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金色的阳光越升越高(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衍神医》最新章节。

杨澜生跟着她往加工厂走,远远看见陶中凯的车停在门口。这位向来西装革履的老总,今天穿了件夹克,头发乱糟糟的,见了他就直摆手:“哥哥啊,看来以前是我糊涂!”

办公室里,陶中凯把一份合作协议推过来,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我那三个基地,还有全套加工设备,都交给合作社。我只要保本,别的啥也不要!”

杨澜生看着协议,又看他眼下的乌青,忽然笑了:“陶总,基地我们接,但得按我们的规矩来——高值品种全换成道地药材,智能温室改种育苗,你的人愿意留下的,我们按技术岗发工资。”

陶中凯愣住了:“全换?那我公司前期投入的如何收回……”

“前期投入,可以分期从经营利润中进行归还。”杨澜生给他倒了杯连翘茶,“中药不是奢侈品,是给老百姓治病的。你种那些金贵品种,老百姓吃不起,有啥用?”

窗外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那是农户们劳作时的欢歌,其中还夹杂着拖拉机“突突突”的轰鸣声,仿佛是这个小村落独特的交响乐。陶中凯静静地坐在窗边,凝视着杨澜生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思绪渐渐飘远。

他还记得自己刚来这个小地方时,心中充满了对这里的不屑和轻视。他觉得这些农户们都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生活简单而乏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发现,自己的看法是多么的错误。

这些农户们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见过繁华都市的喧嚣,但他们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了解和热爱。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收割,他们能从土地的变化中感受到四季的更替,他们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而且,他们更懂得人心。他们善良、淳朴,彼此之间相互帮助,没有城市里的那种冷漠和疏离。在这里,陶中凯感受到了真正的温暖和人情味。

现在,陶中凯终于明白,这些农户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智慧,远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他们或许不懂得那些高深的理论和技术,但他们却懂得生活的真谛——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好,我听你的。”他在协议上签了字,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像卸下了千斤重担。

一周后的县政府会议室里,经过仔细的论证和研究后,取得了一致性的意见,钟委相就让合作社的几位代表过来,在几人坐下后,他看着合作方案,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让合作社接手陶中凯的基地,既能盘活资源,又能扩大规模,县里看是可行的!”他看向杨澜生,“你们有把握吗?”

“有!”杨澜生和丘春晓异口同声。丘春晓翻开账本:“我们已经算过了,换成道地药材后,每亩成本能降三成,加上我们的销路,明年就能盈利!五年内就能够归还欠他们公司的投入。”

几位县领导交换了眼神,最终一致通过。散会后,钟委相拍着杨澜生的肩膀:“澜生,我这就去市里汇报,罗书记和蒋副市长肯定很高兴!”

“呵呵,那就辛苦领导了。”

果然,第二天一早,杨澜生就接到了罗军渡的电话。这位新任市委书记的声音洪亮如钟:“澜生啊,你们这步棋走得好!我刚从省里开会回来,葛省长说要把你们基地列为全省示范项目!”

“都是大家一起干的。”杨澜生望着窗外初升的太阳,心里暖烘烘的。

“别谦虚!”罗军渡在那头笑,“我查了数据,你们的基地现在是全国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下一步,争取做成国家级的!”

挂了电话,杨澜生走到院子里。杨先贺正在与刚学会走路的的儿子玩。小家伙摇摇晃晃地扑向他,嘴里喊着“哥哥”,奶声奶气的。彭悦在旁边幸福地笑着。

“爸,蔡国旗寄来一批古籍,说是一位老中医捐赠的。”杨先贺拿着个包裹进来,脸上带着疑惑,“还附了张字条,说‘医者仁心,当守土护生’。”

杨澜生拆开包裹,一本《临证指南医案》掉了出来,扉页上的小字让他心头一颤。他忽然想起多年前救过的那个肺癌病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我女儿在京城,她也懂中医……”

早晨,远处的药田里,金色的阳光洒在收割的农户身上,像给每个人镀了层金边。杨澜生在田边下了车,丘春晓正指挥着农用车运药材,见了他就笑着挥手:“哥,你来啦!药企的人说要跟我们签三年的合同!”

他快步走过去,与她并肩站在田埂上。风里飘着药材的清香,混着泥土的芬芳。远处的加工厂烟囱里升起淡淡的烟,农户们的歌声顺着风飘过来,悠长而欢快。

“你看,这收成。”丘春晓指着满地的药材,眼里闪着光。

杨澜生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忽然明白,最好的药方从来不在书本里,而在这田埂上,在农户的笑脸上,在每颗踏实做事的心里。

金色的阳光越升越高,将两人的影子慢慢地缩短着,就像两条紧紧依偎的根,深深扎进平原县的泥土里。

(《天衍神医》第一部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