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沙雅县:塔河之畔,沙海回声(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地球交响曲》最新章节。

从库车出发,我继续向西南挺进。塔里木河不远不近地在我旅途左侧流淌,一会儿藏入胡杨密林,一会儿又在远处沙丘之间泛起银光。那是一条安静而倔强的河,也是我这段南疆旅途的指引。

中午时分,我踏入了这片介于沙海与绿洲之间的边疆小城——沙雅县。它坐落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南隅,既是塔河孕育的沃土,也是塔克拉玛干风口下的坚韧之地。名字虽素,却不凡。

我在《地球交响曲》的地图上郑重落笔:

“第358章,沙雅县。

绿洲如歌,沙漠如梦,

在沙雅,风沙与麦浪对望。”

沙雅,维吾尔语意为“绿洲”,这是它的宿命,也是真相。塔里木河自东而来,在这里拐出一道弧线,像一条清澈的玉带,在黄沙边缘温柔缠绕。这是一片水与沙较力的交界地,也是生命与极限共舞的舞台。

我沿河而行,走入了沙雅县塔河农场。成片的棉花地已经抽芽吐绿,灌溉渠水汩汩流淌。果园里,苹果、香梨、葡萄架低垂着嫩芽,一群维吾尔少年正用铁锹开沟修渠,笑声在风中飘远。

“以前这儿是沙窝窝,现在年年都能丰收。”老农阿合买提一边翻地一边笑着说。他指着塔河远方的浅滩,“你看那胡杨林,原来枯黄一片,现在春天一来就复绿。河水就是我们的命根子。”

我蹲在地头,捧起一把湿润的沙土,那温度仿佛藏着整个绿洲的呼吸。我忽然意识到,塔里木河不是奔腾的大江,却是这片土地上最温柔的一根血脉。

我写下:

“塔河,是沙雅的心跳,

每一次泛滥与回流,

都是这片土地对生命的深情挽留。”

但沙雅并非全是绿洲。它的一半身子仍深陷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怀抱中。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风沙口之一,每年春季,风从沙漠深处呼啸而来,吹走新叶,也留下盐碱地上的伤痕。

我随当地环保志愿者艾米娜前往沙雅治沙前沿。穿越简陋的防沙公路,我们来到一片人工林带。梭梭树、红柳、胡杨,一株株整齐排列,像勇士一样挡在沙丘之前。志愿者们正在安装防风网、布设草方格,黄沙中一个个绿色方阵开始萌芽。

“我们要把风挡在沙漠里,把绿带到沙雅来。”艾米娜擦了把汗,坚定地说。她是本地中学的地理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参与每年植树节,“孩子们种下的不是树,是对家乡未来的想象。”

那一刻,我站在沙丘之巅,目光越过黄沙,落向那一抹绿色的边界。我明白了,这不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对抗,而是一种深情的共生。

我写下:

“风沙,是沙雅的旧伤,

而绿色,是她不肯低头的笑容。”

沙雅县胡杨林的密度不及轮台、且干旱之地更甚,但正因如此,那些在盐碱地与沙砾中存活下来的胡杨,更显孤独与顽强。

我来到沙雅西部的原始胡杨林保护区。黄沙掩映之间,一株株胡杨仿佛古老的雕塑,在寂静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林区管理员依明带我走入林中,他指着一棵仅剩半截的胡杨说:“这棵树,我们叫‘不死将军’,上半截枯死多年,底下却还在吐绿。”

“胡杨三千年”,在沙雅,是一种骨子里的信仰。守林人、村民、小孩都知道它的故事——那是这片土地最深刻的精神投影:不低头、不后退、不消亡。

我写下:

“胡杨,是沙雅最寂寞的歌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