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被隐瞒的伤与未凉的热(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逐梦绿茵:天才少年的荣耀之路》最新章节。
他没再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点开那个“拉玛西亚U16幸存者”群,往上翻到松本那句“决赛要赢西班牙啊”,默默截了个图,发给了林宇轩。
“看,”他说,“就算你坐替补席,我们也得把奖杯带回来给你看。”
林宇轩看着那张截图,眼泪掉得更凶了,却咧开嘴,露出个哭花了的笑。
训练场上的草皮被晨露浸得发亮,纪风带着队友们做射门练习时,眼角余光总不自觉往替补席瞟。往常这个时候,林宇轩早该抱着足球凑过来,嚷嚷着要比谁的射门角度更刁钻,可今天替补席只有几个替补队员在拉伸,空着的位置像块没填色的留白。
李阳一脚把球踢向球门上角,球砸在横梁上弹回来,他故意大声喊:“风哥,你看我这脚吊射,不比林宇轩那小崽子差吧?”
没人接话。训练场突然静了两秒,连助理教练吹哨的节奏都顿了顿。纪风弯腰捡球时,看见张指导站在边线,正低声跟队医说着什么,眉头没松开过。
“再来一组!”纪风把球踢给李阳,声音比平时高了些,“练完加练定位球,昨天日本队的防守漏洞,西班牙肯定会盯着补。”
队友们迅速归位,跑动声、呼喊声重新填满训练场,可纪风知道,那两秒的沉默里,藏着每个人心里的事。林宇轩的储物柜还锁着,他的训练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里面,昨晚张指导特意嘱咐过:“谁都别碰他的东西,就当他只是去做理疗了。”
场边突然传来相机快门声。央视体育的记者扛着摄像机走过来,为首的王记者是老熟人,去年中超颁奖礼上还采访过林宇轩,此刻正踮脚往训练队伍里张望。
“张指导,纪风!”王记者挥挥手,等训练间隙走过来,笑着问,“今天没见着林宇轩啊?这小子半决赛那脚突破太关键了,决赛打算给我们什么惊喜?”
纪风刚喝完水,握着水瓶的手指紧了紧。李阳在旁边假装系鞋带,耳朵却竖得老高。
张指导走上前,脸上挂着惯常的沉稳笑容,拍了拍王记者的胳膊:“小王啊,战术上的事,赛前得藏着点。”他往训练场扫了一眼,“最近比赛密集,让几个主力轮休调整下,毕竟决赛要踢满90分钟,体能得留着。”
“轮休?”王记者显然不信,镜头还对着替补席,“可林宇轩这状态,正是热得发烫的时候,17岁的金靴,决赛不上场太可惜了吧?”
纪风接过话头,把水瓶往地上一放,语气带着点刻意的轻松:“王哥,你还不知道他?昨天赢了球兴奋过头,早上赖床被张导罚去加练体能了,估计这会儿还在跑道上跟队医较劲呢。”
他说得自然,甚至冲镜头笑了笑,露出点少年人的狡黠。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说这话时,脑子里闪过的是林宇轩昨晚在医疗中心红着的眼——那孩子当时攥着床单说“我明天想跟大家一起训练”。
“是吗?”王记者半信半疑,镜头转向纪风缠着护具的右大腿,“那纪风你这腿怎么样?半决赛被踢了那下,看着挺吓人。”
“老毛病了,贴块肌效贴就没事。”纪风活动了下右腿,做了个加速跑的假动作,“决赛佩德里不是等着防我内切吗?我得让他知道,带伤也能晃开他。”
这话带着点少年气的嚣张,王记者被逗笑了,追问的话也咽了回去。张指导趁机打岔:“行了小王,训练还得继续,决赛赢了,让你跟全队做专访。”
记者们被客气地请到了场边,训练重新开始。纪风踢了个过顶球给李阳,低声说:“刚才演得不错。”
李阳挠挠头,传球的力道却偏了些,球滚出了边线:“风哥,我刚才差点说漏嘴……一想到他一个人在医疗中心,我这脚就软。”
纪风没说话,跑去捡球时,正好看见医疗中心的窗户开着,窗帘被风吹得动了动。他想起早上路过时,护士说林宇轩在做电疗,疼得咬着毛巾没出声。
训练结束时,王记者又追上来,把张指导和纪风堵在球员通道口。“最后一个问题,”她举着话筒,眼神很亮,“如果林宇轩决赛不上,中国队的进攻会不会受影响?”
