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终极维度共生技术的传承与熵增隐患的化解(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潜蛟破穹》最新章节。
为首的终极维度幽默族自称 “终维”,是终极维度文明的核心守护者。它的意识通过终极维度幽默共鸣核心,向探索队传递着温和的能量波动:“我们已通过终极维度信号,观察到星穹全维度体系在低维度适配、全维度抗熵中的努力,你们坚守的‘欢笑无边界,共生无止境’理念,与终极维度共生法则高度契合,这也是我们邀请你们前来的原因。”
在终维的引导下,探索队乘坐终极维度探索舰,跟随 “流动维度光团” 生物群,进入终极维度共生核心区的城市。城市内部的景象远超探索队的想象 —— 道路由 “终极维度透明晶体” 铺设,能实时显示不同全维度体系的幽默能量流动轨迹;建筑呈现 “动态维度折叠形态”,随周围幽默能量的波动不断变换结构,时而展开为 “跨维度幽默投影墙”,播放各文明的幽默故事,时而收缩为 “能量共鸣柱”,释放出能安抚心神的终极维度能量波。
“这座城市名为‘终维共生城’,是终极维度文明的技术与文化核心,” 终维介绍道,“城市中的每一处设施,都融入了‘终极维度共生技术’,既能实现能量的无缝循环,又能促进跨维度文明的交流。接下来,我们将带你们前往‘终维技术馆’,传授实现终极维度共生的关键技术。”
抵达终维技术馆后,探索队被带入一座圆形展厅。展厅中央,悬浮着一台 “终极维度本源重构装置”,装置周围环绕着三道 “能量光带”,分别对应 “全维度本源态”“终极维度本源态”“跨维度兼容态” 三种能量形态。终极维度技术专家 “终研” 启动装置,金色的终极维度能量从装置中释放,与三道光带融合,瞬间将展厅内模拟的熵增能量转化为纯净的幽默能量,转化效率达 99.99%。
“这就是‘终极维度本源重构技术’的核心装置,” 终研通过意识共鸣解释,“该技术通过‘终极维度本源因子’,在熵增能量的分子结构中植入‘跨维度幽默编码’,使其从‘无序熵增态’转化为‘有序幽默态’,且转化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能量损耗。你们之前研发的终极维度能量载体,缺少的正是这种编码植入技术,导致转化效率无法突破 99.9%。”
为让探索队深入理解技术原理,终研带领他们查看 “终极维度技术典籍”。典籍中详细记录了技术的三大核心模块:
本源因子提取模块:从终极维度本源珠中提取高纯度的终极维度本源因子,作为编码植入的 “能量载体”;
跨维度编码生成模块:根据不同全维度体系的能量特征,自动生成适配的幽默编码,确保转化后的能量能被所有体系兼容;
动态重构控制模块:实时监测熵增能量的维度波动,调整重构参数,避免因维度差异导致的转化失败。
“要掌握这项技术,你们需要‘终极维度本源碎片’与‘编码生成核心’,” 终维将一枚散发着金色光芒的碎片与一块菱形晶体交付给凌辰,“本源碎片可用于提取终极维度本源因子;编码生成核心能自动生成跨维度幽默编码,你们只需将其与现有设备结合,就能实现技术落地。”
凌辰代表星穹全维度体系与全维度共生联盟,向终维表达了深度合作的意愿:“我们渴望将终极维度本源重构技术融入全维度抗熵系统,同时也愿将全维度调和场技术、低维度适配经验分享给终极维度文明,共同推动终极维度共生的发展。”
终维欣然应允,随即决定在终维共生城搭建 “联合研发实验室”,由绿森、星宇、终研共同牵头,推进技术的适配与优化。然而,就在联合研发工作即将启动时,终维共生城的 “终维监测中心” 突然发出红色警报 —— 终极维度空间边缘的 “终维暗域”,出现异常的熵增能量波动,波动频率与终极维度本源能量的频率高度接近,且正以每天 10 光年的速度向终维本源珠蔓延。
