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江湖路远有归帆—终章(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梅超风传奇》最新章节。
梅超风捏着那张字条,指腹抚过字迹,油灯的光在她眸子里跳动,像落了星子。郭靖夫妇对视一眼,悄悄起身告辞,让苏念慈和林小乙也先回房,把空间留给她。
堂屋只剩梅超风一人时,她翻开账簿,看到某一页记着笔“购铁十斤,铸鞭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铁鞭简笔画,旁边批注:“超风的鞭子快磨坏了,新铸一根,得沉重点,她用着顺手。”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掠过屋檐,像谁在轻轻叹息。梅超风合上册子,将那半块铁鞭头按在掌心,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开,却奇异地压下了心头的涩意。她起身走到门边,望着盐场方向——月光下,盐堆泛着层青白的光,像覆着层薄雪。
“知道了。”她对着空无一人的院子轻声说,“我不会硬撑。”
次日天未亮,梅超风已带着苏念慈和林小乙在盐场巡查。秋露浓重,打湿了裤脚,她却浑然不觉,指着远处的盐仓:“储备仓就建在那片空地上,地势高,不易受潮。今日就请工匠来丈量,务必在入冬前完工。”
苏念慈拿着本子飞快记录:“记下了。需不需要加建防潮层?”
“必须加。”梅超风蹲下身,抓起把盐粒捻了捻,“楚州多雨,潮气动,盐易结块,粮食更怕潮。地基要垫高三尺,墙面糊上石灰,里外都得处理。”
林小乙在旁补充:“我去打听了,城西的王工匠做防潮最拿手,他祖上三代都是泥瓦匠,对这些门道熟。”
“好。”梅超风站起身,“小乙去请王工匠,就说振远堂请他出手,工钱加倍。念慈,你去统计盐工家里的存粮情况,看看哪些人家需要提前补贴,储备仓建成后先紧着他们。”
两人领命而去,梅超风独自站在盐场中央,望着此起彼伏的盐堆。远处传来盐工们的号子声,粗粝却有力,像从土地深处涌出来的脉动。她忽然想起陈玄风以前总爱说:“你听这号子,多实在,比江湖上的花哨功夫靠谱多了。”
正出神,郭靖夫妇提着早饭来了。黄蓉把食盒往石桌上一放,笑道:“闻着盐场的气息就知道你来这儿了。快趁热吃,我做了些咸豆浆配油条,抗饿。”
郭靖打开食盒,热气腾腾的豆浆香气漫开:“刚去储备仓选址地看了,地势确实好。我托人从襄阳捎来些粮仓图纸,或许能用得上。”
梅超风接过图纸,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粮仓的结构细节,连通风口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太及时了,多谢郭大侠。”
“客气什么。”黄蓉递过根油条,“昨晚我跟靖哥哥商量了,打算在楚州多待些日子,帮你们把储备仓的制度理顺。毕竟这事儿做好了,对百姓益处太大。”
梅超风咬了口油条,豆香混着盐粒的微咸在舌尖散开,心里踏实了不少。她抬眼看向远处——苏念慈正领着工匠丈量土地,林小乙在旁帮着搬工具,盐工们的号子声穿过晨雾,撞在盐堆上,又反弹回来,像无数只手,推着日子往踏实处走。
她知道,陈玄风说的“搭伙”,大抵就是这样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守着一方地,把日子过成盐粒般实在的模样。
晌午时分,王工匠带着徒弟们来了。梅超风陪着他们勘察地基,听他讲解如何用桐油混合石灰做防潮层,如何设计通风口才能兼顾换气和防雨水。正说着,林小乙气喘吁吁跑来:“师娘,不好了,张大户带着人堵在振远堂门口,说咱们的盐定价太低,抢了他的生意。”
梅超风眉头微蹙:“张大户?他不是做绸缎生意的吗,怎么掺和盐场的事?”
“他新娶的三姨太家里是开盐铺的,”林小乙擦了把汗,“说是咱们的盐以成本价卖给百姓,让他三姨太的铺子门可罗雀,非要咱们提价。”
郭靖沉声道:“岂有此理!强买强卖不成,还想逼人提价?我去会会他。”
梅超风按住他:“不必。此事牵涉商贾利益,需得按规矩来。小乙,去请盐运司的李大人过来,就说振远堂愿公开成本账目,以证定价公允。”
她转向王工匠:“您先带着徒弟施工,我去去就回。”
赶到振远堂门口时,张大户正指使家丁砸门,嘴里骂骂咧咧。梅超风站定,声音不高却带着力:“张大户好大的威风!振远堂的门,是你说砸就能砸的?”
张大户回头见是她,脸上堆起假笑:“梅当家的,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以成本价售盐,让同行怎么做生意?不如咱们约个价,大家都有钱赚,岂不是好?”
“我振远堂售盐,一是为盐工谋生计,二是让百姓吃得起平价盐,从没想过靠这个牟利。”梅超风目光直视着他,“至于你亲戚的铺子门可罗雀,不妨反思下为何百姓不愿光顾。是盐质不佳,还是定价虚高?”
正争执间,盐运司的李大人到了。听闻缘由后,李大人查看了振远堂的成本账目,又询问了周围百姓,当即对张大户道:“振远堂定价透明,成本清晰,且从未强迫任何人购买,何来不妥?你若不服,可去衙门递状纸,但若再在此闹事,休怪本官按扰乱治安论处!”
张大户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悻悻地带人走了。
梅超风送走李大人,回头见黄蓉正捂着嘴笑:“没想到梅当家不仅拳脚厉害,论理也是一把好手。”
“对付这种人,退一步就是得寸进尺。”梅超风淡淡道,“守住底线,才能护得住想护的人。”
夕阳西斜时,梅超风回到盐场。储备仓的地基已打好,盐工们正哼着号子搬运石料。她走到陈玄风常去的那座盐堆旁,坐下,从怀里摸出那半块铁鞭头,放在眼前。
阳光穿过铁鞭头的孔洞,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金粉。她想起他以前总爱在这里坐着,看盐工们劳作,说:“超风你看,这盐粒虽小,聚起来却能堆成山。人也一样,心齐了,再难的事也能扛过去。”
如今,他不在了,可这盐场还在,人还在,日子还在。
梅超风握紧铁鞭头,站起身。远处,苏念慈正在清点刚运来的木料,林小乙帮着工匠递工具,郭靖夫妇在给盐工们分发茶水。风吹过盐堆,发出“沙沙”的声,像谁在耳边低语,温柔而坚定。
她知道,这就是她要守的江湖。没有刀光剑影,却有盐粒般实在的安稳;没有侠名远播,却有百姓的笑声作伴。这条路,她会稳稳地走下去,带着所有人的期盼,也带着他的那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