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南京与应天府(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最新章节。

难怪陛下刚才说,要让锦衣卫去京营将士们的户籍地去调查官田情况呢。

原来是在给未来的监察体系铺路啊!

“毛骧,徐兄弟来了,你赶紧和标儿商量一下,派哪些人手前去调查官田情况,记得把负责的区域调整好,落下几处,让当地的官员自己上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其实都不用去调查户籍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哪个士兵想知道,自己写封家书,就能了解官田有多少亩,在自家哪个方位。

朱元璋特意这么安排,就是让京中军营里的所有普通士兵知道。

地方官员靠不住,直接听命于他朱元璋的锦衣卫做事,才能不偏不倚,是向着他们的。

只要是知好歹的人,就知道风往哪里追,他们以后该听谁的,让往哪里站,就往哪里站。

徐达知道朱标虽然在京营里训练过不少时日,但没有参与过具体的事宜中去,便专门解释了一句。

“陛下,三大营的将士,户籍都是应天府区域内的,而京营里的将士,则大多是南京城与溧阳县的。”

应天府,它在此时,并不是专指某个固定的地点。

它和松江府、扬州府等府县治行政划分一样,是南直隶下辖的府级行政单位,应天府在初设时仅下辖五县,在洪武八年的当下,不光包括南京,还下辖六县,方圆三四百里,远至江苏的句容县,并且随着皇权加固,辖区还在扩大,会继续增加下辖县域。

应天府的前身是元朝的集庆路,集庆路也和应天府一样,不是指具体的哪一条路,而是统治着上元、江宁两县,外加溧水州与溧阳州两州的行政区域,治所为集庆。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攻下集庆,建立自己政权的根据地后,改集庆为应天,意为顺应天意,集庆路随之更名应天府。

至正二十八年,也就是大明成立的洪武元年,应天再次更名为南京,并将北宋故都开封,暂时命名为“北京”,实行两京制。

这表明了朱元璋迟早要收复山河的决心,绝对不会像三国时期的某人一样,偏居江南一隅。

自此,南京取代了“金陵”、“应天”等称呼,并成为应天府的治所。

虽然当时早在数百年前的文学创作中,便有人将金陵称作南京,但据官方记载,是在元至正二十八年,大明洪武元年正式更名的。

要是此时徐达在京营里,确认将士的籍贯是否有误,对方回答一句“我是应天府的人”,徐达一定会耐心地等待片刻,等着对方说出具体是来自南京城,还是下辖的哪个县。

“溧阳县(今江苏常州市溧阳市)离着南京可不近,有二百多里呢。”

朱标听完徐达的提醒,便知道这次锦衣卫要跑这一趟,会很不容易,甚至发生意外。

溧阳县如今虽为应天府统辖,但实际原本位于常州,那里的江南士族与地方豪绅相互勾结,在元朝实施包税制以后,便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

哪怕如今江山易主变成了大明朝,利用各种手段压迫百姓,逼良为奴的事,也时有发生。

地方上官官相护,朝廷派钦差前去查案便推出背黑锅的,老实一段时间,周而复始,难以除根。

“父皇,看来儿臣要加派一些人手前去,顺便搜集一下当地官员的罪证。”

朱元璋担心标儿太着急,提醒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