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一)(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

杜微,字国辅,是梓潼涪县人。他年轻时在广汉跟着任安学习。刘璋曾征召他做从事,可他因为生病辞了官。等到刘备平定蜀地后,杜微常常装聋,关着门不出来。

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选拔任用的都是些有德行的旧臣,任命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杜微为主簿。杜微坚决推辞,诸葛亮派人用轿子把他接了来。到了之后,诸葛亮接见他,杜微亲自道歉。诸葛亮考虑到杜微听不见别人说话,就在座位上给他写了封信:“早就听说您品德高尚,渴望见到您很久了,只是正邪不同道,一直没机会拜见。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这些人,常常赞叹您的高尚志向,见了您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亲切。我凭借空虚的才德,统领益州,德行浅薄却责任重大,心里满是忧虑。主公今年刚十八岁,天生仁爱聪慧,尊重品德高尚的人,亲近士人。天下人都思念汉室,希望能和您一起顺应天意民心,辅佐这位贤明的君主,成就复兴汉室的大功,把功勋写在史书上。我原以为贤能的人和愚昧的人没法共事,所以自己断绝了念头,只是守着本分罢了,没想到您能委屈自己前来。”

杜微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回去,诸葛亮又写信回复说:“曹丕篡夺皇位,杀害君主,自立为帝,就像土做的龙、草扎的狗一样徒有虚名。我想和各位贤人借着他的邪恶虚伪,用正道消灭他。奇怪的是您还没给我什么教诲,就想回到山野里去。曹丕又大兴劳役,进攻吴、楚。现在趁着曹丕事务繁多,我们暂且封闭边境,努力发展农业,养育百姓和万物,同时整治武器装备,等待他遭受挫折,然后讨伐他,就能不打仗、不劳累百姓而平定天下。您只需用德行辅佐时局就行,不会让您承担军事事务,为什么急着想要离开呢!” 诸葛亮就是这样敬重杜微。后来任命杜微为谏议大夫,以顺从他的志向。

五梁,字德山,是犍为南安人,以儒学和节操着称。他从议郎升任谏议大夫、五官中郎将。

周群,字仲直,是巴西阆中人。他的父亲周舒,字叔布,年轻时在广汉杨厚那里学习技艺,名声仅次于董扶、任安。多次被征召,最终也没去。当时有人问:“《春秋谶》里说‘代汉者当涂高’,这是什么意思?” 周舒说:“当涂高,就是魏。” 乡里的学者私下里流传他的话。

周群年轻时跟着父亲周舒学习,专心研究占候之术。他在院子里建了座小楼,家里富裕,有很多奴仆,常常让奴仆在楼上轮流值班观察天灾,刚看到一点气象,就告诉周群,周群自己就上楼观察,不管早晚。所以只要有气象变化,没有他看不到的,因此他说的话大多应验。

州牧刘璋征召他担任师友从事。《续汉书》记载:建安七年,越巂有个男子变成了女人,当时周群说哀帝时也有过这种事,是改朝换代的征兆。到建安二十五年,献帝果然被封到山阳。建安十二年十月,有彗星出现在鹑尾,鹑尾是荆州的分野,周群认为荆州牧将会死去并失去土地。第二年秋天,刘表去世,曹操平定荆州。建安十七年十二月,彗星出现在五诸侯星旁,周群认为西方那些割据土地的人都会失去土地。当时,刘璋占据益州,张鲁占据汉中,韩遂占据凉州,宋建占据枹罕。第二年冬天,曹操派遣偏将攻打凉州。建安十九年,擒获宋建,韩遂逃到羌中被杀。这年秋天,刘璋失去益州。建安二十年秋天,曹操攻打汉中,张鲁投降。

刘备平定蜀地后,任命周群为儒林校尉。刘备想和曹操争夺汉中,问周群,周群回答说:“能得到那块土地,但得不到那里的百姓。如果派出偏军,一定不利,应当谨慎戒备!” 当时州后部司马蜀郡人张裕也通晓占候之术,而且天赋超过周群。张裕,字南和。他劝谏刘备说:“不能争夺汉中,军队一定会不利。” 刘备最终没有采纳张裕的话,果然得到了土地却没得到百姓。派遣将军吴兰、雷铜等人进入武都,都全军覆没没有回来,完全像周群说的那样。于是推举周群为茂才。

张裕还私下里跟人说:“庚子年的时候,天下会改朝换代,刘家的气运到头了。主公得到益州,九年之后,在寅卯年之间就会失去它。” 有人把他的话偷偷报告给了刘备。

当初,刘备和刘璋在涪县会面,张裕作为刘璋的从事,在旁边陪着。张裕胡子很多,刘备就嘲讽他说:“以前我住在涿县,那儿姓毛的特别多,东西南北到处都是姓毛的,涿县县令说‘这些毛姓人家围绕着涿县居住啊’!” 张裕马上回嘴说:“从前有个做上党潞县县长的,后来调任涿县县令,卸任回家后,当时有人给他写信,想写潞县就漏了涿县,想写涿县又漏了潞县,于是就写‘潞涿君’。” 刘备没有胡子,所以张裕用这话来回应他。刘备一直记恨张裕不恭敬,再加上对他泄露预言的事很气愤,就借着张裕劝谏争夺汉中不准的由头,把他关进监狱,打算处死他。诸葛亮上表请求赦免张裕的罪过,刘备回答说:“芳香的兰花长在门口,也不得不锄掉。” 张裕最终在闹市被处死并暴尸街头。后来魏国建立,刘备去世,都像张裕预言的那样。张裕还通晓相面之术,每次拿起镜子照自己的脸,知道自己会被处死,总会把镜子扔到地上。

