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调动(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最新章节。
十月中旬,沈大姑和林二爷还有沈杨沈林四人启程回青萍。
沈淮和谢知微还有沈继业几人,相送至城外。
临别前,沈淮叮嘱沈杨和沈林二人,“到了县学,别只顾着念书,多交些朋友,放田假了可到周边郡城走走看看,若是继亮伯和继辉伯不支持,你们给我写信。”
沈林却笑哈哈,“沈杨哥原计划年底成亲来着,我们来了京城,婚期只能延到明年开春咯。”
提起这个,沈杨就有些心虚。
觉得对不起未婚妻。
“杨小子别多想,你未婚妻一家同意婚期延后,说明他们是理解你的。”
沈大姑说,“五爷爷带你们入京,目的很简单,一是参加三郎的婚礼,二是让你们见见世面,开阔眼界,并非单纯的出来玩耍。
等回到青萍,你携礼上门好好说话,姑姑相信,他们不会介意的。”
沈杨点点头。
当初来时有多坚决,此刻就有多心虚。
“淮之,若是我到了而立之年还未中举,我便在村里开间私塾。”
沈杨比沈淮还要大一岁。
今年二十有四了。
还未成亲,算是大龄剩男了。
他这个人也犟,非要考中秀才了才肯成亲,害得他爹娘头发都白了不少,好在沈杨今年顺利通过院试,成为一名秀才。
不然,江湾村的未婚妻怕是等不起了。
“你有这个想法很好。”沈淮肯定了沈杨的想法,“我们沈氏一族,有功名的儿郎太少了,想要兴族振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沈杨重重点头,“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会好好考虑的。”
“好!”
马车缓缓启动。
沈林探出车窗,挥手告别。
沈大姑不舍的看着林氏,含泪落下车帘。
直到马车走远,沈淮几人才打道回府。
婚假用完了。
沈淮开始恢复翰林院点卯上下值。
谁知恢复上值第一天,就听到岳父大人即将升任翰林掌院的消息。
好家伙!
瞒的可真严实。
回门之时,岳父大人都没跟他透露半点风声。
“裴大学士去了哪里?”
“江汉!”
翰林掌院的升迁方向,要么进吏部、吏部;要么进入中枢,要么外任地方担任巡抚或者总督这三样。
裴大学士是第三种,外放江汉行省,任任巡抚一职。
巡抚是实职,拥有一个省的独立权,可以说权利很大,说是封疆大吏都不为过。
翰林掌院,虽是天子近臣,却无实权,跟巡抚一职比起来,一目了然。
“那汉江的巡抚呢?哪里去了?”沈淮低声问。
崔鹤汀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什么罪?”沈淮又问。
“爱妾的兄长,欺占民田,当街强抢民女,被潜伏的玄衣卫逮个正着。”
沈淮:“……”
多么狗血的戏码。
多么现实的问题。
“总督呢?”
“江汉总督是安王的妻舅,安王去求情,被陛下训斥了一番,并勒令禁足三个月。”
安王是天启帝的第三子。
弱冠之年,册封的亲王。
“玄衣卫和督察院动作频频,但还是有不怕死的,顶风作案。”卢龄之说,“以前不懂事,总觉得我家老头到处得罪人。
如今看来,你不得罪一些人,便要得罪皇权。“
得罪其他人,还能组团保命。
得罪皇帝,只有死路一条。
聊了几句,沈淮便回自己的岗位了。
其他同僚看见他,都跟他道句‘新婚吉乐’。
朝廷严打贪官污吏。
各省总督、巡抚人心惶惶,自查的自查,丝毫不敢放松。
毕竟关系到身家性命,没人敢不重视。
像江汉巡抚这般,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可见有时候,妾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地方官员落马多了,吏部也头疼。
三年散馆之期未到,便提前考核了。
按照惯例,是根据考核成绩来确定去向的,包括留馆、在六部任职或外放。
这次有八成的人要外放。
像何曹亮和章秋池这些,已经大概知晓自己会外放到哪个州府了,只是还未知晓具体县份。
距离近的,月底便要开始动身。
距离远的,明年开春赴任。
没几天,谢侍讲的任命书下来了。
新一任掌院,正式诞生。
这是翰林院的喜事,也是谢家的喜事。
谢知微收到消息的时候,高兴坏了,特意带着厚礼回娘家恭喜。
只是,朝廷有回避制度。
女婿与岳父不能在同一个部门,需要一方回避。
所以沈淮要调离翰林院。
谢知微从娘家回来,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沈淮。
“夫君,你的调离文书估计没多久便下来了。”
沈淮沉吟了许久,“夫人,你看过除了京城之外的风景么?”
“妾身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从未离开过京城。”谢知微说,“若是夫君外任,妾身自是要随夫君一起的,只是爹娘这边……”
话没说完,但沈淮知道是什么意思。
若自己外放,妻子跟随,那么父母这边就无法尽孝。
他们新婚燕尔,夫妻分开的话,不利家庭和睦。
“爹娘这边,我来跟他们沟通。”
果不其然,吏部文选清吏司的人很快约沈淮谈话。
说他需要回避,并调离翰林院。
同时强调他一甲的身份,以及这两年的表现,并讲明有两个选择:留任六部或者外放。
翰林有岳父大人,礼部有老师。
这两个部门需要回避。
清吏司的人,推荐沈淮选工部或户部。
理由是:沈淮曾在工部历事,对工部事务有一定的了解,去工部有一定的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