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扩大化(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虽然张寅案是朝堂热点,但生活还是要继续,虽然生活越来越糟糕。

今年是武臣考核年,考核被称为大计。当月御马监大太监阎洪强烈要求自计腾骧四卫武官,兵部尚书李钺以无此先例为由拒不接受。

阎洪退了一步,他亲自考核四卫武官,然后将考评结果送给兵部,让兵部以此为据办理四卫武官的升降。

兵部武选司郎中刘漳怒气冲冲对李钺道:“为何让御马监夺兵部之权!”

李钺与刘漳向嘉靖提交辞呈,嘉靖责备两人一通后,各罚他们三个月的俸禄以示宽宥。

大明成文法的优先级最低,太祖的制度早被后人改得面目全非,只要有人在制度上开了先例就会成为习惯法。

兵部失去腾骧四卫武官考核权,从此可以被后世皇帝引为成例,如果郭勋再把京营武官的考核权抓在手里,那岂不是复辟倒退到土木堡事变之前!

小朝会后,大司马李钺、大司寇颜颐寿、大总宪聂贤三人朝首辅费宏使个眼色,四人缓行落在后面。来到金水桥上,看看左右无人,李钺道:“自于谦以来,大明潜规则是吏部归于圣上,兵部归于内阁,君臣互相制约,相安无事。今圣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侵蚀兵部之权,内阁能安稳否?”

费宏不满道:“不要有事就找内阁!内阁最后代表朝臣出场,否则要你们何用?

办法就是一个字: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人!”

颜颐寿道:“但是中官与我们不一个系统,升降全凭皇帝;何况阎洪无劣迹,办差亦算勤勉,找不到什么由头扳倒他,总不能弹劾太监造反吧,只有五百年后的老百姓会信,圣上不会相信呀!何况规则已成,圣上换一个太监也是一样的!”

费宏眼睛看向金水河:“不能再退让了!我们虽然要离开朝堂归隐田园,但都是青史留名的人,把问题在我们这一代解决,不能相信后人的智慧!

四卫由得圣上吧,反正我们也指挥不了,但京营的控制权不能给出去。解决郭勋,让圣上知难而退!”

颜颐寿为难道:“郭勋收受贿赂、私养家丁、任人惟亲、役使军士根本无足轻重。张寅案,圣上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责备了郭勋一句,很难呀!”

费宏哼一声道:“你们都是台垣出身!”

李钺、颜颐寿、聂贤心有灵犀点点头,几人没再说什么,在金水河南分手。

费宏看着三人向西边的六部大街走去,笑了一下,自言自语道:“杨廷和余孽!”转身到东边文渊阁去了。

十日后,以都察院左都御史聂贤为首的一批南北两京的言官纷纷上疏弹劾郭勋,其中两份奏疏更是有二十多名官员联名,嘉靖批复“下所司知之”。

弹劾疏公开后,朝野群情汹汹,议论纷纷,姚涞这才知道有张寅案。李福达的太平王弥赛亚身份是杨植和自己一手炮制出来的,怎么现在闹到朝堂来了?

“树人兄,我们要不要站出来,为武定侯洗刷冤屈,还他一个清白?”

北京的天空大片乌云,凉风吹散了半个月来的暑热,带着土腥味。翰林院不远处的金水河边,姚涞惴惴不安问道:“朝堂里只有我们两个知道李福达已经出走西域,怎么山西官场会一致指控张寅就是李福达?”

杨植笑了起来:“维东兄,你不是常恨武定侯玷污了你的清白,怎么今天想为武定侯出头?”

“这是两码事好吗!虽然他玷污了我们一科三鼎甲的清白,但是我们应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直报怨。”

杨植欣慰地握住姚涞的手道:“这不是礼制辩经。我们是翰林天仙,看他们要像看地上的蝼蚁。要养望,千万不要掺和朝堂派系政斗,免得两头不讨好,还被溅上一身血!”

姚涞迟疑道:“只怕武定侯会锒铛入狱,在监狱里被刑部尚书弄死。你不担心你的伯父么?”

“那你想怎样?怎样对朝堂上下解释咱俩与李福达有来往,还为他编了妖言妖书?”

诱人上梁山落草为寇的套路非常熟悉,《水浒传》中就有。杨植每天说“什么书都要随便翻翻,所谓的开卷有益”,居然把《水浒传》学以致用!

姚涞惊讶地看着杨植,想起小时候在海滩上陷入淤泥拔不出来的无力感和恐慌感:“我……,我……,你……”

“李福达的事,写小说的事,我们俩要烂在肚子里,对谁都不能说!”

看看姚涞一失足成千古恨回头已是百年身的样子,杨植安慰道:“我们是年兄年弟,我不会害你,反而会救你。过段时间我们申请去两广,远离是非之地,顺便帮一帮令尊,两广总督不是那么好做的。”

姚涞深思很久,杨植虽然坏了自己和徐阶的贞洁,但也承诺“我会对你们负责”。既然罗钦顺湛若水王阳明三大顶流都看好杨植,应该不会错吧!

“我要的是升官吗?我要的只是你一个态度!不说这些了,眼看要下雨,回翰林院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