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朝会6(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

马佳绍英见朝堂上关于内务府官员处置之事和有关改革的诸多事项都已敲定,便整肃神色,再次上前一步,躬身奏道:

"启禀皇上、皇太后,臣另有几桩相关要事陈奏。"

殿内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他,马佳绍英不疾不徐,继续道:"这头一件便是与皇室息息相关,民国政府经大总统批准,已正式行文,由内务部、财政部、实业部共同组建地方清丈局,专司全国土地清丈事宜。"

马佳绍英顿了顿,抬眼观察皇太后神色,见皇太后并无不悦,才接着道:"内务府已加紧整理皇室田庄、土地、山林、草场的契据凭证,依先前所议,奴才也以为,当率先配合清丈局在河北保定、天津等地施行清丈。"

"一来,此地距京城近,便于监管;二来,内务府在此地管束力较他处更强,不易生乱;三来……"马佳绍英微微抬高了声音,"先前皇室议定投资实业,兴办工厂,选址天津最为适宜。若土地归属明确,便可尽快动工投产,以振皇室产业。"

马佳绍英的奏报条理分明,既点明了清丈的必要性,又暗示了此举对皇室的潜在利益——土地权属清晰,实业才能顺利推进,皇室财源方有保障。

殿内一片寂静,醇亲王载沣微微颔首,显然赞同此议。几位帝师虽眉头微皱,知道这样有违皇室法度以及祖宗礼法,却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室如今财政拮据,若再不谋实业,迟早坐吃山空。

肃亲王善耆与恭亲王溥伟互相对视,眼神交流一番,都表现出对于隆裕皇太后伙同醇亲王自降身价投资入股商业感到鄙夷。

作为大清皇室最高领导者,不思进取想着如何带领众族人,谋划再次恢复祖宗江山掌权。却甘愿与民国政府相周旋,只一味想着皇室投身实业,全权依靠民国政府的承诺条件生存。

——太异想天开。

在他们看来,如今民国政府既想强力介入皇室资产管理,那皇室筹谋再多,拥有再多黄金珠宝,不过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唯有复辟,掌握权力才是唯一的自保途径。

隆裕皇太后沉吟片刻,终于缓缓点头:"既如此,便依绍英所奏,内务府先行配合清丈局在直隶试行。务必要将契据整理妥当,莫要授人以柄。"

"臣遵旨。"绍英深深一揖,心中暗松一口气。

——这一步棋,总算走对了。

隆裕皇太后嘱咐马佳绍英后,立刻看向醇亲王载沣说道。关于清丈土地的正事上既然有绍英带领内务府诸位臣下全力配合,那还得劳烦醇亲王在宫外与民国总统府之间加强联系。

是否能动用一些私人关系?在土地清丈事宜上,不说偏向皇室,尽量确保该属于皇室的土地别受到各方染指。

“这是自然事关自身,微臣自当联络从前交际之友,密切与总统府的诸位军政要员来往,以求我皇室的公平公正。”醇亲王载沣诚恳回应皇太后。

隆裕皇太后听了后下意识的微微点头,目光便仔细的在大殿上来回查看。

“既如此,除去醇亲王外,尔等列位臣功或多或少与民国政府之间也有些许联系,也该在宫外亲朋故旧之间发挥起作用!”

隆裕皇太后此话一出,养心殿内的官员也都是名思各异,有的是真心想为皇室办事,有的想借机捞上一笔,或是借助此次清丈土地适宜戴罪立功。

“便都一同附和着,齐声道,皇太后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众多官员在养心殿内此起彼伏的回复着皇太后,纷纷说起在北京城内或是在各地政府间所有用得上的人脉关系。

马佳绍英听着在大殿内回荡的声音,瞧着诸多同僚争相表现,为皇室清丈土地排忧解难的局面。

马佳绍英也是甚是欣喜,如此精诚团结,在清丈土地一事上内务府定能省却诸多阻碍,尽快确认皇室地权。

此刻前内务府大臣世续表示会竭尽全力,会拜访以往的同僚人脉为皇上太后分忧后,便默默不语!

这时世续已经回过味儿来,今日的朝会,从开始到发展每一桩每一件事,都是皇上,皇太后与醇亲王以及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私下商定过的事件。

接下来世续便冷眼旁观,想要看看到底皇太后与醇亲王等人商定了哪些事件?若是对大清而言有益无害,自己便不再插手多言。

随着议论声渐渐平息,马佳绍英带着几分谨慎的喜悦。他微微躬身,目光扫过殿中诸臣,见众人神色各异,便继续道:

"启禀皇太后成立土地清丈局一事,不过是民国政府的第一步。而真正要紧的,是那内务部即将单独成立的清皇室善后委员会。"

——民国政府为了插手皇室特意设立。

他刻意顿了顿,让众人消化这句话的分量。

——听见此事,所有人都表现的一脸古怪难以置信的惊愕。

“这也是民国政府以公文形式开始办理,又明着向皇室发来公函,此事绝无反转之余地,皇室绝不可与其硬碰硬。”马佳绍英缓缓向众人解释道。

“此事还请皇太后在请袁世凯入宫商议之时一并提出,善后委员会必须根据优待条件依据行事。”

"且奴才近日多方打探,得知此委员会选人标准有三——"马佳绍英竖起三根手指,一字一顿道,"一须有公信力,二须有社会影响力,三须精通文物鉴定、文化掌故。"

说到此处,马佳绍英目光灼灼地望向殿中诸位清流老臣和皇室宗亲,语气陡然一振:"这等条件,对我等饱学之士、大清朝旧臣而言,岂非易如反掌?"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语。几位翰林院的老臣捋须沉吟,眼中闪过一丝意动;肃亲王善耆眉头微皱,似在权衡利弊;醇亲王载沣则不动声色,只是指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扳指,若有所思。

马佳绍英趁热打铁,拱手环视一周:"因此,奴才斗胆恳请诸公——"马佳绍英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尽力举荐身边忠于皇室的遗老遗少,设法安插进此委员会。"

"若能成事,"马佳绍英深吸一口气,眼中精光闪烁,"则此机构虽为民国所设,却可为我所用。日后皇室产业、文物处置,乃至岁拨款项,皆可多一分转圜余地!"

最后一句话如石投水,激起层层涟漪。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翰林猛地抬头:"绍英大人此言有理!老夫门生故旧中,不乏精通金石书画之人……"

"慢着,"肃亲王突然冷声打断,"这些人选,须得绝对可靠。"他目光如刀,扫过众人,"若有人为民国利禄所诱,反成祸患!"

绍英立刻躬身:"王爷明鉴!奴才必严加筛选,宁缺毋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