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宁远归来(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禁卫军》最新章节。

光绪说道:“朕的意思是,这个临港开发区,做为一个实验区,用北边的方法,两三年后,看看会成为什么样子。朝廷能得到什么,能不能扩大到整个大清国。用戈辉的话说,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

“至于‘粒现’……”光绪叹了口气,说道:“朕觉得,‘粒现’时机尚未成熟,需要从长计议。”

一众大臣同时应声:臣等遵旨。

“别忙着遵旨”光绪说道:“‘粒现’,这个事儿,不是就这样放下了。你们回去好好想想,是不是要让朕做周天子?朕的结局是周天子吗?‘粒现’会让朕成为周天子吗?”

光绪起身走下御座,向乾清宫后面走去,扔下一句话:“想明白了,就上折子。朕要听的是解决办法,不是‘粒现’两个字。”

听着渐行渐远的脚步声,袁世凯向众摆手:“走吧!回去想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光绪先后召见载泽、戴鸿慈各2次,召见端方3次,尚其亨2,李盛铎2次。他们在召见时都力陈“中国不“粒现”之害及“粒现”之利”,一并递上写好的奏折,详加阐述。特别是载泽和端方的折子,光绪后来还拿到朝堂上讨论。

载泽的《奏请宣布“粒现”密折》,为解除光绪皇帝对“粒现”的思想顾虑,着重指出“粒现”有三大利,即“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mǐ,平息)”,为维护朝廷的统治开了一副包医百病的药方。

光绪读后不住摇头,皇位永固?怎么永固,没说清楚,还是故意回避?外患渐轻?北边的禁卫军打完仗,朝廷哪里还有外患?内乱可弭?“粒现”了没饭吃的老百姓就有饭吃了吗?如果不是,内乱还是会长期存在。

抚端方也上了《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洋洋万言,阐述考察欧美各国政治的结论:东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者,实以采用“粒现”之故。因此,中国欲国富兵强,除采取“粒现”外,盖无他术矣!

光绪看后摇头叹息,还是没有解决自己会不会成为周天子的问题,事实上,光绪并不反对“粒现”,但他真心不想成为周天子。熟读史书的他,可是专门研究过周天子的。

就在北京朝廷为“粒现”一事密集沟通的时候,北边的第二次大会一直在按计划推进会议日程。

8月10日,大会先后通过了多个法案的修正案。

8月12日,大会通过三次不记名投票,最后以五分之四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成立常设特区议会的决定。那五个预定的组织,全员进入特区议会。总人数2341人的农工联合会成为特区议会最大派系。总人数仅有274人的卡米耐斯特是特区议会最小派系。另有一百名以独立个人身份成为自由议员。

有人提议,人数太多,但是多少人合适?又无法立即给出数字,谁都想让自己人多一点,但是别人会同意吗?短时间内讨论不出结果,最后决定,以后慢慢讨论。

8月14日,大会通过了全新修订的最高法案,肯定了在法律层面,对议员的保护机制,以及赋予的特殊权限。

8月15日,孙再芝、陈怀宁、戈辉、宁远(目前在路上)等20人成为特区的管理团队。

8月16日,20人管理团队不记名投票,推举特区长官,戈辉和宁远不在推举之列。由于宁远不在,宁远的投票权交由戈辉。经过五轮投票,在戈辉、宁远(虽然人不在,但投票权在)、书同文、黄明礼、夏洛等五人支持下,孙再芝被推举为特区长官。(之所以20人内部推举,就是为了快速确定,虽然不合理,但以后慢慢改。)

朝阳大道18号,原总督衙门,正在重建,五栋地上三层地下两层的西式建筑大气奢华。戈辉一直没有去那里办公,就是留给行政长官的,作为行政长官府。这里的建设还没有全部完成,目前只完成了五栋主楼,还有多座配楼仍在建设中,预计十月中旬建设完成,年末之前能全部装修完毕。

