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回 宝玉遭陷蒙奇冤 黛玉沥血救情郎(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新良缘》最新章节。

然而,即便身处如此困境,他心中仍念念不忘黛玉与家中诸人。

这一日,黛玉与袭人、晴雯、紫鹃四人,心系宝玉在狱中受苦,犹如油煎火燎一般。几人聚在一处,细细商议过后,各自使出浑身解数,精心备下许多宝玉平素最爱吃的吃食。

那黛玉亲自下厨,做了宝玉最爱的糖蒸酥酪;袭人则仔细挑选了新鲜的果子,洗净切好,摆得整整齐齐;晴雯找出家中珍藏的点心方子,忙乎了半日;紫鹃也不闲着,精心熬制了一锅滋补的羹汤。她们将这些吃食一一装入精致的食盒之中,或手提,或肩扛,心急如焚地匆匆往狱中赶去。

一行人好不容易到得狱前,那狱卒见是几个女眷,面色一沉,本欲阻拦,嘴里嘟囔着:“这是什么地方,岂是你们随便能进的!”黛玉见状,赶忙悄悄塞过去好些银子,那狱卒眼睛瞬间一亮,见钱眼开,脸上方才露出几分松动之色,却仍不情不愿地哼了一声,这才放了她们进去。

众人沿着狭窄昏暗的通道前行,那通道仿若没有尽头,四周不时传来囚犯痛苦的呻吟,伴着铁链的哗啦声响,在这寂静的牢狱里回荡,令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晴雯本就性子刚烈,此刻再也忍不住,低声咒骂道:“这等腌臜之地,简直不是人待的,怎能叫二爷受这般委屈!”紫鹃吓得脸色一白,忙不迭拉了拉她的衣袖,眼神示意她噤声,生怕招来更多麻烦。

众人小心翼翼地寻去,终于找到了宝玉所在的牢房。黛玉一眼望去,只见宝玉孤零零地蜷缩在角落,衣衫褴褛,面色苍白如纸,头发蓬乱得不成样子。她只觉心如刀绞,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几步抢上前去,颤声道:

“二爷,你这是受了多少苦啊!”宝玉抬起头,见是她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挣扎着强撑着起身,嘴角扯出一抹笑容,只是那笑容里满是疲惫与憔悴,说道:“你们何苦来这等地方,叫我心中好生不安。这里污秽不堪,莫要污了你们。”

袭人赶忙走上前,轻轻打开食盒,将里面的点心、菜肴一一拿出,摆在简陋的石桌上,柔声道:“二爷,这都是您平日里爱吃的,快些吃点,也好补补身子。您瞧,这糖蒸酥酪,是林姑娘亲手做的呢。”晴雯也递上一盏热茶,嘟囔着:“二爷,您可得多吃点,等出去后,定要好好惩治那些个小人,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们!”

宝玉微微颤抖着接过茶盏,浅抿一口,又拿起一块点心,缓缓放入口中,咀嚼了几下,眼中满是感动,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有你们这番心意,我便是再受些苦也值了。只是这牢狱绝非久留之地,你们早早回去,莫要为我担忧。我在这里,自己会保重。”

黛玉含泪点头,声音带着哭腔说道:“二爷放心,我们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拼了命也要让你早日脱离这苦海。” 袭人亦是红了眼眶,哽咽着说:“二爷,您放宽心,府里上下都在为您操心,老爷、太太也四处托人打点,定会让您早日平安归来。”

晴雯平日里那般烈性,此刻也忍不住泪盈于睫,跺着脚道:“二爷,那些个小人,我晴雯定不会叫他们好过!等您出去,定要他们血债血偿!” 紫鹃更是紧紧拉着宝玉的手,哭得泣不成声:“二爷,您一定要等着我们,千万要撑住啊。”

几人正说着话,那狱卒一脸不耐,脚步匆匆,“咚咚咚”地疾走过来。只见他横眉竖目,粗着嗓子大声催促道:“有什么话快些讲!没瞧见时辰不早了吗?一会儿上官就要来巡查,我等可担当不起这罪责!”那声音在这昏暗逼仄的牢狱里,犹如炸雷一般,格外刺耳,震得众人心里皆是一紧。

宝玉听闻,心中猛地一揪,焦急之情溢于言表,急忙劝四女道:“你们快些走吧,莫要因我误了时辰,叫我徒增担忧。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你们无需太过挂怀。”说罢,强颜欢笑,可那眼中流露出的关切与不舍,却怎么也藏不住,犹如寒夜中的烛火,虽微弱却炽热。

