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汇演(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最新章节。

张大彪正在客厅里休息,忽听得收音机里传来清亮的童声合唱:"天安门上太阳升..."

“老张,这是咱家棒梗写的,你知道吗?”张大彪爱人在文工团工作的宋玥一边擦着手里的水渍一边笑着说

“棒梗这小子学东西是真快,就跟你学了一年的武术,你现在都快打不过他了吧?”

“说跳级就跳级,还是连跳两级。现在又写了两首这么好的歌,你说他脑子是怎么长得?”

"可不!我外甥孙子!"张大彪胸脯挺得老高。

大礼堂里,六年三班的孩子们正踩着凳子悬挂横幅,

"庆祝建国十三周年"的金字在汽灯下流光溢彩。

后勤主任老孙头带着校工们连夜赶制道具——用旧报纸糊的坦克模型足有半人高,炮筒上还系着红绸带。

清晨,天还没大亮,胡同里就响起"吱呀"的自行车声。

教职工们裹着棉袄在校门口集合,教导主任王桂枝举着铁皮喇叭喊:"各班再检查一遍节目单!五年级的军体拳注意队形!三年级朗诵注意吐字..."

大礼堂后台此刻热闹非凡。

穿列宁装的女老师们穿梭在军绿色布帘间,给孩子们整理红领巾。

六年二班的相声演员捧着快板练习贯口,三年一班的诗朗诵小队反复调整胸前的向日葵纸花。

突然,布帘被掀开,一个穿着灰布中山装的人猫着腰走了进来,音乐老师李老师“哇呀”一声惊叫了出来。

“小朋友,你的《如愿》写得真棒啊!”

他蹲下身,平视着棒梗,粗糙的手掌轻轻地摸了摸孩子胸前的红领巾,“快告诉爷爷,你是怎么想到要写这样的歌呀?”

棒梗紧紧攥着衣角,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泪水不由自主地从眼眶里滑落下来,

“上个月去参观卢沟桥,看到石狮子身上的弹孔……我就在想,要是那些牺牲的叔叔们能看到现在的样子,那该有多好啊。”

眼眶微红的他,转身对随行人员说道:“这样的赤子之心,就是我们事业的希望啊。”说完,他特意嘱咐大家不要声张,然后悄悄地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的藤椅上。

帷幕缓缓拉开,五年级的男生们像小老虎一样精神抖擞。虎生风的军体拳赢得满堂彩。

八名少年腾跃如豹,将木枪舞得呼呼生风,收势时齐声高喊"保家卫国",前排的退伍老兵们纷纷起立鼓掌。

三年级诗朗诵《少年中国说》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当领诵的小女孩用清亮的嗓音喊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观众席里几位戴眼镜的先生不住拿手绢拭镜片。

教导主任在侧幕抹着眼泪——这些孩子里,有三个是去年才从扫盲班毕业的。

最令人捧腹的是六年二班的相声《好好学习》。

两个胖小子穿着特意改大的中山装,捧着快板你来我往

甲:说天安门广场大,大不过俺们班小红的学习劲头!

乙:怎么讲?

甲:昨儿数学考试,她硬是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五十位!

观众席笑倒一片,老校长笑得假牙差点掉出来。

晌午的日头爬上琉璃瓦时,报幕员清脆的声音响起:

"最后一个节目,四年一班贾梗同学独唱《如愿》——"

礼堂忽然寂静,连嗑瓜子声都停了。穿白衬衫蓝裤子的男孩走到舞台中央。

"你是遥遥的路,山野大雾里的灯..."童声初起,后排戴勋章的老将军猛然坐直。

他想起淮海战役时那个举着红缨枪带路的放牛娃,冰凉的泪水滑过沟壑纵横的脸颊。

当副歌"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响起时,观众席传来压抑的抽泣。

穿工装的汉子们低头抹脸,戴头巾的大娘把怀里的婴儿搂得更紧。

最后一缕尾音消散在穹顶时,整个礼堂像被施了定身法,直到有人颤巍巍站起鼓掌,雷鸣般的掌声才轰然炸响。

后台此刻忙作一团。执意要给小创作者研墨,警卫员手忙脚乱铺开宣纸。

"自古英雄出少年"七个大字力透纸背,收笔时狼毫在"年"字最后一竖上重重一顿,仿佛要给这传奇画个惊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