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20(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最新章节。

范缜的主要着作

《神灭论》

译文(参考)—1):

(第一段)

问:孔子说精神(灵魂)灭亡,怎么知道它灭亡了呢?

答:精神离不开形体,形体也离不开精神。所以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就灭亡了。

问:无知的称为形体,有知的叫做精神。有知和无知实际上是不同的,精神和形体按“理”来讲,也不允许混为一谈。形体和精神不可分离,没听说过。

答:物质形体是精神的实体,精神是物质形体的作用。所以形体是指它的实体,精神是指它的作用。形体和精神二者不能割裂。

【第一段要点:形体和精神和关系,是有神论和无神论争论的根本问题。范缜针对佛教“形神相异”,即精神(灵魂)可以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说法,

提出“形神相即”,即精神随形体的“存”、“谢”而“生”、“灭”的观点。

并用“质”、“用”这对新范畴比较正确地阐明了形体是精神产生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灵魂)则只是形体派生的作用。

这是对佛教“神不灭”论的有力批判,也是对荀况、王充等无神论者唯物主义思想的重大发展。】

(第二段)

问:(按照你的说法)精神既不是物质实体,形体又不是作用,但两者又不能割裂开来,这理由在哪儿?

答:精神和形体名称不同,但本体还是一个。

问:名称既然不同,本体怎么是一个呢?

答:精神和形体的关系,正如同锋利和刀刃的关系一样。形体和精神作用的关系,正如同刀刃和锋利的关系一样。既叫做锋利,自然不是刀刃;既叫做刀刃,自然不是锋利。

但是离开了锋利就无所谓刀刃,离开了刀刃就无所谓锋利,从未听说刀刃不存在而锋利单独存在的,怎么能说形体消亡而精神单独存在呢?

问:刀刃之与锋利,或如你所说,形体之与精神,其意义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

树木的实体是没有知觉的,人的实体是有知觉的。人既有相同于树木那样的实体,却又有不同于树木的知觉,岂不是树木只有一种特性,而人则有两种特性吗?

答:这话真奇怪呀!人若有树木那样的实体作为形体,又有不同于树木的知觉作为精神,则可如你所说的了。

人的实体是有知觉的,树木的实体是没有知觉的。所以人的实体不是树木的实体,树木的实体也不是人的实体。人怎么可能有同于树木那样的实体,而又有不同于树木的知觉呢?

问:人的实体之所以不同于树木的实体,是因为人的实体有知觉;人如果没有知觉,与树木有什么区别呢?

答:人没有无知觉的实体,犹如树木没有有知觉的形体。

问:死人之躯体,岂不是没有知觉的实体了?

答:是没有知觉的实体。

问:如果是这样,人确实既有相同于树木的实体,又有不同于树木的知觉了。

答:死人虽然有相同于树木的实体,却没有不同于树木的知觉,活人虽然有不同于树木的知觉,却没有相同于树木的实体。

【第二段要点:范缜在这里用“刃”与“利”的关系作比喻,论证“形”和“神”的主从依附关系,否定世界上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灵魂)。

他指出人“有知”而木“无知”,是因为“人之质”与“木之质”不同,所以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这些比喻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形神相即”的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批判了“形神相异”的唯心主义谬论。】

(第三段)

问:死人的骨骼,不同于活人的躯体吗?

答:活人的身躯不同于死人的骨骼,死人的骨骼不同于活人的躯体,区别在于已经变得不同了;哪有活人的身躯具有死人的骨骼的?

问:如果活人的身躯,不同于死人的骨骼,死人的骨骼则应不从活人的身躯而来。那么死人的骨骼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是活人的身躯,变成死人的骨骼了。

问:活人的身躯,变成了死人的骨骼,岂不是因为活才有死?则可知死人的身体犹如活人的身体一样。

答:如果是活着的树变成了死树,那么死树的实体仍然是活树的实体?

问:活树体变成了死树体,死树体即是活树体;如果把丝纺成了丝线,丝线与丝,又有什么区别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