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可克达拉:军垦新城,边地之光(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地球交响曲》最新章节。
在边陲写下经济的春天。”
兵团城市有一个特别之处:生活和建设不是两张面,而是一体共融。在可克达拉,文化广场、育婴室、图书馆、退役军人之家,彼此交错又井然有序。
我走进一家老年活动室,一群退役老兵正围坐打牌、看报、喝茶,有人边剪报边讲解国际新闻。墙上挂着醒目的字:“退役不褪色,离岗不离心。”
而在中小学里,孩子们从小接受兵团精神教育,背诵“八千湘女”“开荒英雄”“胡杨精神”的故事,把“责任、纪律、奉献、集体”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城市的每一条道路都以“连队”命名,每个社区都有“支部建在连上”的管理模式,既现代又充满历史感。
我写下:
“在可克达拉,
城市不是钢筋水泥堆砌的集合,
而是有着军魂的生命体,
它把纪律与亲情写进日常。”
可克达拉人口成分复杂,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此聚集,有湖南人、山东人、甘肃人,也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各族兄弟姐妹。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重新找到“家”的定义。
我走进一家汉族与哈萨克族通婚的家庭。家里挂着维文春联,也供着汉式福字;父亲做馕,母亲包饺子;孩子一会儿讲普通话,一会儿用哈萨克语唱歌。
“我们是兵团人。”女主人笑说,“哪来的不一样?一座城,一碗饭,一锅汤,就是家。”
晚上我在街头走了一圈,看到广场舞与民族舞混合着在跳;清真餐厅旁边是川菜馆;回民糕点摊与汉族大妈串串摊互相招呼,这座城市虽小,却有一种中国最深层的融合张力。
我写下:
“边疆不是边界,
而是更大的圆心。
可克达拉,把远方变成故乡,
让异乡人心甘情愿地扎根。”
夜幕降临,城市安静下来。整洁的街道在路灯下延伸,连队大院的窗户里透出橙色的灯光。街边的馕炉仍冒着热气,几位老兵在门前喝茶聊天,孩子们在跑步机上放风筝。
我坐在可克达拉公园的一处凉亭,看见湖面倒映着清真寺的剪影与天边余晖,远处偶有鸣笛,却并不喧哗。
耳边回响起白天在纪念馆听到的一段解说词:“这座城市没有祖先的庙宇,却有子孙的信仰。”我终于懂得,可克达拉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不是传统的“历史遗产”,而是正在书写的“时代创作”。
我在《地球交响曲》的地图上郑重写下:
“第364章,可克达拉,记。
春耕始动,鼓角未眠,
这是信仰扎根的地方,
也是梦想开花的地方。”
下一站,霍城。
我要继续沿伊犁河向西,走进那座以薰衣草与边塞古韵闻名的千年古城,去听一听紫色花海中,历史与风的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