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冷战时代的“过敏政治学”(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跨过8900亿光年》最新章节。

俊仁因为杀虫剂过敏都是上了报纸,结果日本和西方各国都在骂美国人,结果美国人甩出一句那是瑞士人发明的结果,瑞士无辜躺枪。

西方各国主要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庭都说那个东方的神秘皇子是因为越界向人类传授知识,所以坠入人间的堕天使,于是,舆论就统一骂美国说:“上帝罚他坠入人间赎罪,是让他来帮助人类,不是让他死在美国产的DDT上”,结果美国一句那是瑞士产的,结果瑞士无辜躺枪关键是瑞士之前的报纸也在骂美国。

俊仁的过敏本是个体医疗事件,但被教廷的“堕天使”解读赋予了神学色彩。这种宗教包装让事件迅速国际化——美国作为杀虫剂生产国首当其冲被谴责“迫害神使”,而瑞士则因美国一句推责莫名背锅。这里能看到宗教话语如何被政治化:教廷的堕天使论本为自圆其说,却意外成为各国道德绑架的武器。

瑞士的遭遇尤其讽刺。作为中立国,它先跟随欧洲骂美国,转眼自己被美国反手扣锅。这种小国“站队反被噬”的处境,像极了国际政治中常见的“小虾米困境”。

值得玩味的是舆论对杀虫剂产地的执着。明明过敏根源是俊仁的特殊体质,但民众只揪着“谁生产的毒药”这一点——这反映大众更愿相信简单的阴谋论(美国/瑞士下毒),而非复杂的跨物种生物学。

当瑞士媒体调转枪口骂美国时,绝不会想到自己国家下一秒就成了新靶子。这种舆论的荒诞反转,简直像上帝写的政治讽刺剧。

角色 行为 潜台词 荒诞指数

教廷 定调“堕天使赎罪论” “上帝罚他帮人,不是杀他”

欧洲各国 骂美国DDT弑神 “扞卫天使是我们的道德义务”

美国 甩锅瑞士 “要弑神也是阿尔卑斯山干的”

瑞士 从骂美到被骂 “我骂我自己?”

教廷的“赎罪天使”人设,迫使各国必须表态保护俊仁——

“谁害天使过敏,谁就是与上帝为敌!”

美国一句“瑞士制造”,瞬间将道德高地转化为产地纠纷。

教廷的“堕天使”牌

神学目的:解释七芒星戒指+避免信仰体系崩塌;

政治效果:赋予俊仁“受难圣徒”光环,将过敏事件升级为信仰保卫战。

各国的“护教”表演

欧洲借骂美国标榜虔诚(如法国《费加罗报》:“自由女神不应手握毒瓶”);

美国甩锅瑞士展现危机公关智慧(总统顾问密电:“让瑞士钟表匠背锅!”)。

当瑞士报纸《新苏黎世报》头版怒斥“美国资本毒害天使”,48小时后该报被迫登文《致歉:毒瓶来自祖国山峦》——堪称全球最快打脸现场。

地理文化原罪

产地关联:瑞士诺华公司1942年首产DDT → 美国孟山都1943年量产;

符号联想:阿尔卑斯雪山(纯洁) vs DDT毒瓶(污秽),构成精神分裂式国家形象。

中立国信仰危机

民众质问:“我们给天使喂毒,还配当上帝子民?”

政府紧急对策:

赠俊仁百块瑞士怀表(附赠言:时间会证明清白);

在日内瓦湖放生100只鲎(赎罪行为艺术)。

这场围绕DDT过敏事件的国际舆论博弈,最终演变成一场历史责任与当代政治的量子纠缠。瑞士的"认领但不全认"策略,堪称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教科书级危机公关。

发明者国籍的时间陷阱

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穆勒(Paul Müller)在嘉基公司(现诺华前身)发现DDT杀虫性

1942年:瑞士专利局授予专利,同年美国农业部开始秘密测试

1943年:盟军意大利战场首次大规模使用DDT灭虱,防控斑疹伤寒

日本的DDT引进时间线

时间 事件 责任方

1945年8月 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HQ)批准使用 美国

1946年4月 日本首次国产DDT生产 三共制药(技术来自美国)

1950年 日本DDT年产量达4000吨 美国技术+日本生产

瑞士的"认罪不认罚"外交术

具体话术拆解

承认层:"确实是我国科学家发明"

切割层:"但战时专利被盟军征用"

反制层:"战后美国推广模式超出研发初衷"

升华层:"我们已立法禁用(1951年),某些大国仍在倾销"

效果评估

道德压力减轻3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