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诸葛孔敏(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最新章节。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隆中的山野,晶莹的露珠在竹叶上滚动。黎生一行人踩着湿润的泥土小径前行,靴子与碎石摩擦发出细碎的声响。徐淑走在最前面,不时拨开挡路的竹枝,青翠的竹叶在她指尖弹开,溅起几滴凉丝丝的露水。

"前面拐个弯就到了。"徐淑回头说道,阳光透过竹叶间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诸葛凉虽然年纪小,但谈吐不凡,你们待会儿可别小瞧了她。"

黎生点点头,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襟。他注意到这片竹林显然经过精心打理,小径两旁的杂草都被清除得干干净净,几处容易积水的地方还铺上了平整的石板。

穿过竹林,一座雅致的院落出现在眼前。白墙青瓦的院墙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朱红色的大门虚掩着,门楣上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澹泊明志"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看来这位小诸葛很会生活啊。"张菲忍不住赞叹道,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的蛇矛。

徐淑微微一笑,上前轻叩门环。铜环与木门相撞,发出清脆的"咚咚"声。不多时,门缝里探出一张圆润的小脸,是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小丫鬟。

"哎呀,是徐小姐!"丫鬟眼睛一亮,连忙将门完全打开,"我家小姐正在后院读书呢,快请进!"

黎生跟着徐淑走进院子,发现院内布局极为考究。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两侧种着修剪整齐的灌木,几株梅树点缀其间。角落里还搭了个小巧的凉亭,亭内摆着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

"几位贵客稍等,奴婢这就去请小姐。"丫鬟福了福身,快步向后院走去,绣花鞋踩在石板上几乎没发出声音。

黎生环顾四周,注意到院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笔力雄浑,完全不像是孩童手笔。其中一幅《隆中对月图》尤其引人注目,画中一人独坐山巅,仰望明月,意境深远。

"这丫头不简单。"刘蓓低声对黎生说道,手指轻轻抚过腰间双股剑的剑柄。

不多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传来。黎生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淡青色深衣的少女款步而来。她约莫十二三岁年纪,面容精致秀丽已有几分绝美之相,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明亮如星的眼睛,透着超越年龄的睿智光芒。

"苑织!"少女见到徐淑,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随即转向黎生等人,落落大方地行了一礼,"几位贵客远道而来,寒舍蓬荜生辉。"

黎生连忙还礼:"在下黎生,久闻诸葛姑娘才名,特来拜访。"

诸葛凉微微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几位请到凉亭一叙。小翠,去准备茶点。"

凉亭内,石桌上已经摆好了茶具。黎生注意到这些茶具虽然朴素,但做工极为精致,茶杯上的青花纹样淡雅脱俗。

"听闻黎县令近日大破北方异族,为民除害,实在令人钦佩。"诸葛凉亲自为众人斟茶,动作娴熟优雅,"不知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黎生接过茶杯,茶香扑鼻而来:"姑娘年纪轻轻,见识却如此不凡。"他轻啜一口,茶汤清冽回甘,"实不相瞒,在下是为求贤而来。"

诸葛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恢复平静:"黎县令说笑了。凉不过是个乡野丫头,哪当得起'贤才'二字。"

"姑娘过谦了。"黎生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檀木匣子,"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还望笑纳。"

匣子打开,里面是一套象牙算筹和一把铜制圆规,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诸葛凉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如此贵重之物,凉不敢轻受。"她轻轻将匣子推回,"黎县令若有疑问,凉愿尽力解答,就当是交个朋友。"

黎生心中暗赞,这少女不仅才华出众,为人处世也如此得体。他收起木匣,直入主题:"姑娘以为,当今天下大势如何?"

这个问题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诸葛凉的神情立刻变得专注起来。她放下茶杯,声音清亮而沉稳:

"自黄巾之乱以来,汉室倾颓,群雄并起。北方袁绍与公孙瓒相争,不过如今两人都比不过阁下,而中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江东孙氏称帝后根基渐稳..."

她边说边用手指在石桌上虚画,仿佛那里有一幅无形的天下地图:"而荆州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刘表虽为八俊之一,却无进取之心,迟早为人所图。"

黎生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那姑娘以为,何人能终结这乱世?"

诸葛凉明亮的眼睛直视黎生:"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然能成大事者,需兼具仁德与魄力。"她顿了顿,"黎县令既能大破异族,又能礼贤下士,倒是颇有明主之风。"

这番话让黎生心头一热。他正想继续深谈,丫鬟小翠端着点心走了过来。精致的瓷盘上摆着几样精致点心,摆盘极为讲究。

"尝尝这个。"诸葛凉热情地招呼道,"这是用后山的野蜂蜜做的糕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黎生拿起一块糕点送入口中,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花香。他注意到刘蓓关雨和徐淑也在专注地听诸葛凉讲话,就连一向大大咧咧的张菲都安静了下来,当然除了典薇一手拿着一个糕点吃的不亦乐乎。

"姑娘高见。"黎生由衷赞叹,"不知可愿出山相助?在下虽不才,但必以国士之礼相待。"

诸葛凉没有立即回答。她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在上面的茶叶,动作优雅从容。阳光透过凉亭的竹帘,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黎县令厚爱,凉受宠若惊。"她放下茶杯,声音轻柔却坚定,"只是凉年纪尚小,学识浅薄,恐怕难当大任。"

黎生看出她并非推辞,而是真的在权衡。他温和地说:"不急。在下会在襄阳盘桓数日,姑娘可以慢慢考虑。"

谈话间,日头已经西斜。黎生起身告辞时,诸葛凉亲自送到大门外。临别前,少女突然问道:

"黎县令以为,治国以何为本?"

"以人为本。"黎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掌握着后世知识的黎生,自然知道该怎么回答。

诸葛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微微颔首:"凉会认真考虑黎县令的邀请。"

走出院门,夕阳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黎生回头望去,只见少女依然站在门口,纤细的身影在夕阳下镀上了一层金边。

回到凉亭,诸葛凉发现不知何时,黎生收回的木匣再次放在了桌子之上,诸葛凉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喃喃道“传闻中的仙人县令,确实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