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文化祭的筹备与心照不宣的午后(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秋光偷渡韶华》最新章节。
春意渐深,阳光变得愈发炽慨,透过教学楼高大的玻璃窗,泼洒在走廊光洁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明亮温暖的光斑。空气里浮动着草木萌发的清新气息,混合着少年少女们特有的、充满活力的声浪。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祭,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将整个校园都卷入了一种节日般的兴奋与忙碌之中。
高二(三)班的教室里,午休时间刚过,气氛却比往常任何一堂课都要热烈。桌椅被重新排列组合,堆放在教室四周,留出中间一大片空地。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着略显稚嫩但充满热情的宣传画和巨大的“文化祭企划”字样。林雪萍站在讲台旁,嘴角含着一抹温和的笑意,看着台下这群因为一个共同目标而眼睛发亮的学生们。
“所以,我们班最终确定的主题是‘时光咖啡馆’,”班长站在空地中央,声音洪亮地总结着刚才讨论的结果,“核心创意是展现从民国到未来,不同时代的饮食和氛围特色。我们需要划分区域,布置场景,准备特色饮品和点心,还有服务生的时代特色服装……”
底下立刻响起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民国风我觉得可以弄点旗袍和马褂!”
“未来感怎么办?用荧光棒和透明塑料装饰?”
“饮品呢?总不能真卖咖啡吧?要不要弄点特色气泡水?”
“预算!预算最重要!得想想怎么用最少的钱办最靓的事!”
林雪萍适时地轻轻拍了拍手,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创意很好,思路也打开了。现在我们需要成立几个核心小组,分工合作。策划组,负责整体方案细化;装饰组,负责场地布置和道具制作;后勤组,负责物料采购和预算控制;还有菜单研发组和服务生培训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报名。”
她话音刚落,学生们便呼啦一下围到了几个临时指定的组长身边,七嘴八舌地报名。
“我报名装饰组!我会画画!”
“我帮我妈开过奶茶店,我去菜单研发组!”
“算钱我在行,后勤组算我一个!”
在一片喧闹中,林雪萍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角落。许清瑶正微微侧着头,和旁边的江韵华低声交谈着什么。许清瑶今天扎着清爽的高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优美的颈部线条,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柔光。她手指轻轻点着摊开在桌上的笔记本,上面似乎已经画了一些关于咖啡馆区域的简单草图。
江韵华则是一副懒洋洋的姿态靠在重新拼凑的桌椅上,但眼神却十分专注地看着许清瑶的手指,偶尔点头,或提出一两个简短的意见。他今天穿了件简单的白色连帽衫,清爽干净,在人群中依然十分显眼。校花和这位颜值同样出众、气质却略显疏离的男生凑在一起讨论的画面,本身就足够吸引周围不少同学或明或暗的目光。
“许清瑶,”林雪萍微笑着点名,“我看你好像已经有了一些想法,愿意加入策划组或者装饰组,帮大家出出主意吗?”
许清瑶闻声抬起头,脸上闪过一丝被点名的惊讶,随即化为落落大方的笑容:“好的,林老师。我对场景布置挺感兴趣的,我加入装饰组吧。”她说着,用手肘轻轻碰了一下旁边的江韵华。
江韵华像是才回过神,抬眼看了看林雪萍,又瞥了一眼许清瑶,懒懒地举了下手:“那……我也装饰组吧。力气活总得有人干。”他的话引来周围几个同学善意的低笑声。谁都知道,江韵华可不是只有力气,他的审美和动手能力在之前的活动中早有展现,只是这家伙向来懒得主动揽事。
林雪萍了然地点点头:“很好。那装饰组的同学,等下课后留一下,我们初步讨论一下布置方案和材料清单。其他同学也请尽快找到自己的组别,各组长负起责任。”
下午的课程在一种隐隐的期待感中结束。放学铃声一响,装饰组的七八个同学便自发地留了下来,以许清瑶和江韵华为中心围坐在一起。许清瑶将自己的笔记本摊在中间,上面用娟秀而带有设计感的字体和简笔画,清晰地勾勒出了“时光咖啡馆”的初步分区构想。
“我的想法是,我们用不同颜色的布幔、灯光和主要装饰物来划分三个时代区域。”许清瑶的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她用手指点着草图,“入口这边,民国风,主色调用暗红、墨绿和木质原色,可以找些旧报纸、仿古台灯、留声机(仿制)做装饰;中间区域,现代简约风,用浅灰、白色和原木色,干净明亮;最里面,未来感,用深蓝、银灰,搭配一些LED灯带、几何线条的装饰。”
一个同学提问:“布幔和材料从哪里来?预算可能不够买新的。”
江韵华这时接口道:“旧物市场或者网上二手平台可以淘到便宜的布料和装饰品。有些看起来旧的东西,稍微改造一下,民国风的感觉就出来了。LED灯带我那边有一些之前做模型剩下的,可以先拿来用。”他说话间,目光落在许清瑶的草图未来区部分,微微蹙眉,“不过这个区域的‘未来感’不能太廉价,荧光棒肯定不行。或许可以用反光板、透明亚克力板切割组合,配合灯光营造层次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建议具体而实际,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许清瑶眼睛一亮,补充道:“对!亚克力板!我们可以用激光切割机……哦,学校兴趣小组有,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借用……”
“我去问问科技社的社长,我认识。”江韵华很自然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思路在碰撞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林雪萍站在稍远的地方,脸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这种基于共同目标的合作与交流,正是校园活动最珍贵的意义之一。而许清瑶的创意和组织能力,江韵华看似随意却总能切中要害的务实与技术支持,两人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都让她印象深刻。她悄悄拿出手机,拍了一张同学们热烈讨论的照片,光线、角度、人物神态都恰到好处,然后发给了置顶联系人的其中一个。
几乎是在消息显示“已送达”的瞬间,她的手机就震动了一下。
江明华回复得很快:
【氛围很好。看来我们班的‘时光咖啡馆’有望成为文化祭的黑马。辛苦了,林老师。】
后面跟了一个微笑着眨眼的可爱表情。
林雪萍的指尖在屏幕上轻点:
【是学生们自己的创意和努力。尤其是你们家韵华,贡献不小。】
她故意用了“你们家”这个称呼,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亲昵和调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