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商议(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好好好再打压我就真造反给你看》最新章节。
早上,周桐是被活活热醒的,或者说,是吓醒的。
梦里他仿佛掉进了一个滚烫的大开水锅,四周都是蒸腾的白汽,憋得他喘不过气。
他猛地睁开眼睛,胸口沉甸甸的,低头一看,小桃像只八爪鱼似的缩在他怀里,睡得正沉,小脸热得红扑扑的。
周桐赶紧坐起身,长长地吸了几口清晨微凉的空气,这才感觉活过来了。
他小心翼翼地把被小桃紧紧抱住的手臂抽出来,好家伙,胳膊上全是黏腻的汗。他受不了地一把将被子掀开,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小桃!起来!热死了!”周桐推了推她。
小桃迷迷糊糊地“唔”了一声,闭着眼睛准确无误地把被子又拽了回去,裹紧,翻个身继续睡。
周桐无奈,看向床外侧。徐巧早就醒了,正睁着一双清亮的眸子看着他,身子离他们这边远远的。
“巧儿,你不热吗?”周桐纳闷。
徐巧点点头,小声说:“热啊,所以我就离远点儿了。”她语气里带着点“我聪明吧”的小得意。
周桐再看看身边这个“人形暖炉”,气得在那撅起的屁股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明明热得跟蒸笼似的,还抱着不肯松手!你是想把我闷熟了吗?”
他赶紧爬下床,一边穿鞋一边撵人:“去去去!回你自己床上睡去!跟个小火炉似的,身子怎么这么烫!”
小桃依旧纹丝不动,甚至还发出了细微的鼾声。
徐巧在一旁出声提醒:“桐哥哥,今天……是不是可以试试那个煤了?”
周桐系着衣带,点头道:“嗯,等中午的时候应该就晾得差不多了,再让风吹一会儿,不然怕有烟味。”
他话音刚落,原本“沉睡”的小桃,像装了弹簧一样,“唰”地坐了起来,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就含糊又坚定地说:“行!那我就睡到中午!少爷,你可别让我失望!”说完,身子一歪,又要躺回去。
“我特么……”周桐眼疾手快,一把将被子彻底抢走,没好气地说,“起床!赶紧打扫去!顺带把你这床被子给我抱出去吹吹风!去去汗气!”
……
时间一晃来到中午。后院那几块经过晾晒的蜂窝煤旁,围了不少人。除了欧阳府的一干人等,连得到消息的沈怀民和沈递也从皇宫赶了过来。沈递还特意带来了一位工部的老炭匠,姓宋。
众人都好奇地看着地上那几个黑乎乎、带孔的圆饼,听周桐再次强调:“各位,我先声明啊,这只是初步试验,效果如何,我心里也没底。要是不成功,你们可别笑话,也别说出去啊。”
在众人期待(或怀疑)的目光中,周桐拿起火折子,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其中一个蜂窝煤上预留的引火孔。
起初只是一小簇火苗,伴随着些许青烟和淡淡的、类似烧硬木炭的焦糊味,并不浓烈刺鼻。
过了一会儿,那孔洞内的火光逐渐稳定下来,颜色转为橙红,能明显感觉到一股热量向四周辐射开来。
蜂窝煤的燃烧是从上往下、从中心孔洞向四周缓慢进行的。
初燃时有微量烟气,待燃烧稳定后,烟变得极淡,几乎肉眼难辨。热量释放均匀持续,手放在上方一段距离能感受到明显的烘烤感,但不同于木炭的猛烈火苗,它是一种更温和、更持久的炽热。
沈怀民伸出手,在蜂窝煤上方感受了一下温度,点了点头。那位宋师傅在得到周桐允许后,也凑近仔细观察,还用一根细铁棍轻轻拨动了一下燃烧的煤体,仔细闻了闻空气中的味道。
然后起身,对周桐和两位皇子拱手道:“回大人,殿下,此物……确实有些门道。初燃微烟,稳后烟极少,热度也足,虽不及顶级银骨炭(一种优质木炭),但比寻常柴薪和劣炭强上许多,更难得的是这般形状,似乎极耐燃烧。”
周桐点头表示认同,然后让老王把那个特制的铁桶煤炉搬了过来。他指着炉子讲解道:“这个铁桶,中间就是放这种蜂窝煤的。通常一次能放两三块,下面烧完了,上面的会自动落下来接着烧,只要及时从上面添加新的,理论上可以一直烧着,像个持续发热的东西。而且这铁桶能隔绝一部分味道,安全性也高些。
炉子上面,最好放个水壶,既能烧水,也能增加湿度。”
他顺势强调:“不过,最重要的一点!烧这个,一定!一定要保持通风!门窗绝对不能关死!”
沈递在一旁听了,提出疑问:“可要是通风的话,屋子里的热气不就跑了吗?岂不是更冷?”
周桐挠挠头,用他自己的理解解释道:“这个嘛……不是说把门窗大开,而是要保持空气能流通。
比如窗子开条缝,或者像这种特意留了通风口的炉子。因为这东西烧的时候,还是会消耗屋子里的气……呃,是需要空气的,闷着烧反而容易出事,而且气味也散不出去。具体怎么平衡保温和通风,这个……”
他看向宋师傅,“宋师傅是行家,可以请教他。”
宋仁连忙躬身,用带着匠人朴拙又谨慎的语气解释道:“皇子殿下不必过虑。周大人所言极是。取暖之物,首重安全。
需在保暖与换气间取个平衡。譬如,可于背风之窗开一小隙,或于门下设一透风棉帘,既保温度,又利气行。
此炭若用之得法,辅以这般炉具,确比寻常盆炭稳妥、耐烧许多。”
他评价完,看向周桐,语气带着试探,“不知周大人制出此等优质炭物,是欲……?”
他的意思是,这东西是否打算作为技术,卖给或提供给工部?
周桐明白他的意思,点头道:“宋师傅,效果若是经过更多尝试,确认稳定可靠的话,具体的制作工艺和这炉子的图样,我后续会整理出来,再与您详细探讨。”
宋仁脸上露出喜色,连忙应下:“若大人研制妥当,尽可来工部寻小人。
古代工匠体系复杂,其中技艺高超者常被吸纳进入官方机构,如工部下属的将作监、军器监等,负责宫廷建筑、器械制造乃至御用物资(如优质木炭)的生产管理,他们享有官方身份和俸禄,其技术成果也往往归属官方。
同时,民间也存在大量独立的个体匠户,在市场自由经营。宋仁显然属于前者。 他又观摩了一会儿,便先行告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