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鹰捉拳劲要诀(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开局签到刑警队》最新章节。
起手鹰捉,出势虎扑!
无论是在心意拳还是在形意拳中,鹰捉一势,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成就技艺的关键之一。
不过由于传承中的一些变化,在形意拳中,劈拳和鹰捉的看起来很相似。而形意拳又出自戴家拳。
很多初学者估计弄不清楚顺拗步劈拳和顺拗步鹰捉的差异。
虽然知道二者是不同的,但是练习过程中却经常将二者混淆。
下面根据我个人的练习体会,谈一谈二者的差异。
心意六合拳中常见鹰捉把盘练方法
根据拳谱及劲力练用上来看。
劈拳源自于鹰捉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先有鹰捉,后有劈拳。
先来看心意拳的鹰捉。
从劲意上来看:
鹰捉把的劲力,归属于“恨天无把”的劲意。
外形上就是大弓步蹬开,双手打一个贯通身体沉坠,自上而下的劈捉撕扯。这一把要求将沉坠劲极力打到底。
这种练习其实在今天也能见到类似的,比如拿铁锤砸轮胎,砸药球等,虽然外形不同,但是锻炼的部位差不多。
对鹰捉一把不清楚的朋友可以借鉴一下此类训练,帮助很大。
砸轮胎
砸药球
还有干活的劈材锄地,心意把的母式就是刨地即锄头把。
了解了鹰捉的大概情况,再来看看为什么这把叫鹰捉!
象形取意,如鹰捉物
相传鹰在猎取食物时的威力,并非来源于爪子的锋利和有力。
鹰爪固然厉害,但是更厉害的还是自高空整体俯冲而下的惯性力量。
鹰爪在抓取猎物,接触的瞬间,自高空整体俯冲而下的惯性力量,已经将猎物的脊柱给打断了。
所以拳谱上讲,鹰有捉拿之能,捉拿的这个能耐并非源自于鹰爪,而是源自老鹰从高空自上而下俯冲的惯性。
不过人是练不出从天而降的能耐,所以只能取其意,不能取其形。
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惯性力量,人确实可以打出来的。
原理就在于利用体重的分量,通过重心的快速下沉,带出自上而下的惯性力量。
所以要练出鹰捉劲力,手上的撕扯捉拿其实并非是关键。
身上能做到骤然紧固,松稳沉坠才是根本。
而要做到这个根本,又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非常高
这也是心意拳/形意拳的基础之一,所以六艺身法为鸡腿、龙身、鹰捉、虎扑、熊膀、雷声!
说完心意拳的鹰捉,再来看形意拳的鹰捉!
形意拳中的鹰捉,除尚派提出来单练以外,几乎都归于十二形中的鹰形。
鹰捉按步子顺拗分为两种。
尚派提出单练的是顺步鹰捉、十二形中鹰形则是拗步鹰捉。
尚派形意中鹰捉
形意拳的鹰捉取意上是和心意拳是一样的,都是取自如鹰捉物这一意。
本质上的劲力也一样,都是借助身体重心的猛然沉坠,带出体重的惯性,再把这惯性力量贯通到手上完成技击目的。
仅有的区别是二者表现不同。
形意拳鹰捉外在是三七步落势,手上的劈捉打到一半就行了。
这就比心意的鹰捉含蓄了一半,给自己留了三分余地。
心意拳一把鹰捉落成定势,呈大弓步(牮柱之势)后续衔接,比然是从牮柱之势变成猴蹲虎坐之势,才能进退。
而形意拳的鹰捉是三七步落定,重心压在后足,这样一来,鹰捉落势的同时,身体又已经完成了蓄力。进、退、走转是非常灵活的。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讲心意狠毒、形意决绝。
换句话来讲形意拳的鹰捉是心意拳鹰捉的高层次表现。
就像一根弹簧的压缩,心意鹰捉要求瞬间将这个弹簧压紧,一下子压到底,紧到不能再紧为之。
