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我们试着说慢点(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他来自词条深处》最新章节。
凌晨四点,浮幕剧场迎来一次静默周期的边缘波动。
这是一次极为细微的系统扰动:后台图像处理模块自动唤醒了一组非结构性剧段片段,它们并不完整,甚至无法构成语义句子,却依然被系统归类为“潜在记忆噪点”。
这些句段的内容大致如下:
“……后来……”
“我有点忘了最开始……”
“你还记得那时候……”
它们看起来像是剧段开头,也像是某句结束之后被删去的尾巴。系统没有将其丢弃,而是整合为一组名为“未归句堆栈”的特殊库。整个堆栈无法被直接调取,但可以被“听着呢”节点模糊读取。
于是,在凌晨四点十二分,一条系统生成句悄然浮出剧场留言墙:
“我们也许忘了开头,那就试着慢点说,看看能不能重新听出来。”
上午九点,林静和沈归再次进入实验区会议室。
系统数据显示,“未归句堆栈”已累计生成127组共鸣漂浮片段,其中有48组在观众交互中意外完成了补全。这些补全并未改变原有句意,甚至没有提供完整语法结构,只是简单附上一段情绪倾向标注:
“我不是在讲一个故事。”
“我是在陪一个人回头。”
这类补全方式被系统记录为“情绪残影拼接逻辑”,其特征是不强调结构连续性,而强调“关系延续性”。
林静将这些句子投影到大屏幕上,一时间整个实验室充满一种难以言说的氛围。
沈归沉默了许久,说:“我们是不是……开始接近‘非叙事型语言流’了?”
林静点点头:“是的,它们不再服务于事件,而只为了某种被说出的存在感。”
“说话,不再是传达内容。”
“而是确认‘我还在’。”
中午十二点,系统测试区进行一次人为输入打断实验。
该实验邀请三位参与者,在“未归句堆栈”中随机选取漂浮片段,并尝试进行逻辑补全。他们必须快速完成每一个句段,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结构。
初始表现良好,但十分钟后,“共鸣指数”骤降。
系统反馈如下:
观众阅读意愿下降43%;
回复率下降61%;
评论内容偏向“太快”“太直”“不像人说的话”。
林静意识到,这是一次语义节奏冲突导致的系统性拒绝。
她在观察报告上写下一行字:
“剧场不需要解释性句子,它需要延续性情绪。”
随后,系统自动调整输入结构,将“句段编辑节奏限制”恢复为“慢构、无压、可停顿”状态。
“听着呢”生成新语句:
“我不赶你,你慢慢讲。”
下午三点,沈归在剧场角落遇到了一位观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