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回 众姐妹雅集诗社兴 老仆妇忆往话沧桑(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新良缘》最新章节。
探春一手支着下巴,凝视手中茶盏,眼神随着茶汤热气飘散,似在回忆,又似在憧憬。不多时,展颜一笑,挥笔写下心中诗句,笑容中透着自信与满足。
《题大麦茶》
麦香飘满座,茶韵绕梁留。
煮沸三春梦,斟来一味柔。
能消肥腻苦,可解世情愁。
细品其中意,方知岁月幽。
这边黛玉,轻蹙眉头,手托香腮,静静地坐在那里,宛如绝美的仕女图。她时而目光流转,看向窗外夜色,似在寻找灵感源泉;时而轻咬下唇,微微摇头,似对自己构思仍不满意。不多时,似是灵感降临,她缓缓提起笔,蘸墨润毫,玉腕轻挥,在诗笺上落下娟秀字迹,每一个字都仿佛倾注了她的情思。
《品大麦茶》
麦香袅袅绕清瓯,浅啜轻尝意韵留。
不羡繁华春景好,独钟淡雅此茶幽。
心融暖液愁思解,味沁柔肠俗虑休。
漫品时光闲里度,且随诗意共悠悠。
众人诗作既成,相互传看,一时间,赞叹声、讨论声此起彼伏。
湘云率先嚷道:“我瞧林妹妹这首,‘心融暖液愁思解,味沁柔肠俗虑休’,写得实在妙!就像林妹妹平日里,看似柔弱,可那心思细腻得很,这品茶都能品出这般滋味,把心里那些个愁绪都化在这茶里咯!”
宝钗微笑着接过话茬:“云丫头,你这评价倒是独到。林妹妹此诗,从意境到用词皆精妙非常。‘不羡繁华春景好,独钟淡雅此茶幽’,既点明了大麦茶的淡雅,又暗合林妹妹心性,不慕繁华,独爱清幽。再看这结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实在是佳作。”
李纨点头称是:“宝姑娘分析得透彻。林姑娘的诗向来有她的风骨,今儿这首,把大麦茶的神韵与自身心境融合得恰到好处。云姑娘的诗则是豪情满怀,读来让人畅快;宝姑娘的沉稳大气,三姑娘的诗又透着壮志,都各有妙处。”
探春笑着说:“姐姐们说得是,我作诗时,就想着莫要辜负这大好春光,还有咱们姐妹们相聚的时光,便把这心思都写进去了。”
宝玉在一旁听得入神,忙道:“姐姐妹妹们的诗,每一首都叫人拍案叫绝。我以后定要多向姐姐妹妹们请教,也盼着能有你们这般才情。”
王熙凤在一旁笑道:“你们这群才女,评起诗来一套一套的,把我这没读过多少书的人都听愣神了。依我看呐,大家的诗都好,都透着咱们贾府的气派!”众人听了,又是一阵欢笑。
正说得热闹间,一阵微风悄然溜进藕香榭,调皮地掀起了黛玉的诗稿,那诗稿如一只轻盈的蝴蝶,悠悠地飘向了窗外。众人皆是一惊,黛玉不禁微微蹙眉,面露焦急之色。宝玉赶忙起身,说道:“林妹妹莫急,我这就去寻来。”说罢,便匆匆追了出去。众人也纷纷起身,来到窗边张望。只见宝玉借着月光,在花丛间四处寻找,嘴里还念叨着:“可别给弄坏了,林妹妹的心血呢。”不一会儿,他高声喊道:“找到了!”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宝玉回到屋内,将诗稿递给黛玉,笑着说:“林妹妹,可算寻回来了,莫要再让这风给偷了去。”黛玉接过诗稿,轻轻抚了抚,嗔怪道:“这风,倒也顽皮。”众人见状,又都笑了起来,气氛愈发融洽。
王熙凤见状,笑着打趣道:“瞧瞧,这风都来凑趣儿,想给咱们这诗会添点乐子呢!说不定是老天也觉得咱们今儿个太高兴,派这风来逗逗咱们。”李纨也笑着附和:“凤丫头这话倒是有趣,想来也是这美好的时光,连风儿都羡慕了。”
直到深夜,月光如水,洒在藕香榭的每一个角落,给这热闹过后的楼阁披上一层静谧银纱。微风轻拂,残留的烛火微微晃动,仿佛在留恋方才的热闹。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咚——咚——”,在寂静夜里格外清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虫鸣声,仿佛为这场美好聚会演奏着静谧摇篮曲。大家才带着满足与倦意,各自散去。
黛玉回到潇湘馆,坐在榻上,又轻轻展开那诗稿,嘴角不自觉泛起微笑,脑海中回想着今晚诗会的点点滴滴,珍惜着与姐妹们相聚的美好时光,直至烛火渐熄,才将诗稿小心收好,和衣而卧。
宝钗回到蘅芜苑,依旧沉浸在方才的诗会之中,细细回味着姐妹们的诗作,思索着诗词中的精妙之处,心中暗自感慨姐妹们的才情,在这宁静的夜里,伴着淡淡的花香入眠。
湘云回到枕霞阁,虽有几分倦意,却仍兴奋不已,嘴里还嘟囔着自己和姐妹们的诗句,想着下次诗会定要再与姐妹们一较高下,在这满心期待中进入梦乡。
且看此诗以结前文:
暮春雅聚藕香榭,诗韵茶香意未歇。
忆往谈今欢语长,月光如水梦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