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最新章节。

派去的手下在他指使下,只需要溜进卷宗室,看一眼具体是哪些卷宗上面没有灰尘,真相即能明朗。

就在刚刚他进府之前,查验完的手下来报。

那队锦衣卫临行前借调阅览的,正是溧阳县的官田档案!

“大伯,他为何要查验溧阳县的官田,这与改革军制有什么关系吗?”

提及此事,李善长冷笑一声。

“陛下这是打算整治军中将领,侵占屯田,沦为他们的私产,想借这个把柄,迫使溧阳县籍的将领,敲打其他各营将领,不要阻拦他改革一事。”

除以此外,李善长想不到其他行之有效,还做事如此隐蔽的可能性。

尽管李佑是文官,但对于本朝屯田的变迁史,还是十分的了解。

他总感觉大伯这个论断,哪里有些违和,但又说不上来,只能倒推找痕迹。

“大伯,书上记载里说的是,朱元璋当年攻占集庆时,采纳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命康茂在龙江设立了屯田使,让驻扎当地的军队垦荒,一年内就收获了一万五千石粮食,后来又在苏皖一带推广开来,洪武元年,便把屯田制纳入了卫所的管理之内,将无主的荒地、元朝的官田还有许多战事过后遗留的空地荒地,全部纳入其中,卫所士兵三成用于耕作,事实与记载可有出入?”

“有,但不多。”

李善长指正他。

“当初这么做的目标,是养兵百万,但不费百姓的一粒米,可三成士兵人手不足,随着军户制的推广,还有周边战事增加,兵员增加,负责耕作的士兵已是四成,甚至有些地方达到了五成,只是天子脚下,一寸土一寸金,京中各营没有那么多田地可屯,负责耕作的士兵甚至达不到三成,也达不到真正的全员轮种。”

书面上的记载和实际操作,自然有些许出入。

不说别的。

在京中各大营的李家子弟,碰到轮种屯田时,都会私下操作一番,让别人有偿顶替,或是以其他手段做为交换。

身为功勋子弟,谁愿意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去耕作那些田地。

倒是开垦出来的一些没有记录在册的荒田,等到军队因故更换驻扎地点,或是兵员增减,需要重新清算时,不管是封口还是孝敬,绝对少不了李家的这一份。

提及屯田一事,李善长又补充了一句。

“当年在溧阳县驻扎的军队离开后,遗留了两万亩的官田,加上溧阳县从元朝那里遗留的官田,还有大量百姓和富商的无主田地,本该有三万亩的良田,就算卖给新迁新增的百姓,也要有两万亩,但我没记错的话,溧阳县的官田,如今恐怕连一半都凑不够数。”

毕竟,光是庞知县上任时,便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三千亩的上等良田,以未开垦荒田的最低价格,卖给了在溧阳经商的李家旁支子弟。

虽然这事查到李家头上,只要说不知情,补上差价,或者把田地退回去,不是什么大罪。

但李善长想要阻挠军制改革的同时,又想送溧阳县官员一个天大的人情,如今还有机会拿捏一下与李家利益一致的军中将领,他怎么会轻易放过这个送上门来的天赐良机?

“佑儿,写信!”

李佑按照吩咐,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并且拿出了一张旁人写的字迹校稿,照此模仿。

就在他研墨之时,还是忍不住不吐不快。

“大伯,我觉得朱元璋另有图谋,绝不只是想要挟溧阳县籍的将领这么简单,他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军制改革,这样一查,将领人人自危,只会更加抱团反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