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周末的画廊与橱柜里的旧时光(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秋光偷渡韶华》最新章节。

四月的第二个周末,阳光好得过分。澄澈的蔚蓝色天幕,像一块刚刚清洗过的高品质画布,随意地点缀着几缕絮状白云。微风带着草木初生的清新气息,毫无阻碍地穿过敞开的长窗,将雅致画廊内悬挂的浅金色丝绸窗帘吹拂得微微卷动。

这里并不是举办拍卖的殿堂级艺术馆,而是滨城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毕业季的重要一环——“未来·创见”主题毕业作品展销会的布展现场。宽敞明亮的展览空间里,正上演着一场有序而紧张的忙碌交响曲。刚安装好的轨道射灯投下明亮却聚焦的光束,空置的白色展墙等待着艺术的洗礼,木质展台上铺着干净的灰色绒布,一切都充满了期待感。空气里混杂着新鲜木屑的味道、油画颜料未干透的特殊气味,还有淡淡的百合花香——那是一位细心的学生管理员放在角落花瓶里的。

展销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被学生们私下冠以“校花”称号的许清瑶,正站在展厅中央区域的一堵展墙前。她今日穿着利落:简约的白色衬衫,袖口随意挽至手肘,露出纤白的手腕,下身是一条深蓝色高腰牛仔裤,勾勒出青春的美好线条,脚上一双干净的小白鞋。微卷的长发束成一个饱满活力的丸子头,几缕不听话的碎发俏皮地贴在光洁的颈侧。她手中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展品分区清单,时而蹙眉凝思,时而抬头用清亮的双眸扫视着整个空间布局。

“高年级油画组的灯光,这个角度需要再压低一点,”她抬手示意一位负责灯光的同学,声音清晰干脆,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感,“打在他们那组人物肖像系列上,要突出面部微妙的情感变化层次,现在的光线太平了。”她的目光锐利而专注,指挥调度间,已颇有几分未来策展人的风范。

她身旁不远处,江韵华正蹲在一个刚组装好的旋转展柜前,小心地调节着底座的角度。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连帽卫衣,袖口上还沾了点安装展柜时蹭到的灰尘。听到许清瑶的话,他抬头看了一眼,随口接道:“那组肖像的眼神捕捉确实很厉害,光线是灵魂。”他一边说着,手下调整的动作并未停顿,“瑶瑶,这个旋转速度你看一下,用来展示张宁那组微观静物摄影的,太慢了没动感,太快了又看不清细节。”

许清瑶快步走过来,半蹲在江韵华旁边,身体微微前倾,仔细看着展柜里几张被临时放置的样片随着旋转缓缓呈现。她的侧脸近在咫尺,江韵华能清晰地看到她长而密的睫毛低垂着,在眼睑下方投下一小片柔和的阴影。她身上清浅淡雅的香气,混合着忙碌现场特有的各种味道,悄然钻入他的鼻息。

“嗯…”她沉吟着,鼻音轻微,气息似乎拂过江韵华的耳畔,“再快一点……对…再快一点点…停!”她专注地凝视着旋转中的照片,“就这个速度,刚合适,能看清细节又保证了流动感和神秘感。”确定好了速度,她下意识地转过头向江韵华确认意见,嘴唇几乎要碰到他因为专注而微微靠近的额角。

突如其来的近距离让两人都猛地怔了一下。许清瑶白皙的脸颊瞬间染上一层淡淡的、极其自然的红晕,像春日初绽的樱花。江韵华的目光像是被什么烫了一下,迅速挪开,盯着展柜某个根本不存在的角落,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刚才还沉稳镇定的声音突然有点卡壳:“哦…哦,好的,那就…定这个。”

空气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几秒,只剩下展柜匀速转动时极细微的电机嗡嗡声。周围嘈杂的搬运、调试、讨论声似乎都奇妙地远去了。刚才为了确认工作而靠得极近的两个人,此刻都显得有些无措和紧张,心底那根名为青涩悸动的弦,被这意外又寻常的靠近轻轻拨动,发出令人心跳紊乱的声音。

许清瑶猛地直起身,不自然地整理了一下其实很平整的衬衫衣襟,清了清嗓子,试图找回刚才的干练:“那…这排几个旋转柜都按这个参数调吧。我去看看雕塑组的区域布置得怎么样了。”说完,几乎有些落荒而逃地快步走开,留下一个带着点慌乱但依旧窈窕的背影。

