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不问鬼神,心要定(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最新章节。
王昆鹏凝神听着,目光在地图、诺阿大叔和远处的山势之间来回移动。他并没有因为周敏的“科班”分析而轻视向导的“土经验”,也没有因为向导的坚持而盲目听从。
他沉思了片刻,又追问了诺阿大叔几个细节问题,比如滑塌风险的具体路段长度,毒蜂巢的大致位置,以及山谷路那几个过河点的最近情况。
诺阿大叔一一回答,语气肯定。
最终,王昆鹏做出了决定。他看向周敏和所有队员,解释道:
“小周的分析基于常规情况和地图信息,很有价值。但是,诺阿大叔的经验是基于他对这片山‘此时此刻’状况的了解。他指出了两个我们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的动态风险:雨季导致的边坡失稳和活跃的毒蜂巢。这两点,在野外都是足以致命的问题。”
他顿了顿,语气果断:“相比之下,山谷路的陡峭和可能的湿滑,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装备和小心谨慎来克服的。所以,我们调整路线,跟诺阿大哥走山谷。”
他特意强调:“这不是否定我们的规划,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灵活调整。在野外,最大的危险往往来自于对变化的无知和固执。我们要相信科学,也要尊重并且善于利用当地向导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
说完,王昆鹏对诺阿大叔点了点头,示意他在前带路。
经过近四个小时在陡峭湿滑山谷中的艰难跋涉,当队伍终于抵达预定的采集区域——一片位于山谷相对开阔地带的林间空地时,所有人都几乎累得快要虚脱。沉重的背包仿佛有千斤重,汗水早已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衫,混合着林间的雾气,黏腻地贴在身上。
走在最前面的诺阿大叔停下脚步,用手中的木棍指了指前方一片相对开阔的林间空地,以及空地边缘那座若隐若现的低矮建筑。
“到了。”诺阿大叔言简意赅,黝黑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他转向王昆鹏,用夹杂着傈僳语和生硬汉语的话说道:“那里,木屋。以前,打猎的人,歇脚。”
他的侄子木桑在一旁补充翻译,并解释道:“我阿叔说,这木屋是山里几个寨子的猎户一起搭的,谁进山都可以用,里面应该还留了些柴火。”
这个消息对于几乎耗尽力气的队员们来说,无疑是天籁之音。
“太好了!有现成的屋子!”孙浩长舒一口气,感觉肩上的背包似乎都轻了几分。
王昆鹏眼中也闪过一丝欣慰,他快步上前,仔细观察了一下环境和木屋的结构。木屋是用粗大的原木和厚木板搭建的,非常结实,屋顶覆盖着厚厚的树皮和苔藓,虽然简陋,但在这深山里,已是难得的庇护所。他推了推门,门没锁,里面空间不大,但干燥、避风,角落里果然整齐地码放着一小堆干燥的柴火。
“诺阿大哥,多谢!”王昆鹏真诚地向向导道谢。有个现成的、可靠的庇护所,对整个队伍的士气和安全保障都是巨大的提升。
他随即转身,对疲惫但眼神中透出希望的队员们下达指令:“大家抓紧时间,利用天黑前最后的光线,把营地完善起来。我们有木屋,但人多住不下,还需要搭几顶帐篷。”
队伍立刻行动起来。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木屋带来的鼓舞,疲惫似乎被暂时驱散。
铁柱带着人迅速清理出帐篷区和营火区,孙浩和周敏指挥着队员们展开帐篷。
这次,大家动作熟练了不少,互相配合着打地钉、拉防风绳、支撑骨架。
当热水和简单的晚餐准备好时,夜幕已完全笼罩了山谷。队员们围坐在篝火旁,虽然身体依旧疲惫,但身处安全的营地,有坚固的木屋作为后盾,心中充满了踏实感和对接下来采集工作的期待。
跳动的火焰驱散了山间的寒气和湿意,也稍稍缓解了身体的疲惫。队员们围坐在火堆旁,默默地啃着压缩饼干,就着加热后的饮用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汗水、泥土和松枝燃烧的独特气味。
长时间的沉默行军后,终于有了片刻的放松。小李是个性格活泼的小伙子,他啃完饼干,舔了舔嘴唇,好奇地望向正在默默抽着旱烟的诺阿大叔。
“木桑,”小李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咱们这高黎贡山这么大,这么老林深山的,有没有什么…嗯…当地的传说或者老故事啊?比如山神啊,宝贝啊什么的?”他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寻。
这个问题似乎引起了其他队员的兴趣,连正在检查地图的周敏和揉着酸痛小腿的孙浩都抬起了头,看向向导。
木桑闻言,先是下意识地瞟了一眼坐在对面的王昆鹏。
王昆鹏也看出了木桑的询问,仿佛随口接话,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讲故事可以,挑些有趣的、长知识的讲。那些神神鬼鬼、吓唬人的就别提了。”他停下烤火的动作,抬头目光扫过围坐的队员们,特别是在周敏和另一名女队员小张脸上停顿了一下,语气带着告诫,“这深山老林的,晚上听得心里毛毛愣愣的,自己吓自己,容易出问题。休息不好,明天还怎么工作?”
他的意思很明确:在这种环境里,保持冷静、稳定的心态至关重要,任何可能引发恐慌和猜疑的因素都必须排除。
木桑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之前他也给人引路过,他们非要问山里的传说,听完以后又害怕,疑神疑鬼的,闹出不少事情,冲王昆鹏点了点头,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缓缓开口:“王领导说得对。大山里,心要定。”
“我们傈僳人,世代住在这山里,靠山吃山,也敬山。”
他指了指周围在夜色中如同巨人般沉默矗立的参天大树和黑黢黢的山影:“所以啊,我们上山,不乱说话,不乱指划,不随便动没见过的东西。看到特别壮的树,年纪大的野兽,心里要存一份敬意。这不是迷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和山林相处的规矩。”
他又讲起了山里各种动物的习性,哪些痕迹代表附近有大型动物活动需要警惕,哪种鸟叫可能是天气变化的征兆,哪种植物附近可能会有清洁的水源……只字未提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