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汉魏玉壁之战(十)(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最新章节。
"仁厚?"薛凤贤冷笑,"别忘了我们是怎么拒绝他的!如今他巴不得我们这些'魏国忠臣'被羌人消灭干净!"
"够了!"薛修义一声怒喝,厅内顿时安静下来。他环视众人,缓缓道:"现在争论这些无益。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应对。"
沉默片刻后,薛孝通上前一步:"父亲,我认为应该立即派人向汉王求援。上次拒绝他是我们不对,但如今河东百姓遭难,汉王不会坐视不理。"
薛善也附和道:"是啊叔父。我听说汉王在长安减免赋税,善待百姓,连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都得到了重用。这样的胸襟..."
"你们两个是被汉王灌了迷魂汤吗?"薛凤贤打断道,"高丞相才是北魏正统,手握重兵,威震天下。我们薛家世代忠魏,如今危难之际,更应东渡投奔丞相!"
"高欢?"薛孝通怒极反笑,"他纵容部下欺压百姓,贪腐成风。你可知河北百姓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
"那也比你那个所谓的'汉王'强!"薛凤贤反唇相讥,"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宗室远亲,也敢妄称复兴汉室?笑话!"
两派人马越吵越凶,薛修义看着眼前分裂的家族,心中一片冰凉。他何尝不明白,无论投靠哪一方,薛家都难逃成为棋子的命运。但眼下羌军压境,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都住口!"薛修义拍案而起,"今日到此为止。各自回去想想,明日再议。"
众人不欢而散。薛孝通和薛善走在回房的路上,夜色如墨,只有零星的火把照亮道路。
"善弟,你当真认为汉王会接纳我们吗?"薛孝通低声问道。
薛善毫不犹豫地点头:"我听说汉王常说'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以我们薛家的能力和声望,若能真心投效,必得重用。"
薛孝通望着漆黑的夜空,下定决心:"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父亲太过固执,若等他想通,恐怕薛家早已..."
他没有说完,但薛善明白他的意思。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点了点头。
当夜三更,薛孝通和薛善带着二十余名心腹,悄悄集合在马厩。他们轻装简从,只带必要的武器和干粮。
"孝通哥,我们这样做,叔父会..."薛善还有些犹豫。
薛孝通坚定地说:"为了薛家的未来,我们必须这么做。父亲终会明白的。"
一行人趁着夜色掩护,从坞堡侧门悄然离开。马蹄裹布,人衔枚,悄然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次日清晨,薛修义得知长子与侄子带人出逃的消息后,勃然大怒。他摔碎了最心爱的茶盏,面色铁青。
"逆子!竟敢背族而逃!"薛修义怒吼声响彻整个大厅。
薛凤贤趁机进言:"叔父,孝通他们投奔汉王,等于将我们薛家置于险境。如今之计,唯有尽快与李明达谈判,东渡投奔高欢丞相。"
薛修义颓然坐回椅中,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他望着厅外渐亮的天色,心中天人交战。投奔高欢意味着背弃祖辈生活的土地,但固守待援的希望已经破灭...
"罢了..."良久,薛修义长叹一声,"派人去见李明达,就说我薛修义愿以一半家财,换我薛家平安东去。"
薛凤贤大喜,立即安排使者前往羌营。李明达正为连日攻打不下而烦恼,接到薛家使者后,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告诉薛老将军,本首领敬他是条汉子。只要他交出三千金和半数粮草,我便放他离去,绝不阻拦!"
使者将消息带回,薛修义苦笑:"这羌贼倒是会做生意。"但他已别无选择。
三日后,薛家千余口人收拾细软,在羌军的"护送"下离开世代居住的坞堡,向东而去。薛修义骑在马上,回望渐渐远去的家园,老泪纵横。
"叔父,我们会回来的。"薛凤贤在一旁安慰道。
薛修义摇摇头,声音沙哑:"回不来了...这一走,薛家就再也不是从前的薛家了。"
与此同时,薛孝通和薛善一行人历尽艰险,终于抵达蒲坂汉军大营。当他们被带到汉王刘璟面前时,这位年轻的王者正站在沙盘前研究军情。
"薛家子弟?"刘璟转过身,锐利的目光打量着风尘仆仆的两人,"你们家主不是说不需要汉军庇护吗?"
薛孝通跪伏在地,额头触地:"汉王明鉴,家父一时糊涂。今我兄弟二人冒死来投,愿为复兴汉室效犬马之劳!"
刘璟沉默片刻,突然大笑:"好!来得正好!"他上前亲手扶起二人,"本王正欲出兵河东平乱,你们熟悉地形,可为向导。"
薛善激动得声音发颤:"汉王不记前嫌,真乃仁德之君!"
刘璟拍拍他的肩膀:"记住,在本王这里,只问才能,不问出身。"他转向帐外,高声喝道:"传令三军,明日出兵河东!羌人肆虐够久了,该让他们知道我汉军的厉害!"
当夜,薛孝通站在汉军大营外,望着满天星斗,心中百感交集。他不知道父亲和族人此刻身在何处,但他确信,自己选择的这条路,终将带领薛家走向真正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