得返航。”

“等我们的双航母群完成汇合,以完整姿态出现在拉卡舰队面前……。”

说到这里,乔纳森兴奋的挥舞着手臂,大声说道。

“他们必然撤退!”

“到时候媒体会报道‘航母战斗群一出场,对手望风而逃’,民众会相信海军的威慑力,北约盟友也能安心 —— 这比一场胜负难料的战斗划算得多。”

詹姆斯中将攥紧了拳头,却无力反驳。

他清楚高层的假设前提:拉卡舰队只是来大西洋 “秀肌肉”,没有实质战略进攻目标 —— 既不会进攻美国本土,也不会在大西洋航线上进攻重要战略点。

高层认为拉卡舰队并没有携带两栖攻击舰,比较放心。

可他看着海图上拉卡舰队的活动轨迹,总觉得哪里不对:拉卡花了那么大代价前出大西洋,难道只是为了短暂的 “存在感”?

但这些疑虑很快被乔纳森严肃的指令压下:“按既定速度前进,每天只移动 100 海里,不许主动抵近拉卡舰队的警戒圈。”

于是,北大西洋上出现了诡异的对峙画面:美军双航母群在加勒比海机动,舰载预警机每天升空两次,缓慢的向拉卡舰队靠近。

而拉卡舰队在直布罗陀海域周边巡航,同样没有大的动作。

詹姆斯中将站在卡尔文森号的舰桥,看着远处海平面上的拉卡舰艇轮廓,心里隐隐不安 —— 高层的 “理想方案”,全建立在对拉卡意图的猜测上。

如果有一天,这个猜测被证明是错的,那这支缓慢移动的航母群……

而在华盛顿的新闻发布厅里,发言人已经开始铺垫话术:“美军航母战斗群正快速完成训练转战备状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新闻发言人镜头前的自信,与大洋上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 —— 没人知道,这场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戏码,究竟能演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