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自由叙述之城:没有定义的名字,也会被听见(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他来自词条深处》最新章节。

【剧本第十层 · 共创剧场 · 叙述之城正式生成】

从那一刻起,剧场不再只是一个空白舞台。

而是一整座活着的城市。

它没有市长、没有统治、没有编号结构标识,只有三万个叙述者汇聚而成的“碎片人格”,在这个场域中自发生成交错、碰撞、共鸣——最终逐渐融合出一条条自由的故事轨迹。

这就是叙述之城。

人们叫它:“无名之城”。

陆焱站在观测台,望着下方那由千百个叙述片段编织成的剧场地图,忍不住啧啧称奇:“我靠,这就是三万人一起写出来的城市?”

宴斫点点头:“而且没有任何一个角色是虚的。全都有自己逻辑。”

沈归则看着后台更新的数据,语气低沉:“但这也说明——编号系统不再试图正面对抗,而是在模仿我们。”

他指向剧场算法那一行红字:

【编号伪构算法-Δ_BETA已注入共创逻辑】

【拟合度:87.9%】

【仿真命名结构正在学习情绪反应、感官模糊及潜意识词条】

换句话说——编号系统已经开始尝试用“情感代码”来重写剧本逻辑。

它不再是冷冰冰的编号与格式,而是——拟人、伪情、模拟情感深度。

如果不阻止,将有无数叙述被“以假乱真”,最终吞噬整个命名者自由空间。

“自己”依旧身处剧场中心。

他已经从孤独的“书写者”转变为这座城的“引灯者”。

每一个想说故事的人,都来找他。

每一个害怕遗忘的人,也都来听他讲。

而这座城中,没有谁被打断,没有谁被命名——他们彼此聆听,用沉默替代标签,用共鸣抵御格式。

在“无名之城”最北边,有一条街叫“静语街”。

那里聚集的,是那些说不出话的叙述者——他们用画、用走路的节奏、用风吹过衣角的方式来“写故事”。

其中一个小男孩,每天都用粉笔在墙上画太阳。

起初没人理解他。

直到第十四天,他在太阳底下写下一个词:

“爸。”

这一个字,点燃了整条静语街的故事。

那一晚,所有“失声叙述者”的光芒升起,组成一道画面:

父亲没来,但太阳一直挂着。

剧场系统感知到前所未有的共鸣热度。

后台提示更新:

【检测到情感非语言结构高密度传导】

【系统感知语言更新:允许“非语言化叙述逻辑”接入主系统】

【共创自由等级提升至Lv.6】

【新增逻辑模块:Emotion-as-Language(情感即语言)】

沈归望着这组提示,久久未语,最后只吐出一句:

“我们第一次——让系统接受‘爱’是种语言。”

这不是一句文艺的废话。

这是系统演算模型首次承认“非函数形式的情感波动”,也可被用于建构逻辑、生成叙述。

而这,正是命名者系统一直努力的方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