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二十人会议(上)(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禁卫军》最新章节。
戈辉淡淡说道:“统治东方?真是笑谈!我要抹除这里除了房子以外一切的殖民痕迹。”
10月6日上午,天高云淡,海参崴港口上站满了当地人。
戈辉站在四片防弹玻璃围成的小空间里,他要在这里向海参崴的当地人发表讲话。
四块超大的防弹玻璃,是随着专列一起运来了。两块大的,前面一块,后面一块,两块小一点的,左边一块,右边一块,保证四个方向射来的子弹,无法在第一时间击穿。戈辉身上也会增加一块陶瓷材质的防弹板。总之,戈辉敢出现在这里,还是在外面演讲,他可不是毫无准备。他深知自己的命有多值钱,深知自己背负着什么,他决不会让自己出任何意外。
上午10时,演讲正式开始:“大家上午好,我是北方特区总督戈辉,是脚下这片土地的真正主宰。”
翻译把戈辉这段开场翻译给来到现场的所有人,很多当地人脸上露出愤怒的表情。
戈辉继续说道:“有些人听了我刚才说的话,并不高兴,甚至愤怒,想和我理论。我想你们都很清楚,这片土地曾经属于谁,这里的原住民是怎么消失的。我很想用同样的办法替换掉你们,是作为人的良知告诉我不能这样做,但是这样的良知不是一直存在,当我被激怒的时候,良知会自动退场。”
翻译开始翻译戈辉刚才的话,在场的人,很多人脸上有了沉思之色,有了权衡的表情。
戈辉继续讲:“想离开这里的请尽快,不想离开的要听话,不听话的不配呼吸这里免费的空气。我尊重每一个听话的,消除每一个不听话的。可能有人不信,没关系,请勇敢的站出来,拿出你们的勇气来,让我看看。”
听完翻译的所有人,脸上又有了愤怒的表情,很快有第一个人站出来。
咔嚓,快门按下,闪光灯爆闪,那个人惊愕的表情被定格。
“还有谁,请站出来。”戈辉大声说道:“你们的勇气呢?你们消除原住民时何曾犹豫过?”
又有人站出来,不断有人站出来,相机的快门不断的按下,闪光灯不断爆闪,一张又一张坚毅的面孔被定格。
“还有谁?走到前面来?勇敢一点!”戈辉催促道:“你们的血管里混入了金帐汗国的血液,从此不再是懦弱的默思科公国。”
听完翻译的人,越来越多的站出来,多名摄影师为他们拍照片,由于人太多,只能多人合影,但肯定会拍清楚脸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戈辉的几次催促下,不断有人站出来,站出来的人至少三千以上。
戈辉继续讲:“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所有人改汉姓,必须改,学校只能教汉语,这里不能出现任何外国文字,不愿意的,就是不听话的。”
碰、碰、碰、碰,四声枪响,四颗子弹从四个方向撞在防弹玻璃上,防弹玻璃安然无恙,戈辉面色平静,声音平静:“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是你们自找的,可能很多人觉得很冤枉,是那四个枪手连累了你们。”
戈辉最后扔下一句:“好自为之吧!”,在防弹盾牌和特勤的保护下,钻进剑齿虎装甲越野车,很快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里。
下午,戈辉直接乘专列离开,在发车前,指示令狐谦,按照片抓人,四方城的人负责接收。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六年中,海参崴先后以遣返的名义,被带走的超过三万,去向不明。
戈辉的专列走走停停,一周后才回到朝阳。
10月13日上午,戈辉回到朝阳,刚下火车,就被请去特区长官府开会。
北方特区二十人管理团队的20人全部到场,在宁甘青的黄星,专门回来开会。
黄星一周前就回到了朝阳,一直在等戈辉回来开这个会议。
“开会吧!”看戈辉落座,孙再芝直接说道:“北方特区现在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压力,债务高耸,应付账款达到十几亿银圆,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崩盘,我需要大家共同决定,怎么做?往哪儿走?”(不算海军炮弹的钱,由军方私控。)
“先把在建工程停了,先减少支出。”陈怀宁说道。
“同意”卓越直接表态。
“我也同意”胡又珉也表态。
接着一连串的“同意”,十九人里,除了孙再芝、宁远、书同文、黄明礼、夏洛,没有表态之外,其他人都表示同意陈怀宁的意见。
“发债,上次开会不是说了嘛!”戈辉直接说道:“30亿海军建设债,当然,不是全用在海军。”
载洵说道:“万一没人买呢?现在可不是发行战争债时的生死存亡。”
“是啊!上次的战争债还没还呢,又借海军建设债,人家还会像上次一样买账吗?”奕匡附和道。
“先发债,能卖出多少算多少,尽量坚持。”戈辉说道。
“那要是坚持不下去呢?”张翼问道。
“凡事要往好处想,我们一定能坚持下去。”戈辉认真道:“刚才孙先生问——怎么做?往哪儿走?”
