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随随便便作首诗(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钓鱼人》最新章节。

“葛明,我也听说你颇有诗才,今日一看果真如此。”

“叔父过奖了,诗词而已,不过是文字的堆砌而已。”李世民听后甚是不爽,要说李世民也是有文学功底的,还有诗句流传后世。对于作诗只是文字的堆砌这种说法十分不认同,因为作的是诗,其实写的是某种感情、感受。

再说了,李世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没把文字堆砌出多少诗句来。就连公认的大儒,也没见多少作出多少诗来。

李世民本打算争论一番,再看葛明这么小的一个娃子,比李承乾才大一岁而已,也就没了这个想法。这小子不是一般人,不能用常人来衡量。再说葛明这首诗只是写景,根本就没情感,的确是文字堆砌而已。

李承乾跟葛明站在一起,一会指指这个景致做介绍,一会指指那个,如同一名称职的导游一般。什么紫云楼、芙蓉苑、杏园、慈恩寺,有的景致根本就看不到,李承乾还是热心介绍,这就有点不像导游了,好像在介绍自己家一般。

不大功夫就到了曲江池湖心岛,李承乾一指说到:“明哥儿,这个是湖心岛,里面有步道蜿蜒曲折,这可是个好地方,在湖心岛上可以俯瞰整个曲江池。”

葛明早就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后世看过不少山水,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难道说少的是“古意”?怎么到了大唐之后,看山看水都觉得美呢?

游船慢慢驶入湖心岛的码头,等船停稳之后众人纷纷下船。李家仆人在前面开口,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挽着手开始登岛,葛明等人跟在身后。

此时葛明才看到一个老婆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睁大眼睛到处打量,手指在嘴巴里不停的吸吮。老婆子把小手从嘴巴里拿出来,另外一只手又被婴儿塞进了嘴里。

葛明看的有趣,就对李承乾问到:“明哥儿,这是你弟弟?”

李承乾说到:“这是我表弟,是惠褒的弟弟。”葛明听后点点头。

葛明不知道,这可不是一般人物,在原本的历史中是未来的唐高宗李治,此时还是吃手的年纪。

湖心岛上绿植覆盖,虽然颇有意境,但是过于茂密的植被挡住了风,让人感觉有些炎热。好在不大功夫就到了湖心岛的中央,居然是一片开阔的平地,专门建立观景台。

众人纷纷登上观景台,一阵阵微风吹过,炎热居然被一扫而光。此处远远看过去,只见池水澄明,湖周围花卉环列,风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

来时的码头附近居然冒起了青烟,怕是张春来和荣婶正在制作饭食。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运动,众人都感觉有些饥渴,这才从湖心岛上慢慢下来,上了游船往回慢慢驶去。

来时走的慢,回去走的更慢,如此良辰美景相随,走快了美景可追不上你。

葛明被带到了船舱,这一层就更加豪华了。船舱里已经摆放好了坐席、矮几,矮几上有软饮、瓜果。等葛明看到矮几上的水果时,已经没有时间观赏豪华的船舱了。因为矮几上居然有西瓜、荔枝,葛明心里碎碎念,三年多了,三年多没吃过西瓜了。

李世民先跪坐,然后长孙皇后跪坐在旁边。李世民这才开口说道:“都坐下吧,吃上一些瓜果解解渴。”葛明随着李承乾等晚辈纷纷入座。

葛明自然不客气,拿起面前的西瓜就啃了起来,一片西瓜几口就入肚了,然后把西瓜子吐到了矮几上的空盘里。

别看西瓜不大,味道还不怎么甜,并且籽儿多,奈何葛明实在太想这一口了。又连续吃了几片,这才感觉舒坦了一些。

然后拿起矮几上的荔枝,剥了一颗放到口中,味道实在不怎么样,居然好像红薯的味道。这也难怪,不管是西瓜还是荔枝,都是较为原始的品种,不管是口感还是味道都跟后世相差太多。不过这也怪不得古人,毕竟没吃过更好的。

李承乾在葛明旁边的矮几上看的稀奇,疑惑的问到:“明哥儿,你以前吃过这两种果子?”

葛明笑着说到:“不就是西瓜和荔枝嘛。”

“西瓜?这叫寒瓜。”

葛明说到:“对对对,叫寒瓜,西边来的瓜怎么不能叫西瓜?”

李世民此时微微一笑,说到:“葛明啊,你这小子对吃果然有点见识,这寒瓜确实从西域传进来的,但是出了长安其他地方未必有。”

“你可知荔枝的出处?”

“岭南荔枝多的是,漫山遍野都有。司马相如把荔枝写作离枝,意思是不能离开树枝,否则一日色变,三日味变。”

“不过这个荔枝应该不出在岭南,可能是蜀地来的。岭南路途遥远,就算路途一直用冰来保鲜也到不得京城,所以只能来自更近的蜀地。”

葛明说完之后沾沾自喜,还好记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两句诗。蜀地长大的杨贵妃最喜欢吃荔枝,那蜀地这时候肯定是有荔枝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世民等人听后不住点头,果然被葛明蒙到了。

至于其他果子葛明就不太认识了,反正有些类似苹果或者梨子,个头小而且比较酸,口感上绵软,实在不怎么好吃。看来水果还是需要嫁接的,不然弄不出好吃的果子来。突然葛明觉得好像又要发财了,这要是弄一片果园,弄弄嫁接肯定能培育出更多好吃的果子来。

游船缓缓行驶到了曲江池的码头,炒菜这东西讲究火候,而且要趁热吃,张春来看到游船停到了码头,这才开始展示爆炒的绝技。

蒸笼冒着热气,烤炉散发着香味,铁锅窜起半人高的火苗来。李世民也好,长孙皇后也好,不管身份多么高贵,也从来没见过这种做菜的手法,于是又上了甲板。

至于李承乾几人早就见识过了,只是还是会被火苗吸引到。李世民带领众人上楼,站在游船的上层看着岸边正在做菜的葛家厨子,实在是倍感新奇。

葛明笑着对李世民说到:“李叔父,这就是葛家的炒菜,讲究的是火里来油里去,最注重火候。少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老。”

“这还不算,为了讲究荤素和营养搭配,还需要把不同的食材料理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这样才能一起出锅。”

李世民看着铁锅中的火苗,听着葛明的话不住地点头。

“孙神医在小子家中住了几年,他认为食物应该讲究荤素搭配,这样才能获得更充足的营养,人身体也会好很多。孙神医还说,吃药不如吃饭,会吃饭以后就少吃药。”

旁边的长孙皇后听着觉得有趣,就问道:“难道吃饭也是一门学问?”

葛明说到:“叔母,孙神医说药食是同源的,吃的正确人就少生病,自然就少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