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她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人?(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HP:克劳奇小姐志向不止于此》最新章节。

西里斯声音里又带上了那种略带调侃的回应:“你也是,对一个自称只靠计算的人来说。”

他们一前一后地走向石室中央,同时伸出手触碰到了那颗悬浮的水晶球。

一道温暖的金光从球体中爆发出来,迅速笼罩了整个石室。

任务完成了。

金光开始包裹住他们,在传送特有的拉扯感还没完全袭来时,西里斯突然开口了。

他看着远处的水晶球,声音在金光的笼罩下有些模糊:“有时候我会想,她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人?”

小巴蒂在光芒中转过头看他。

原本握着魔杖的手指停止了之前无意识的轻敲,然后慢慢地松开了一些。

“起码不是你这种类型。”

西里斯笑了,声音在能量的涌动中听起来有些失真:“是吗,也可能不是你这款,克劳奇。”

小巴蒂眨了眨眼:“什么意思?”

金光变得愈发耀眼,传送开始了。

西里斯的回答被彻底淹没在了能量的呼啸声中。

平台上,另外四个人已经等候多时了。

看到小巴蒂和西里斯同时出现在传送光芒中,詹姆夸张地大叫起来:“梅林的破洞袜子!他们居然没杀了对方!我赌十个加隆,他们一定是被夺魂咒控制了!”

西里斯落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了他一个白眼,随即转动了一下自己的手腕:“闭嘴,詹姆。”

小巴蒂的脚刚一站稳便先整理了一下自己外套的袖口,将上面并不存在的褶皱抚平,然后才朝露克蕾西娅走去。

他的目光从她的脸扫过肩膀、手臂,确认她没有受伤,最后又回到她的眼睛里。

“训练还顺利吗?”

露克蕾西娅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视线好奇地在他和西里斯之间来回移动:“我们在图书馆里,没有什么危险。你们呢?看起来...合作得很好?”

她问这句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

小巴蒂只是从鼻子里轻哼了一声,既没有否认,也没有确认。

雷古勒斯走到他身边,嘴角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他:“看来你和我哥哥相处得挺不错嘛?”

小巴蒂给了他一个警告的眼神,示意他闭嘴。

另一边西里斯正朝卢平走去,但他选择的路线却巧妙地让他能从侧面观察到露克蕾西娅。

他在距离卢平两步远的地方停下,这个角度刚好能将她纳入眼角的余光。

西里斯故意让自己的声音比平时大了一些:“图书馆环境?听起来可比我们那个一碰就塌的破石室舒适多了。”

卢平温和地笑着说:“各有各的挑战,你们进展如何?”

西里斯耸了耸肩:“出人意料地顺利,克劳奇对古代法阵确实有一套。”

他说这话的时候,头不自觉地转向露克蕾西娅的方向。

她正好也看了过来,两人的目光在空中撞个正着。

西里斯的嘴角动了动,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和卢平说话。

但露克蕾西娅的注意力被他这个小动作吸引了,她又看了他几秒钟才转回去继续听雷古勒斯说话。

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詹姆尽收眼底。

他推了推眼镜,悄悄凑到西里斯身边,嘴角翘得很高:“哦,又是那种我没有在看她但其实我就是在看她的眼神。大脚板,你真是…”

他一边说还一边故意朝正在和露克蕾西娅说话的小巴蒂的方向扬了扬下巴。

“得亏你老弟站在那里挡着,克劳奇没注意到。不然我都怕你从这个平台上被直接踹下去。”

西里斯用胳膊肘狠狠地撞了他一下。“闭嘴,你这个白痴。”

詹姆敏捷地闪开了,咧嘴笑得更开心了。

谢菲尔德教授的声音适时地在平台上响起:“很好,所有人都完成了训练。请返回教室,我们将进行评估。”

一阵熟悉的拉扯感传来,将他们传送回黑魔法防御术教室。

一阵熟悉的拉扯感传来,将他们传送回了黑魔法防御术的教室。

回到教室后,学生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小巴蒂和西里斯之间保持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气氛已经不再是最初那种对峙的模样。

谢菲尔德教授走到讲台前将魔杖轻轻点在水晶球上,几段训练中的画面被投射到半空中。

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首先,我要说,你们都表现出了超出一般学生的天赋和应变能力,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第二轮训练的表现。”

谢菲尔德首先点评了露克蕾西娅与卢平的配合。

“露克蕾西娅和卢平先生展示了直觉反应与经验相结合的典范,特别是在识别伪装束缚咒方面,你们的配合非常默契。”

接着她转向詹姆与雷古勒斯。

“波特先生和小布莱克先生的组合出人意料地有效。虽然风格迥异,但你们找到了互补的平衡点。这种意想不到的组合往往会产生惊喜。”

最后,她的目光才落在小巴蒂和西里斯身上,嘴角带着细微的笑意。

“至于克劳奇先生和布莱克先生,你们在最初的磨合后展现出了不凡的适应能力。克劳奇先生的严谨控制与布莱克先生的直觉应变形成了完美的互补。这正是我们这次训练的目的,学会与不同风格的巫师配合。”

小巴蒂和西里斯都略微点头,接受这个评价。

谢菲尔德教授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现在,训练已经过半。短暂休息后我们将进行最后一轮综合测试。在最后的挑战中你们将面对更复杂的情境,需要将已学会的技巧应用于实战。最终测试会挑战你们的适应能力,以及…跨越舒适区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