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工部(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万岁爷不好了,六阿哥他又捣蛋了》最新章节。
徒增烦恼。
人啊,要往前看,他要往前看!
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和五哥去打杂了。
还是杂活啊,枯燥的文书罢了,刚上手,真重要的,他们顶多是旁听,插不上什么话的。
刚去就指手画脚,把事情弄得乱七八糟,汗阿玛这么多儿子,够大清乱一场了,就算是汗阿玛也吃不消啊。
办差,比上学无趣多了,胤祚如实说。
上朝真的很早,卯时朝会,早早的就要去等着。
他们这些阿哥还不能走神,谁也不知道汗阿玛什么时候就突发奇想,冷不丁的将哪个儿子给点名提问。
真是可汗大点兵,不知哪一卷就有爷名啊!
胤祚苦中作乐,起码有哥哥们在他身前给他撑着?他该感到庆幸。
汗阿玛的日常操作就是——
太子啊,你对这个事有什么看法。
大阿哥,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派谁去好呢?老三,你来说说。
若是一走神,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挨板子也是有可能的。
就算只是被斥责两句,看似简单的一句骂,也能让人无地自容。
毕竟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落下这么一句,他们就知道这位阿哥最近帝王是感到不喜了,他们也该斟酌与这位阿哥的距离。
不仅落了面子,还没了里子。
都是尊贵人,谁都不想难堪。
一个比一个努力,一个比一个尽心,胤祚瞧他哥哥们,整天脑子飞速运转,真是……不容易啊。
不过,他也不容易,虽然他被提问的少,可是上朝和上学不一样。
真是天不亮就要上朝,惨兮兮的,住的离紫禁城远的官员更是惨,黑灯瞎火的,睡不了几个时辰就得赶路。
不过下班还挺早的,春夏两季在申时(下午4点)下班,秋冬还要早些,未时(下午3点)就可以收拾收拾准备回家了。
这一点比披星戴月而归,一堆课业好。
而且假期呢,也稍多些。
胤祚每天就和哥哥一起,在工部看些文书,偶尔和几位侍郎聊一聊天,润物细无声,慢慢来,不着急。
反正,他工部有人。
王鼎是个明白人,不会搞些幺蛾子出来,他俩儿子前途还和自己绑在一起呢。
坐到他这个位置,总是要站队的,不站队,也会有个偏向,做孤臣,很难。
能做孤臣的都是有足够的底气,或者孑然一身,没那些在乎。
王鼎……他倒是有几分骨气,但是啊,也舍不得儿子一直被冷待。
他那两个儿子都是极优秀的,当父亲的,总不忍心看着他们被埋没。
寒窗苦读十年书,在官途上,却举步维艰,长子跌跌撞撞,摔了不知多少次,后来才有了盼头。
官场,最是肮脏的地方,是无形的战场,厮杀,从未间断。
汉军旗,更是不容易,他家以前是汉人呢,前明……后来编入汉军旗,也是靠着科举起来的。
这种出身,总是仕途坎坷一点。
为了王家的未来,为了两个儿子的前途,还有许多别的东西,王鼎就不敢起异心。
何况,他觉得荣亲王真的是个很好的选择了。
他明白,胤祚也明白。
如今胤祚在工部办事,还算清闲。
有王鼎和苏赫尽心竭力的带他和胤祺,俩人也慢慢上手,相信过不了多久就可以接触实务了。
胤祚决定慢慢的施行计划,争取一步步的将大清焕然一新。
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他有很长时间。
工部,被称为“贱部”,好似是人人看不起的部门,可工部太重要了,全国工程经此而发。
以后他要“兴土木”!
要想富,先修路,各个交通枢纽,由京城往各地的道路,必须需要修好。
房屋,给难民的房屋,穷苦百姓的房屋,也可以由工部操办,逐步进行。
矿冶纺织……反正官办的工业有关的都归工部管,工业哎!工业兴,民富国强。
还有工匠,工匠都登记在册,想研究个什么想找人,这就容易多了。
大力搞科研,就可以从工部这办。
那什么纺纱机,可以试试了,江南那边善纺织的女子多的是,说不定就有哪个能有如此巧思。
这些都可以操作,等他在工部做主的时候。
但他可听说四哥那边忙得脚不沾地,老狐狸们都不想让他接触核心,这些阿哥们下来就是分权的,阿哥们做大,他们就做小,谁愿意。
唉,胤祚此感慨一句自己选的妙。
别的部门,哥哥们的事,他是不会多去插手的。
就算是亲近的弟弟,也不能对哥哥的工作指手画脚,好似很懂事似的,其实很容易消磨兄弟情分。
在哥哥没有开口的时候就不要去帮倒忙,很容易打乱原本的计划。
胤祚相信他四哥心中有数,这可是历史上鼎大名的雍正皇帝,抄家皇帝嘛,铁血手腕。
他先办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这几天,胤祚琢磨着农桑之事,他手底下有不少农庄,每年都会有所产出。
产量多少?
他可以不在意这些,他不靠田地吃饭,农庄那点粮食,每年都让庄头给卖了,折成银子给他就是,大多也拿去施粥什么的,也是行善事。
大萨满曾叮嘱康熙,让此子多行善,多积德,胤祚也谨记在心,他觉得,这大萨满是真有本事的。
他心里敬佩!
他可以不在意产量,拿出去行善,可是大清百姓不是,大清的老百姓们都靠着那一亩三分田过活。
靠着他那点施粥放粮,成不了什么气候,能给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可有更多的人,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更多更多的人,他没有那么多粮食。
提高产量,培育良种。
才是长久之计。
田地就这么多,只能想办法多出粮食。
育种势在必行,这是个大工程,需要很长的时间。
胤祚琢磨着,这还需要点号召,比如,帝王亲耕,太子扶犁。
这样,得到的支持就多了。
他自个儿琢磨,闭门造车造不出个什么来,他懂什么呢?他只能支持去推行,让朝廷实行这个项目,广召天下英才,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办,这太重要了!
就像火铳,要不是戴梓,要不是南怀仁,就他自个儿,根本造不出来。
他就懂些基本原理,不是十全十美,什么都懂的天才。
术业有专精,胤祚的至理名言之一。
胤祚很有自知之明的,推动发展的,从来不是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