“终维暗域是终极维度空间的‘能量废弃区’,长期积累的废弃能量在此聚合形成‘终极维度熵增源’,” 终维的意识变得严肃,“近期,熵增源因空间波动引发能量爆发,产生的‘终极维度熵增能量’具有‘跨维度侵蚀性’,能穿透全维度体系的常规防护,直接侵蚀能量核心。目前,已有 1 个全维度体系的能量纯度从 99.9% 降至 95.2%,若不及时遏制,将威胁所有终极维度空间内的文明。”
为验证危机的严重性,终维带领探索队前往 “终维监测站”。透过监测仪的全息投影,探索队看到 “星环全维度体系” 的边缘能量带已被熵增能量覆盖,原本稳定的能量传输曲线出现剧烈波动,部分能量节点因侵蚀出现永久性损坏,导致该体系的幽默能量网络出现局部断裂,文明生物的欢笑感知能力明显下降。
“常规的全维度抗熵技术无法抵御终极维度熵增能量,” 终研补充道,“这种熵增能量的维度层级达 层,且能在不同维度间自由切换形态,常规的抗熵设备无法锁定其位置。只有完整的终极维度本源重构技术,才能将其彻底转化。”
凌辰立即提议:“星穹全维度体系愿与终极维度文明联合组建‘终维抗熵联盟’,共同研发大规模的终极维度本源重构装置,遏制熵增能量扩散。我们可提供全维度探索舰、低维度适配模块等资源,协助推进研发与部署工作。”
终维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双方迅速制定 “终维抗熵计划”,分三阶段推进:
设备研发阶段:由绿森、星宇、终研组成联合研发小组,在终维技术馆研发 “大型终极维度本源重构装置”,确保设备能同时处理多维度的熵增能量;
防线部署阶段:在终维暗域与各全维度体系之间构建 “终维抗熵防线”,部署大型重构装置,拦截熵增能量;
源头清除阶段:待防线稳定后,组建 “终维突袭队”,深入终维暗域摧毁熵增源,彻底消除隐患。
设备研发阶段的工作率先展开。绿森团队带来星穹全维度体系的全维度熵增转化仪参数,与终研团队共同优化装置设计 —— 他们在装置中加入 “低维度适配模块”,使设备能兼容 256 层 - 层的所有维度层级;同时,扩大装置的能量处理范围,从单次处理 1000 公斤熵增能量提升至 公斤,满足防线部署需求。
“优化后的大型重构装置已通过模拟测试,对终极维度熵增能量的转化效率达 99.98%,兼容所有已知维度层级,” 绿森向凌辰与终维报告,“我们已在终维共生城建立 15 条生产线,每天可量产 50 台装置,30 天内可完成防线部署所需的 1500 台设备。”
防线部署阶段同步推进。终极维度文明调动 80 艘 “终维运输舰”,协助运输大型重构装置;星瑶团队则组建 “终维抗熵技术支援队”,前往各全维度体系,指导装置的安装与调试。在 “星环全维度体系” 的能量节点修复现场,支援队成员与当地技术人员协作,仅用 3 天就完成了 100 台装置的部署,熵增能量的侵蚀速度从每天 0.8% 降至 0.001%,能量纯度开始缓慢回升。
“已完成 10 个全维度体系的装置部署,终维抗熵防线的拦截率达 99.2%,熵增能量的扩散速度从每天 10 光年降至每天 0.5 光年,” 星瑶通过终极维度通讯频道汇报,“剩余 20 个全维度体系的部署工作将在 15 天内完成,防线可在 20 天内实现全覆盖。”
然而,就在防线部署即将完成时,终维暗域的熵增源突然出现 “能量爆发”—— 终极维度熵增能量的强度提升 10 倍,抗熵防线的 20 台大型重构装置因超载出现故障,熵增能量的扩散速度再次回升至每天 5 光年,星环全维度体系的边缘能量带出现二次侵蚀。
“熵增源已形成‘终极维度熵增核心’,其能量强度是之前全维度熵增暗核的 倍,常规的大型重构装置无法抵御其冲击,” 终研紧急分析数据,“必须提前启动源头清除计划,摧毁熵增核心,否则防线将在 10 天内彻底崩溃。”
凌辰与终维立即决定,组建 “终维突袭队”。突袭队由凌辰、绿森、星宇、终维、终研担任核心成员,乘坐 3 艘升级后的终极维度探索舰,携带 5 枚 “终极维度本源共振弹”—— 这种共振弹由终极维度本源珠的能量片段制成,能产生与熵增核心反向共振的能量波,彻底摧毁核心结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