林黛玉听闻,泪水更是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泣不成声:“二爷,你在这狱中千万要保重自己,我们定当全力营救你出去。” 袭人亦是红了眼眶,哽咽着说:“二爷,您放宽心,府里上下都在想办法,定会让您早日脱离苦海。”

晴雯平日里那般烈性,此刻也忍不住泪盈于睫,跺着脚道:“二爷,那些个小人,定不会叫他们好过!” 紫鹃更是拉着宝玉的手,哭道:“二爷,您一定要等着我们。”

宝玉看着眼前哭成泪人的四人,心中既感动又心疼,再次急切地催促道:“你们快走,莫要叫我放心不下。” 林黛玉众人这才一步三回头,洒泪而别。她们每迈出一步,都仿佛有千斤重,那脚步里满是对宝玉的担忧与眷恋。直至她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这阴暗的牢狱通道尽头,那声声啜泣似乎仍在空气中回荡。

林承祖凭借其在翰林院之人脉,四处奔走,收集宝玉忠义之证据。他穿梭于各府邸之间,与各位学士、大儒商议对策,每至一处,皆言辞恳切地讲述宝玉之冤情。然而,其间亦不乏波折。他拜访某位素有威望的老学士时,那老学士起初因惧怕牵连,婉拒相助。林承祖数次登门,言辞诚恳,以大义相劝,终得老学士松口。林承祖儒雅面容因焦急而微微泛红,眼中满是对宝玉之担忧。每次从老学士府邸出来,他都眉头紧锁,心中暗暗祈祷事情能有转机。

林如梁身为兵部尚书,于兵部内调阅各种军报,寻觅能证明宝玉清白之线索。他眉头紧锁,日夜查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心中思忖:“宝玉这孩子,我看着长大,定不会做出此等事,定要还他清白。” 其间,他发现一份关键军报竟有被篡改之痕迹,不禁心中一紧,犹如惊弓之鸟。遂多方查证,四处打听,甚至微服私访那些知晓内情的将士。在寻找真迹的过程中,他遭遇了重重阻碍,有人暗中使绊,有人故意隐瞒,但他毫不退缩,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智慧,终寻得真迹,为宝玉之清白添一有力证据。

林如天身为御前一品带刀护卫,利用职务之便,于宫中暗中打听消息,寻找那诬陷之人的破绽。他身姿矫健,于宫中各个角落穿梭,犹如鬼魅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之处。一日,他在宫墙拐角处,听闻两名小太监窃窃私语,似与宝玉之事有关,遂暗中跟踪。那两名小太监似乎察觉到有人跟踪,故意绕了许多弯路,走进了一处偏僻的宫室。林如天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却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发出了轻微的声响。小太监警觉地回头查看,林如天赶忙躲在一旁的柱子后面,大气都不敢出。待小太监放松警惕后,他继续跟踪,终获重要线索。

这边,已然成为皇后娘娘的贾元春,于宫中亦是心急如焚。她身着凤袍,头戴凤冠,凤目含泪,对身边宫女说道:“速去打听皇上对此事之态度,务必想尽办法让皇上彻查此事,还宝玉清白。” 随后,她又修书一封,派人悄悄送出宫去,与北静王等人商议营救宝玉之策。她坐于凤榻之上,手中紧紧攥着信纸,心中满是对宝玉之担忧,暗自祈祷众人能早日救宝玉脱离苦海。她时而起身踱步,时而望向窗外,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期盼。

在黛玉之不懈努力下,加之北静王、林承祖、林如梁、林如天以及贾元春等众人齐心协力,于朝堂上据理力争,力保宝玉。皇帝终于派人彻查此事。一番明察暗访之后,真相大白,那诬陷之人终是受到了应有的严惩。

宝玉沉冤得雪,官复原职。出狱那日,天色晴朗,阳光洒在宝玉身上,仿若为他洗去一身冤屈。黛玉、袭人、晴雯、紫鹃早早便在狱外等候,远远望见宝玉身影,她们飞奔过去,几人相拥而泣。历经此番劫难,几人感情更胜从前,恰似那经过烈火淬炼的真金,愈发坚韧璀璨。

诗日:

无端祸起陷忠良,牢狱深寒泪满裳。

弱质红颜担大义,柔肩铁骨斗奸伥。

泣血陈情求正道,含悲奔走诉冤肠。

云开雾散终得雪,比翼连枝岁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