张指导停下脚步,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语气却很坚定:“足球是十一个人的运动。中国队能走到决赛,靠的不是某一个人,是所有人。”他拍了拍纪风的肩膀,“包括现在可能正在跟体能较劲的那个小子。”
纪风看着镜头,突然想起林宇轩昨晚发的微信:“风哥,决赛进球了,帮我指一下医疗中心的方向。”
他对着话筒,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会赢。而且会赢得很漂亮,让所有人都看到。”
阳光穿过球员通道的玻璃照进来,在他身后,队友们正勾肩搭背地往宿舍走,有人在喊“晚上加练点球”,有人在笑“米格尔肯定防不住纪风的内切”。声音闹哄哄的,像在故意盖过什么,又像在用力证明——就算少了一个人,他们也能把这条路走完。
纪风最后看了眼医疗中心的方向,转身跟着队伍往里走。隐瞒不是懦弱,是他们能给林宇轩的,也是给这支球队的,最体面的战前姿态。决赛的哨声还没响,他们谁都不能先露怯。
体育总局办公楼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陈主席捏着手机,屏幕上是体育新闻的推送标题——《奥运决赛前突发变数,林宇轩被曝轮休引争议》,下面的评论区已经吵翻了天,“教练组瞎搞”“是不是被穿小鞋了”的言论刷得飞快。
他嗤笑一声,把手机往会议桌上一扔,不锈钢桌沿磕得手机壳发出脆响。“看看,这就是张军带的好队。”他扫了眼在座的几个同僚,指尖敲着桌面,“半决赛刚立功的主力,决赛前搞‘轮休’?骗谁呢?”
坐在旁边的竞赛部主任连忙附和:“就是,林宇轩这孩子,才十七岁就敢跟足协叫板。上次集训,就因为归队时间晚了两天,跟张军闹得差点罢训,现在看来,是被敲打了吧?”
“敲打?”陈主席冷笑更甚,从烟盒里抽了支烟,打火机“啪”地一声燃起蓝色火苗,“我看是这群留洋的、踢中超的,翅膀都硬了。纪风在巴萨说推迟三天归队,就推迟三天;艾瑞克在巴黎,说要打完联赛再过来,足协还得求着俱乐部放人;林宇轩更别说,恒大护着他,归队报告里连个伤病证明都没附全,真当自己是天王老子?”
这话戳中了几个同僚的心思。年初集训时,这三人确实让足协头疼——纪风以“巴萨季前赛关键”为由晚归,艾瑞克的俱乐部直接发函“拒绝非必要征召”,林宇轩则在电话里跟陈主席吵过一架,说“中超赛程密集,归队太早影响状态”。当时陈主席就憋着一股火,碍于奥运在即,没敢发作。
“现在好了,”陈主席吐出一口烟,烟雾模糊了他的表情,“林宇轩‘轮休’,正好给媒体递刀子。我看张军怎么圆这个场。”他顿了顿,眼神沉下来,“通知下去,让宣传口的人‘关注’一下舆论,不用引导,就看着他们吵。”
竞赛部主任愣了下:“陈主席,这……万一影响球队心态……”
“影响心态?”陈主席打断他,把烟摁灭在烟灰缸里,“我看是该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管足球的。纪风、艾瑞克仗着在欧洲踢球就了不起?林宇轩拿两个金靴就敢跟足协叫板?这次要是输了决赛,正好查查集训归队的问题,看看是谁坏了规矩。”
他拿起手机,点开和某体育媒体主编的对话框,敲了一行字:“林宇轩的‘轮休’,背后怕是没那么简单。你们可以深挖一下,年初集训的事,或许有关联。”
发送成功后,他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体育局大楼上飘扬的国旗,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国内舆论越乱,张军的压力就越大,这群球员的“傲气”就越该杀杀。至于决赛输赢?对他来说,远不如攥紧手里的权重要。
手机屏幕又亮了,是条新的体育新闻推送:《张军回应林宇轩轮休:战术安排,无需多虑》。陈主席扫了一眼,随手把手机扔回桌上,对同僚们说:“继续开会。说说下季度联赛的赞助问题,别总盯着奥运那点事。”
会议室里的讨论声重新响起,夹杂着键盘敲击声和翻文件的沙沙声。没人再提林宇轩,也没人关心那个“轮休”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十七岁少年在医疗中心咬着牙忍疼的样子。对他们而言,这不过是又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一场无关胜负的权力游戏。
而此刻,国内的社交平台上,#林宇轩被pua#的话题已经冲上热搜,网友们翻出年初集训的旧闻,骂教练组“打压新星”,骂足协“不作为”,争吵声像潮水一样,隔着时差,拍向遥远的奥运村,只是暂时还没漫过那片紧闭的训练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