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蒙古局势(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

1743年九月末,紫禁城养心殿烛火摇曳。

弘历展开水师捷报,忽而仰头大笑,手中明黄卷轴在烛火下簌簌作响。

“小李子!东海水师以二十余战船破倭国百舰,萨摩藩两万贼寇葬身海底,此等功绩,当载史册!”

李玉扑通跪地,额角几乎贴地:“皇上圣明!

当初力排众议引入西洋工匠,御史台那群老臣还说造船是‘靡费钱粮’,如今可见皇上高瞻远瞩!”

“大清造船技艺落后西洋,再不革新,何以固我海疆?”弘历负手踱步,玄色吉服上的金龙暗纹在光影中若隐若现。

“传朕旨意:东海水师全体将士,每人赏三个月俸禄!

大连、上海、福州三大造船厂,凡参与新式战船建造的工匠,每人赏银十两!工部主事监造,官升一级!”

李玉浑身发抖,声音因激动而发颤:“奴才这就去传旨!有皇上这般厚赏,往后将士工匠必当效死力!”

“告诉他们,”弘历忽然停步,目光灼灼望向殿外夜色,“只要能让我大清水师冠绝四海,朕不惜千金!”

与此同时,蒙古草原上的军事部署悄然展开。

早在年初,第三集团军军长鄂弥达与第六集团军军长岳钟琪便已完成职务对调,彼时隆冬未散,两人在弘历的见证下交接虎符,鄂弥达自此执掌驻防西北的第六集团军。

半年间,鄂弥达熟悉军务、整饬军备,将麾下将士训练得令行禁止。

为抵御准格尔汗国的威胁,同时防范蒙古王公异动,第六集团军第31 - 33师分别驻守在乌里雅苏台、宁夏、库伦等西北要冲,而第34 - 36师驻扎陕西,一则拱卫关中腹地,稳定大后方,二则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响应前线需求。

九月中旬接到皇帝密旨后,鄂弥达当即传令驻扎陕西的第34 - 36师,奔赴蒙古草原。

持着大清皇帝圣旨,清军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半月间,玄甲铁骑沿着既定路线稳步推进,迅速占据车臣汗部控扼大兴安岭西麓的草场隘口、土谢图汗部拱卫库伦的丘陵要道、赛音诺颜部锁钥大湖盆地的河谷关津、札萨克图汗部俯瞰阿尔泰山南麓的山隘据点,以及科尔沁部临近西拉木伦河的渡口枢纽。

在克鲁伦河、土拉河等流域的关键水源地搭建简易工事,设立岗哨,于呼伦湖、库苏古尔湖等大型湖泊周边部署巡逻骑兵,以游弋的方式快速建立起警戒线。

各要地陆续竖起\"大清\"的军旗,虽未大兴土木,但简易了望台与临时营寨已星罗棋布,暮色中此起彼伏的号角声,让草原弥漫着紧绷的气息。

库伦黄教大庙前,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二世)手持鎏金转经筒,拦住鄂弥达的去路。

“鄂将军,草原向来安宁,此番大军压境,是护佑黄教,还是另有所图?”

鄂弥达恭敬呈上密旨:“禀活佛,准噶尔细作已渗透至蒙古各部,圣上唯恐扰了草原清净,特命末将暗中布防。

所有工事皆避开牧民聚居地,粮草也从内地转运。”

活佛捻动佛珠良久,终是叹道:“望将军言出必行,莫负草原生灵。”

……

漠北蒙古首府库伦互市处。

正五品官员绰尔多展开文书,目光扫过\"免除蒙古牧民十年赋税……\"的朱批,握着卷轴的手指骤然收紧——这等牵涉税赋钱粮的大事,远超他监督互市、稽查走私的职权范围。

\"大人,这旨意...\"师爷望着文书上的玉玺印鉴,声音发颤。

\"蒙古王公向来视赋税为命脉,贸然宣布...\"话未说完,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绰尔多掀开衙署帘幕,见第33师师长宋可进身着玄甲,踏着暮色而来,腰间配刀的铜环随着步伐轻响,身后跟着两名捧着军令的亲兵。

\"宋师长!\"绰尔多攥着文书踉跄迎出,额角已渗出冷汗,\"免除十年赋税这般大事,下官实在...\"

话音未落,宋可进铁甲覆面的大手猛地按住他肩膀,力道重得几乎让人踉跄。

\"慌什么?\"宋可进扫了眼文书,浓眉拧成铁疙瘩,压低嗓音道。

\"各部王公都在京城'观礼',留下看家的毛头小子能翻起什么浪?你当朝廷突然增兵是闹着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