江韵华蹲在原地,目光追随着那个背影消失在转角,好一会儿才收回视线,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刚才指尖似乎还残留着一点若有似无的触感——不知道是她转身时飘起的衬衫下摆?还是仅仅是紧张的错觉?他甩了甩头,深吸一口气,试图将那份突如其来的悸动压下去,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只是动作不再如之前那般行云流水,带着点心不在焉的笨拙。

这时,展厅入口处的玻璃大门被推开。

林雪萍和江明华并肩走了进来。林雪萍今天穿了一条及踝的浅杏色长裙,外套一件合身的米白色针织开衫,长发柔顺地披在肩头,温婉而知性。她的出现,立刻引起了一些认识她的艺术学院学生的小声问候:“林老师好!”作为滨城一中的生物名师,偶尔会给大学相关社团或竞赛做指导的她,在学生中颇有名望。

江明华则是一身休闲装扮:挺括的深蓝衬衫,挽起的袖口下露出结实的小臂,配着修身的卡其色长裤,显得沉稳又不失随和。他那间小型建筑设计工作室最近也参与了一些旧空间改造的艺术化尝试,与这边学院也有过合作,因此对这样的场合并不陌生。两人今天是应江韵华之前的“随口一提”和许清瑶的邀请,来看看筹备情况,也是难得的周末约会。

“哥,嫂子!你们来了!”江韵华看到他们,立刻像是找到了解脱的理由,快步迎了上来,脸上那点未散尽的薄红被热情的笑容掩盖。

“嫂子”这个称呼落在林雪萍耳中,让她心头温软,白皙的脸颊也浮起一丝极淡的羞赧,但并未反驳,只是温柔地笑着点点头:“过来看看你们搞得怎么样,场面很大啊。”她的目光扫过宽敞明亮的展厅和周围忙碌但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

“清瑶她们花了很多心思,整体框架搭得挺漂亮了。”江明华也笑道,目光赞赏地环视四周。

“许清瑶呢?”林雪萍问道,“刚才还看到她在指挥灯光。”

“她在雕塑区,”江韵华指了指展厅深处,“那边好像有几件大型拼装件的摆放位置有点分歧,她去处理了。”他话音刚落,就看到许清瑶也发现了入口的动静,正从一处展区后面绕出来,脸上带着刚处理完棘手事务的严肃神情,但看到他们时,立刻绽开明媚的笑容,小跑着过来。

“明华哥!林老师!”许清瑶跑到近前,声音带着轻快的喘息,“你们来啦!韵华,那边搞定啦,按原计划放A2区,效果不错。”她先是利落地跟江韵华交代了一句工作,这才转向林雪萍和江明华,神情切换得自然又活泼,“林老师,您看整体感觉还行吗?色调是不是偏冷了一点?”她自然地寻求意见,眼神充满信赖。

林雪萍仔细观察着空间的色彩搭配和布局节奏,认真地点评:“冷色调作为主基调没问题,很符合‘创建’主题的未来感和科技感。不过可以适当在几个关键节点,比如入口处或者大型装置艺术品附近,加入一些温暖的小色块作为点缀,比如姜黄或者赭石,增加节奏感和亲和力。冷而不寒才是更高阶的设计。”

她的话专业而诚恳,许清瑶听得眼睛放光,连连点头:“对对!我之前总感觉少了点温度,但又怕加入暖色破坏整体,就在小色块点缀上犹豫。林老师您一针见血!我这就让他们找几块暖色的透光板或者布艺来试试效果!”她瞬间有了明确方向,立刻就想行动。

“不急这一时,”江明华笑着插话,“让我们看看还有什么地方能帮忙?别拿我当外人看,今天也是来做义工的。”他看了看旁边还没组装好的一个矮台,那是准备放置一些互动装置的。

“那太好啦明华哥!这里正需要你!”许清瑶一点不客气,“韵华,那个矮台图纸有点问题,接口对不上,你去给明华哥打下手呗?”她自然地分配任务。

江韵华巴不得:“没问题!哥,工具在那边。”他带着江明华朝堆放着木材零件的小工作区走去。

林雪萍看着两个男人挽起袖口走向工具的背影,目光柔和。她转头对许清瑶说:“有他们在那边动手,我们倒有空闲找找地方坐一下?或者去看看你准备展出的作品?我很好奇。”

