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巴音郭楞:塔河之畔,驼铃旧梦(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地球交响曲》最新章节。
离开博湖县的清晨,天尚未亮,我从湖边码头最后一次回望那片芦苇与水鸟相拥的宁静世界,随即启程南下,前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州府——库尔勒。
这名字有些异域味道,像是一首不属于汉语系统的低语。可正是这片充满多元文化、民族交融的南疆腹地,孕育着塔里木文明的涓涓脉动。
我翻开《地球交响曲》,将这一章的题目写上:
“第355章:巴音郭楞。塔河起沙,梨香飘雪,绿洲深处的心跳,不止驼铃。”
沿着国道G314进入库尔勒,我第一眼便望见了塔里木河的支流蜿蜒穿城。她不是奔腾的黄河,也不是浩荡的长江,而是沙漠中的一条生命之脉——沉静,却执拗地穿越干渴,灌溉了一城绿洲。
地理书上说它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而我眼前的塔河,却更像是一位历经风沙的母亲,双臂张开,温柔地将库尔勒抱在怀里。
我站在河畔的浮桥上,目光穿过两岸的胡杨林与白杨林,看见那远处灌木夹岸、风吹细水的淡淡波澜。塔河的水,并不澎湃,但它润物无声。
陪我同行的是一位当地的塔吉克族青年阿布都拉,他说:“你知道吗?这条河,不只是水,它是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心跳。”
我问他:“你们小时候都在河边玩吗?”
他笑着点头:“在河边学骑马,在水边学洗鱼,在芦苇下躲太阳,整个童年都藏在塔河的河湾里。”
我记下这一段:
“河,不只是地理, 它是人间的一滴泪, 是一族人的血脉回响。”
正说话间,一队牧民骑着马沿塔河而行,驼铃叮当。我忽然意识到,哪怕城市再现代,河流仍是他们生活的背骨。这座城是躺在河上的,梦也从河中生。
我俯下身,用手触碰水面,河水微凉,有风拂过心头,那一刻我仿佛听见它说话:
“请不要忘了我。”
就在这一刻,一位年迈的维吾尔老人从对岸的小船上走下,缓步来到我面前。他拎着一个木桶,桶里是刚打捞上来的水草和几尾活鱼。他朝我点头:“年轻人,你是在写书吧?”
我惊讶地笑了:“是啊,您怎么知道?”
老人摇头笑道:“塔河的风会告诉我,谁是真心听它的人。”
这一句话,让我沉默了许久。
说起库尔勒,谁不知那一口脆甜的“库尔勒香梨”?
我在市区的果市中品尝了第一口新鲜摘下的香梨——果皮细腻如玉,咬开即溅出汁水,甜中带酸,唇齿留香。摊主是一位哈萨克族大妈,她递我一颗更大的,说是“头号果王”。
“我们的梨不是靠水多,而是靠根扎得深。库尔勒能种梨,是因为这里的人,也一样深扎。”
这句话让我一愣。是的,绿洲不是凭空而来,是人与自然多年相互依存的结果。
我前往了郊外的香梨种植园,大片的果树在日光下整齐排列,一位梨农指着脚下的土说:“你看,这土不松,但根扎进去就像写进了土地的诗。”
我写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