戈辉仰靠在沙发上,一脸淡然地继续道:“我的答案是向内求,向外走。”
向内求?向外走?听到戈辉的六个字,十九人都开始思考。
戈辉解释道:“向内求,增加科技和工业投入,苦练内功,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品种类和数量,精益生产,严格要求细节美学、品质与可靠性,让特区制造更具竞争优势,更有含金量,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我们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比如十年内,完成更大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就是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你说的很好,描绘的也很好,但是工业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换成哪个国家都一样。”黄星说道:“步子走的太急,很容易出问题,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戈辉当然没法说,前毛熊国能用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所以特区也行。
“再说向外走,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上向外走。”戈辉继续道:“让我们的产品走出去,与列强真刀真枪地争夺市场。我们用产品换军舰也是这个目的,看似中了英国人的甜蜜陷阱,实际上是让他们帮我们把产品推销出去。我们的军工产品和汽车就是苦练内功的结果,先是得到欧美各国的认可,接着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国家,也看上了我们的汽车和军工产品。”
看到之前支持停工的人点头,戈辉继续道:“我们已经在汽车工业和军火工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只需要坚持下去。虽然很危险,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但这对我们来说,这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坚信,我们能一直坚持下去,直至成功。”
哎——宋孝仁叹口气道:“积极地思考问题是对的,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对的,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可不是积极思考,心态乐观,有信心就能度过的。建设新奉天,超级环,还有那些在建工程,保守地说,至少需要二十个亿。倭国人赔给我们的七亿两白银,变成银圆填进去,连水花都没看到一个。我不知道后面还需要多少个七亿两。”
“那又怎么样?这些银圆都花在了刀刃上,花在了工业上,花在了农业上,花在了教育上,花在了科研上,还花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戈辉说的掷地有声:“我承认我很激进,想尽可能快的全部拥有,我知道你们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急迫。”
剩下的十九人中,连宁远都点头了,他们都认为戈辉太着急了。
“先不说对错”奕匡说道:“我们一但失败了,会有无数人破产,他们接受不了,可能会死人。我想说,你在不顾一切的往前跑的时候,考虑一下其他人,他们可能跟不上你的脚步。”
“建设国家是以百年为单位计算的”孙再芝说道:“我们不必急于一时,机会再好,没实力接住,那就不是好机会。”
戈辉重重点头,把声音放平缓,继续道:“我的确不想错过这个大时代,对北方特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欧美的主要列强,对我们并不十分敌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合作。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这是废话,历史不会重来),所以我不能撒手,豁出命来抓住。”
“你的意思是,我们与欧美列强的关系,以后会变坏,甚至敌对?”陈怀宁说道。
“确实如此”戈辉重重地点头,然后说道:“像我们这样的大国,如此多的人口,灿烂的历史文化,重回巅峰几乎是必然。”戈辉环视众人,问道:“你们觉得欧美列强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吗?愿意看到我们重新主宰亚洲甚至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