许清瑶脸上的欣喜不加掩饰:“当然好!我的展品就在摄影区,还没挂出来。”她带着林雪萍绕过忙碌的人群,走向相对清静的后方区域。

在摄影分区,许清瑶从一个存放贵重物品的铁皮储物柜里,小心翼翼地捧出几个厚实的黑色文件盒,又从随身的帆布托特包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相机包。打开文件盒,里面是她精心挑选并初步处理过的一沓沓摄影作品样片。

“我想做一组叫‘城市肌肤’的对比主题,”许清瑶一边小心地摊开样片,一边向林雪萍讲述她的创作思路。这是她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向既是老师又像姐姐的林雪萍展示自己的核心作品。“一部分是滨城最新的摩天大厦玻璃幕墙折射出的极致光效,冰冷的几何之美;另一部分是老城区那些岁月蚀刻过的墙皮、铁门、石阶上的苔藓,是带着温热的肌理记忆。我想用镜头语言捕捉这两种‘肌肤’的质感、温度,形成一种碰撞的对话。”

林雪萍屏息凝神地翻阅着这些照片。光影的捕捉极其精准而富有表现力。那些冰冷的钢铁森林被许清瑶赋予了奇特的流动感;而那些老旧的细节,却又被她拍出了一种倔强的生命力。这不是简单的景物记录,而是带着强烈个人观察和艺术表达的作品。

“清瑶,”林雪萍抬起头,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惊艳和欣赏,“这个立意非常独特!这些样片…张力十足。你捕捉到的不仅是视觉,还有触感和时间沉淀的痕迹。这种对比和对话感,非常有力量。”她的评价发自内心,既专业又充满长辈的鼓励,“这组作品必定是展览的一大亮点。我很期待看到它们完整呈现在展墙上的样子。”

得到林雪萍如此直白的赞赏,许清瑶的脸更红了,眼睛亮得像夜空里的星辰,充满了被认可的巨大鼓舞。这份鼓舞不仅仅是来自老师的专业肯定,更带着一种亲近的人真正理解的温暖。

“谢谢林老师!能得到您这样的评价,我真的…真的很开心!”她激动地捏了捏手心,“我会更仔细地调整最终的输出质量和排版!”

“慢慢来,别太有压力,已经很好了。”林雪萍柔声安抚,目光扫过许清瑶放在一旁的相机包。那是她非常熟悉的款式,江明华也用过。

而另一边工作区,矮台在江明华的审视和熟练操作下,比对着图纸,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一个加工件的尺寸误差导致了榫卯无法扣合。江明华直接拿来工具稍作修整,然后用强力的木工胶配合加固夹具,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江韵华在旁边打下手,递工具,清理木屑,配合默契。

工作间隙,江韵华看着哥哥利落又从容的动作,不由得问:“哥,你们那个河西老社区的公共空间改造项目,进展还顺利吧?”

江明华将最后一个夹具拧紧,直起身擦了擦额头上微沁的汗珠,脸上露出一丝介于满意和思索之间的表情:“前期沟通磨了挺久,方案定了三版。主要是居民们对社区记忆点特别看重,不愿意轻易抹去那些老店铺的印记。所以方案调整了,保留那些有历史感、能唤起共同回忆的空间片段,比如那面几十年的老墙砖、某个老裁缝店的招牌样式,然后以它们为核心节点,串联起新的、更适合当下交流的空间。设计不是抹除过去造未来,而是让记忆和新生有机融合。难点不少,但蛮有意思。”他的话语里带着一种沉浸于创造性工作时的温度。

江韵华似懂非懂地点头,但哥哥话语中对“记忆与新生融合”的理念,他隐约觉得和他现在协助许清瑶在做的事情,在某种精神内核上遥相呼应。他看着不远处正在和林雪萍热烈讨论着的许清瑶,夕阳的金红色暖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照在她们身上,为她们的轮廓镀上柔和的金边。专注、热诚、带着对美的执着追求,这样的许清瑶,总能轻易牵动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