这里戈辉原计划是卖掉,但在宁远的干涉下,最终没有卖成,后来就重建了。

8月17日,延长了两次的第二大会正式闭幕。20人管理团队合影留念。

一个月后,这张照片刊登在了欧美各国的主流报纸上,很多欧美首脑一致认为,以这张照片为标志,清国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戈辉直接找到孙再芝,密会了一个小时。

戈辉直言:“我知道你没有管理整个特区的经验,肯定有一个试错的过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希望你先仔细调研一下特区,深入了解之后,再把自己的想法拿到20人常委会上讨论。”

孙再芝表示接受,他也认为需要深入了解一下特区,盲目地提出想法是不现实的。

戈辉特别强调:坚持发展工业化不动摇,坚持抓好军队建设不动摇,坚持发展农业生产不动摇,坚持发展教育事业不动摇,坚持修公路修铁路不动摇。这是特区的长期政策,其正确性正在不断的被证实,在出现决定性错误之前,不允许更改。

孙再芝也觉得这五个坚持是正确的,他没有改变的想法,其实,他就是想改也改不了。

戈辉最后握着孙再芝的手:“特区交给你了。”

看着戈辉远去的背影,孙再芝摇头轻笑:“真的交给我了吗?”他对此非常清楚,最多只交给了一半。

在后世的孙再芝,的确当了总统,但因为没钱,不得不将总统之位让给袁胖子(当时的政府没钱,是重要原因之一)。此时,特区政府不缺钱,也就是孙再芝不缺钱,他会给特区带来什么改变呢?他是真行,还是后世把他夸的太行,戈辉有点小期待。

8月18日,孙再芝正式入住朝阳大道18号特区长官府(叫官邸也行),这里也是特区政府所在地。

五栋主楼,沿着一条直线顺次排列,楼间距只有十丈(30米),眼神好的站在窗口,能看清对面楼里的情况。3号楼夹在2号楼和4号楼中间,视线真的和开阔不相干。

孙再芝的办公室就在3号楼的3楼,两百平的超大办公室,巨大的办公桌,办公桌后面是一个外形方正一直到顶的U形书架,U形中间的部分是一幅万里长城的巨幅画卷,办公桌正对面的墙壁上,一面巨大的长方形龙旗,悬挂在挑高十五尺的墙壁上,从天花板一直垂落到地面上。办公室入口右侧的墙壁上是巨幅的东北亚大地图,包括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以及贝加尔湖在内的广大地区。入口左侧的墙上,挂着马克思、列宁、光绪皇帝的大幅照片。

孙再芝走在厚实的波斯地毯上,在超大的办公室里看了一圈,摸了也坐了会客区的真皮大沙发,最后来到办公桌后面,坐在真皮转椅上,转了一圈。

“五年,如不出意外,我将在这里办公五年,这五年,我能做什么呢?”孙再芝自言自语道。

扣扣,门外响起敲门声。

随着一声“请进”,黄星阔步而入,四下打量,一脸惊叹的神色:“感觉自己走进了光绪的办公室!”(光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办公室,御书房不算,他也没有这个概念。)

随后进入的宋孝仁,同样惊叹不已:“是什么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我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孙再芝淡淡一笑,说道:“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

“你的秘书,你的办公团队,需要尽快确定了。”黄星提醒道。

“我想让你做我的特区副长官,你有意见吗?”孙再芝问道。根据最新修正的《特区基本法》特区副长官由特区长官提名,特区总督任命。

黄星直接点头:“我没意见。”

孙再芝又看向宋孝仁,说道:“你来做我的办公室主任,办公团队由你筹建,可有意见?”

“荣幸至至”宋孝仁也很干脆,然后提醒道:“成合服装的设计师已经在楼下了,要给您量身订做几身衣服。”

“需要这样吗?”孙再芝惊讶道:“我现在这身就很好啊!”

“总督大人派过来的,说您现在是特区的行政长官,代表特区形象,有必要准备几身合适的行头。”宋孝仁肯定地说道。

“好吧!”既然是戈辉派过来的,孙再芝还能说什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