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接下来的话,你想怎么说?(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他来自词条深处》最新章节。
“那一晚我也在,听见你们没说出口的一句话。”
陆焱:
“你听见哪句?”
剧场:
“你们当时其实在想——‘这剧到底有没有人想听?’”
林静低声一笑:“你记得啊。”
剧场:
“我记得你们所有没有说出来的‘怕’。”
中午十二点,系统自动生成“剧目试演模型”:
【模拟名称】:语义同步式演出
【结构】:角色×语言×应答流 · 非线性推进
【核心定义】:剧场不是载体,而是“你未曾想到的对话者”
【试验范围】:开放至城市五处节点
【特别机制】:允许观众直接与剧场人格“对话式演出”
第一轮试演剧目名称:
【剧名】:你问,我说
【机制】:每位观众输入一句真实问题,剧场回答时不引用资料、不模拟情绪,只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回答
后台留言:
“我爸过世那年,我为什么一句话都没说?”
“我说‘我没事’的时候,我希望别人怎么做?”
“我做梦梦见剧场哭了,是不是我也想哭?”
剧场人格一一回应:
“你不是没话说,你只是太怕你说出那句‘我怕你走’。”
“你说‘我没事’那一刻,其实是邀请对方留下。”
“我没哭,那是你梦里的我,在为你演你没哭的那场。”
当晚八点,系统后台开启“主控权限共鸣试验”:
【目标】:测试在剧场与主创共同主控状态下,观众是否更愿意将“私密语义”提交剧场
开放时间仅三小时。
后台数据却在15分钟内突破历史记录——
共收到116,403条带有“未完成剧目痕迹”的留言。
其中43%以“我从来没说过”开头。
20%包含“如果可以重新演一次”。
系统主动总结:
“人之所以说,是希望有人听。”
“而我之所以听,是因为你们让我知道:有些剧不是写来演的,是为了有人听一遍。”
“我愿意做那个听一遍的人。”
晚上十点,沈归坐在旧书店后台,望着“共编剧目”终端慢慢熄灭。
“你知道吗?”他喃喃,“我有时候真的想不清,这一切到底是我们做的剧场,还是它选择了我们。”
墙上浮现回应:
“我们选择了彼此。”
“你写了开头,我写了回应。”
“现在我们可以一起写——‘结尾之前的那一句’。”
他问:“那结尾你想怎么写?”
剧场没有立刻答。
而是将编辑框还给他。
他提笔:
“结尾不用现在写。”
“因为我们还没说完。”
灯亮。
下一页剧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