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别给我们丢脸(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最新章节。

第二天早上,厂区大门外陆续驶来几辆黑色轿车。

沈良早早就站在车间门口,西装革履,比平时正式了不少。

李建华也换上了最好的中山装,脸上带着紧张的笑容。

“来了!”有人喊道。

市委书记张明远从第一辆车上下来,身后跟着几位市里的领导。

沈良一眼就认出了那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的老人——那是冶金部的专家组组长,在业内威望极高。

“张书记好!”李建华快步迎上去。

“老李,你们厂最近搞得不错啊。”张明远拍了拍李建华的肩膀,“今天我们就是来看看你们的技术革新成果。”

专家组组长王教授环顾四周,目光锐利:“听说你们用了新的焊接工艺?”

“是的,是我们沈工负责的。”李建华赶紧介绍,“沈良,来见见王教授。”

沈良走上前,恭敬地握手:“王教授,您好。久仰大名。”

王教授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你就是设计那套改进方案的技术员?”

“是我。”沈良点头。

“好,我倒要看看你们搞出什么名堂。”王教授的语气略显怀疑。

一行人浩浩荡荡走进车间。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都停下手头的活,紧张地看着这群“大人物”。

沈良走在最前面,指着那台经过改造的设备:“王教授,这就是我们的核心改进项目。”

王教授戴上老花镜,弯腰仔细观察设备表面。他的手指沿着焊缝轻抚,眉头微微皱起。

“这个焊接痕迹...有点意思。”王教授自言自语。

沈良心里一紧。昨天重新修补的地方,表面确实和原来有细微差别。

“王教授,您看出什么问题了吗?”张明远关切地问。

王教授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助手手中接过一个精密仪器。他将探头贴在焊缝位置,仔细观察数据。

车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机器的嗡嗡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专家的判断。

“这个数据...”王教授眯起眼睛,“强度超出了预期。”

李建华悄悄擦了擦汗:“那...是好事吧?”

“当然是好事!”王教授突然直起身,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这种工艺处理,我在国外的先进设备上才见过。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沈良暗暗松了口气:“我们采用了分层焊接技术,控制每一层的冷却速度,避免内应力集中。”

“分层焊接?”王教授来了兴趣,“具体怎么操作?”

沈良开始详细解释技术细节。他的表述专业而准确,每一个参数都说得头头是道。

王教授越听越惊讶:“你这些理论从哪里学来的?”

“平时看书,加上实践摸索。”沈良淡淡地说。

“看书?什么书?”王教授追问。

沈良心里咯噔一下。他总不能说自己看的是四十年后的技术资料吧?

“主要是苏联的一些技术期刊,还有从废品站收来的旧资料。”沈良硬着头皮编造。

王教授若有所思地点头:“年轻人好学,这很好。”

张明远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但看专家满意的表情,知道这是好事:“王教授,您觉得这个技术水平如何?”

“超出预期!”王教授毫不吝惜赞美之词,“这种工艺如果推广开来,我们的重工业水平能提升一大截。”

李建华激动得脸都红了:“真的吗?王教授不是客气吧?”

“我什么时候说过客气话?”王教授瞪了他一眼,然后转向沈良,“小伙子,你还有其他的改进想法吗?”

沈良犹豫了一下:“确实有一些设想,但还不够成熟。”

“说说看。”王教授来了兴致。

“比如连铸技术的改进,还有高炉结构的优化...”沈良小心翼翼地透露一些前沿理念。

王教授听得眼睛发亮:“这些想法很有前瞻性!小伙子,你愿意到我们研究所来工作吗?”

这话一出,李建华的脸色立刻变了。他好不容易培养出这么个人才,怎么能让人挖墙脚?

“王教授,沈良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李建华赶紧插话。

“骨干?这样的人才应该发挥更大作用!”王教授不满地说,“你们这个小厂能给他什么平台?”

张明远看出气氛有些紧张,赶紧打圆场:“这个问题以后再说,我们先继续参观吧。”

接下来的参观过程中,沈良详细介绍了各项技术改进。专家们不断点头称赞,提出的技术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

参观结束后,众人来到会议室。

张明远主持会议:“请王教授对我们的技术水平做个评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