周群去世后,他的儿子周巨继承了他的占候之术。

杜琼,字伯瑜,是蜀郡成都人。年轻时跟从任安学习,深入研究任安的学问。刘璋时期被征召为从事。刘备平定益州,兼任益州牧,任命杜琼为议曹从事。后主刘禅即位后,杜琼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后来升任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他为人沉静寡言,关起门来守住自己,不参与世事。蒋琬、费祎等人都很器重他。虽然学业精深,但他从不观察天文发表议论。后辈大儒谯周常常问他原因,杜琼回答说:“要明白这种学问很难,必须亲自观察,识别它的形态颜色,不能轻信别人。早晚辛苦劳累,然后才能懂得,又担心泄露出去,不如不知道,所以就不再观察了。” 谯周趁机问:“从前周徵君认为当涂高是指魏,这是什么意思呢?” 杜琼回答说:“魏,是宫殿大门两边高台的名称,正当道路而且高大,圣人是根据类似的事物来表达的。” 又问谯周:“难道还有什么奇怪的吗?” 谯周说:“不明白。” 杜琼又说:“古代称呼官职不说曹;从汉朝以来,称呼官职都要说曹,比如叫属曹、侍曹,这大概是天意吧。” 杜琼八十多岁,延熙十三年去世。他着有《韩诗章句》十多万字,不教给儿子们,他的谶纬之学没有继承人。

谯周根据杜琼的话,又触类旁通加以发挥:“《春秋传》记载晋穆侯给太子取名叫仇,弟弟叫成师。师服说:‘国君给儿子取这样的名字真奇怪啊!好的配偶叫妃,不好的配偶叫仇,现在国君给太子取名仇,弟弟叫成师,这开始预示着祸乱了,哥哥恐怕要被取代吧?’后来果然像师服说的那样。到汉灵帝给两个儿子取名史侯、董侯,后来都被立为皇帝,之后又都被降为诸侯,和师服说的情况相似。先主名备,意思是‘具备’,后主名禅,意思是‘传授’,这好像是说刘家的天下已经具备了,应当传授给别人了;这意思比穆侯、灵帝给儿子取名更明显。” 后来宦官黄皓在朝廷内弄权,景耀五年,皇宫里的大树无故自己折断,谯周对此深感忧虑,又没人可以说,就在柱子上写道:“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 意思是曹代表众多,魏代表广大,众多而且广大,天下将会归为一统。具备了又传授出去,还怎么再恢复呢?蜀国灭亡后,人们都认为谯周的话应验了。谯周说:“这虽然是我自己推究出来的,但也是有依据的,是从杜君的话引申扩展而来的,并没有什么独特的灵感和超常的见解。”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他曾拜刘熙为师,精通郑氏之学,研究《易经》《尚书》《三礼》《毛诗》《论语》等典籍。建安年间,许慈和许靖等人一起从交州进入蜀地。

当时还有个魏郡人叫胡潜,字公兴,不清楚他为什么会在益州。胡潜的学问虽然不算广博,但却才华出众、记忆力超强,关于祖宗传下来的典章制度、丧葬礼仪以及五服的规定,他都了如指掌,随便抬手比划就能说个明白。

刘备平定蜀地后,因为之前经历了长期战乱,学术事业衰败荒废,于是就召集典籍,筛选整理各种学说,许慈和胡潜都被任命为学士,和孟光、来敏等人一起掌管古代文献。

那时候各项事务都处于初创阶段,动不动就会有各种疑难争议。许慈和胡潜却互生嫌隙,相互攻击,常常恶语相向,争执时情绪激动,声色俱厉。两人连书籍都不肯互通有无,还时常动手打斗,用武力相互威胁(“攇” 读虚晚反)。他们抬高自己、嫉妒别人的程度,都到了这种地步。

刘备对他们这种样子感到惋惜,于是趁着百官大会的时候,让艺人假扮成他们两人的样子,模仿他们争吵打斗的情景。酒喝到兴头上,音乐响起,艺人们就开始表演嬉闹。表演刚开始还是用言辞相互诘难,到最后竟然用刀杖相互攻击,刘备想用这种方式来感化他们。

胡潜去世得比较早,许慈在后主时期逐渐升迁到大长秋,后来去世了(孙盛说:蜀地人才较少,所以许慈、胡潜等人都被记载下来)。许慈的儿子许勋继承了他的学业,后来也成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