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公元前237年之东周列国(十七)(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最新章节。

公元前237年,韩国韩王安在位。

韩王安是战国时期韩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的统治时期是韩国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

1.即位背景:

韩王安,姬姓韩氏,名安,是韩桓惠王之子。

他于公元前239年即位,成为韩国的君主。

即位时,韩国已经国力衰弱,面临着来自秦国的强大压力。

2.国家形势:

韩王安即位时,韩国的形势极为严峻,国家处于灭亡的边缘。

经过连年的战争和秦国的不断侵略,韩国的领土和国力都大幅缩水。

3.割地求和:

公元前231年,秦国的军队大规模压境,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

韩王安无力抵抗,被迫割让了南阳地区给秦国,以求暂时的和平。

这一举措虽然为韩国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但也大大削弱了韩国的国力。

4.韩国灭亡:

公元前230年,秦国再次派遣内史腾率领军队攻打韩国。

在秦国的军事压力下,韩王安最终选择了投降,韩国随之灭亡。

韩国的灭亡标志着秦国统一六国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5.秦国的统治:

韩国灭亡后,秦国在原韩国的领土上建立了颍川郡,并将郡治设在了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这一举措有助于秦国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控制,并进一步巩固了秦国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

在公元前238年,韩国的宫廷中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气氛,

韩桓惠王然驾崩,留下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给他的儿子,安。

韩王安,这位新继位的君主,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作为太子时,他曾对父亲的保守政策感到不满,认为韩国需要更积极地应对外部威胁。

然而,当他自己坐上了王位,他才深刻体会到了父亲当年的无奈和韩国所面临的困境。

当时的秦国,由野心勃勃的嬴政统治,他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秦国,而是整个天下。

嬴政的野心是要荡平六国,实现一统天下的伟业。

韩国,作为秦国的邻国,国力弱小,面对秦国的欺凌和威胁,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韩王安的每一天都像是在苟延残喘,夜不能寐,他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在他继位的九年里,他的心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伏,

如同过山车一般,时而充满希望,时而跌入绝望。

嬴政虽然野心勃勃,但他最初的计划是先消灭赵国。

韩国和赵国同属三晋,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

韩王安心中希望赵国能够战胜秦国,但他也深知韩国的力量不足以与秦国抗衡,因此不敢出兵援助赵国。

在赵悼襄王时期,赵国尚有力量与秦国对抗,这让韩王安稍微松了一口气。

他把希望寄托在赵国身上,每当秦国攻赵不顺利时,

他的心中就会升起一丝希望,认为赵国可以作为韩国的屏障,秦国不会轻易灭韩。

这便是他心情的“一起”。

好景不长,公元前234年,秦国将领樊於期攻打赵国的平阳和武城两郡,赵军大败,损失惨重。

韩王安看到赵国的颓势,心中充满了恐慌,

他连忙派韩非出使秦国,希望能够说服秦国不要发兵攻韩。这是他心情的“一落”。

韩非,这位荀子的高徒,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学识,深得嬴政的赏识。

他向嬴政上《存韩》奏疏,站在秦国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攻韩的种种弊端,几乎说服了秦王。

韩非派人给韩王安送信,告知秦国答应与韩国联盟,不灭韩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