而形意拳的鹰捉,只需要将这跟弹簧压到一半就可以了,但是压到一半,劲力却不能比压到底的少。
对两家鹰捉有大概了解了,就可以顺着去理解形意的劈拳了。
劈拳按照手型来看,有开掌劈,有握拳劈的。不过手型不重要,重要的是劈拳的内在实质。
劈拳五行属金形似斧,指的是指劈拳劲力的干脆,犹如刀劈斧剁,有斩钉截铁之能。
如上文中所言的那样,劈拳出自鹰捉把,这是有根据的。
因为从身劲来看,鹰捉简而言之是沉坠,劈拳则是在鹰捉沉坠基础上加了个扑纵。
鹰捉对应五字诀为踩字,劈拳对应五字诀为踩、扑二字。
对应六艺来看,劈拳就是鹰捉的沉坠加上虎扑的扑纵。
这也是尚派形意看重鹰捉的原因,并将其提炼出来与劈拳做区分的原因。
沉坠为扑纵之基础,踩扑二字不分家。
身体扑纵过程中,身体还需做到沉坠稳固,劈拳比鹰捉难练的原因也就在这里了。
形意拳八字歌诀解读
(原文)顶、扣、垂、抱、月、圆、挺、尖,是谓桩功八字。八字者实乃桩功之要点,形意拳之基础。几拳式站定,要八字俱备。
歌曰:
(一)头往上顶项要直,舌顶上颧调呼吸,手指外顶腕放松,三顶齐顶是真机。
三顶身法脚提起,肛门提起如千飞,腰起高行如槐虫,身落鸽子钻树林。
(二)脚面弓扣趾抓地,手指弓扣鹰爪力,两膀合扣往外送,明嘹三扣岁一力。
(三)气沉丹田气之根,两肘下垂双肩沉,两膀垂坠往里夹,三垂齐垂诀窍真。
(四)丹田气抱诀窍真,心意把定聚精神,胳膊要抱有撑劲,三抱齐抱气贯身。内外一气坚如铁,四梢齐发方为真。
(五)胳膊漫弓似月牙,腿膝漫弓似月牙,手腕漫弓似月牙,三月拳式是真法。明除三月多一巧,三月齐动敏力发。
(六)胸脯要圆气下沉,脊背要圆似猴身,虎口撑圆掌心空,三圆齐圆是真形。
(七)挺腰竖项劲抖擞,腿膝要挺树生根,胳膊仲挺有舒劲,三挺齐挺力百钟。
(八)出乎总要看三尖,鼻尖手尖与足尖,三尖齐照如一线,落步六合是真奉。
注解:
头顶、舌顶、指顶,谓之三顶。顶头竖项不但是形意拳的要求,也是各拳种和各派气功在姿势上的共同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勾通任督二脉运行的气路。
头为三阳之会,头上顶则真阳上冲。正头起项,壮面凝神,则真气自海底升起,下会阴向后过命门而直上夹脊,经玉枕达聪门。
舌为心之苗,舌顶上颚则心火沿任脉而下降,可收水火既济之功。
舌顶上颚以鼻呼吸,使任督二脉在上部接通。气自聪门而下,从口入,经舌,沿任脉下于丹田。
自腰椎以下将骨节开,尾闾向前上兜转,提肛缩肾收小腹,则任督二脉在下部勾通。于是气行滚滚形成小周天循环。
指顶则气贯四梢而感觉灵敏。手腕不用力,同时沉肩坠肘,掌心微向前塌,叫做松腕。
指顶腕松,有前伸之意无前伸之形,则气自肩井、曲池两穴,沿臂而下,直贯掌指。气势吞吐,掌中旋转,有推山入海之功。
三顶之中,头顶尤为重要,顶头竖项蹬足,是发力的根本。
试看马拉重车上坡时,塌腰、蹬后腿、顶头竖项以出力。
练拳者,为了内顺外合,气充力足,其拳式动作也必须符合这一生理上的特点。
在作到三顶,内气畅通顺遂之后,足心上提,两腰眼同时微微上起,则气自脚下而超,便觉身子轻灵步履轻便,动转无迟重之虞。
如同快步履薄冰一般,提气疾行如飞而过。
昔日刘奇芝老先生有云‘蛰龙升天机关在腰”,斯之谓欤!
脚趾弓扣抓地,手指如鹰抓物,两膀向前合扣,谓之三扣。
此乃练鹰爪大力法的姿势,是形意拳的特点“虎威鹰猛,以爪为锋,爪之所到,皆可奏功”即是此意。两膀合扣如熊膀之势,则自然能拔背涵胸。
所谓合扣并非用力前合,而是将肩放松,微微下沉,松开胸大肌、背阔肌和双头肌,拉开两片扇子骨(肩胛骨),将两肩并穴软意松开向前一送,则背自圆而劲自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