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集:咸阳来旨(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秦斩蹲下身,看着年轻人:“怎么样?还疼吗?要是疼得厉害,就先去工棚休息,别硬撑着。”
年轻人摇摇头,咬着牙说:“侯爷,我不疼,我还能干活。”
秦斩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先去休息,等伤好了再干活也不迟。你的那份粮饷,我让人给你送到工棚去,不会少你的。”
年轻人感激地点点头,被其他民夫扶着去了工棚。
太阳落山时,工地上的劳作才停下来。民夫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向工棚,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他们今天不仅搬了很多石料,挖了不少土方,还吃到了热腾腾的饭菜——有粟米饭,还有陶罐装的肉汤。
秦斩站在工地旁,看着民夫们的身影,心里也很满足。他知道,运河的修建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陈武走到他身边,递过来一块毛巾:“侯爷,您擦擦汗吧。今天大家都很卖力,比预想中进度快了不少。”
秦斩接过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泥土,看着远处的涂山,轻声说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要开凿隧道、架设桥梁,还有很多硬仗要打。不过,我相信,只要咱们和乡亲们一起努力,这条运河一定能早日开通。”
夜色渐浓,工地上的篝火渐渐亮起,映照着民夫们的笑脸,也映照着秦斩坚毅的脸庞。远处的淮水,在夜色中泛着粼粼的波光,像是在期待着运河开通的那一天,能与长江相拥,共同滋养这片古老的楚地。
四、风雨同舟克难关
运河开工半个月后,麻烦终于来了。
先是涂山的隧道遇到了地下水。那天早上,秦斩刚走进隧道,就感觉脚下湿漉漉的,低头一看,地面上已经积了一层水,而且水位还在不断上涨。
“侯爷,不好了,隧道里漏水了!”王石慌张地跑过来,手里的青铜凿子都掉在了地上,“这水来得太急,咱们挖的排水沟根本不管用!”
秦斩皱着眉头,走到漏水的地方,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墙壁。水是从岩石的缝隙里渗出来的,而且水流越来越大,很快就没过了脚踝。
“陈武,赶紧让人去附近的村子里征集木桶和陶罐,用来排水!”秦斩站起身,大声说道,“另外,让石匠们先停下来,不要继续开凿,免得水流更大!”
陈武连忙跑去安排,很快,民夫们就提着木桶、陶罐赶来,开始往外排水。秦斩也加入了排水的队伍,他拿着一个木桶,弯腰舀起水,然后快步走到隧道口,将水倒掉。木桶很重,加上隧道里湿滑,他好几次差点摔倒,却依旧没有停下。
民夫们看到秦斩如此,也都更加卖力。有的用木桶舀水,有的用铁锹挖排水沟,还有的则拿着布巾,堵在岩石的缝隙上,试图减少水流。
就这样,大家忙碌了整整一天,直到天黑,隧道里的水位才渐渐降了下去。秦斩坐在隧道口,看着民夫们疲惫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侯爷,您也累了一天了,先去休息吧。”陈武递过来一碗热汤,“医官说您今天淋了不少水,喝点热汤暖暖身子,免得着凉。”
秦斩接过汤碗,喝了一口,温热的汤水流进肚子里,却没能驱散他心里的焦虑。“漏水的问题不解决,隧道就没法继续开凿,”他放下汤碗,眉头紧锁,“王老先生,您看这地下水,咱们该怎么处理?”
王石坐在一旁,脸色也很难看。他从事石匠行业几十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棘手的情况。“侯爷,这地下水是从岩石缝隙里渗出来的,若是想彻底堵住,怕是不容易。”他叹了口气,“除非咱们能找到地下水的源头,把源头堵住,否则这水还会一直渗出来。”
秦斩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明天一早,我带几个人去涂山上面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地下水的源头。”
第二天一早,秦斩带着陈武和几个熟悉地形的楚民,爬上了涂山。涂山山顶云雾缭绕,山路陡峭,他们走了整整一个上午,才到达山顶。
山顶上有一个小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长满了杂草。一个楚民指着湖泊,对秦斩说:“侯爷,这湖泊叫‘涂山湖’,咱们山下的濠水,就是从这里流下去的。”
秦斩走到湖边,蹲下身,用手摸了摸湖水,冰凉刺骨。他看着湖泊的位置,又想起隧道的方向,心里忽然有了主意。“陈武,你看,”他指着湖泊,“这涂山湖的位置,正好在隧道的上方。隧道里的地下水,很可能就是从这里渗下去的。”
陈武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恍然大悟:“侯爷,您的意思是,咱们只要在涂山湖的岸边修一道堤坝,把湖水引到其他地方,隧道里的地下水就会减少?”
秦斩点点头:“没错。另外,咱们还可以在隧道上方的山体上挖几条排水沟,把雨水和地下水引到濠水,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漏水的问题。”
说干就干,秦斩立刻带着众人下山,安排民夫们修建堤坝和排水沟。民夫们虽然累,但看到秦斩一直在为工程奔波,也都毫无怨言,纷纷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就在隧道漏水的问题快要解决时,另一个麻烦又出现了——渒水的桥梁施工遇到了困难。
渒水水流湍急,而且水下多暗礁,想要搭建桥墩,难度极大。负责桥梁施工的工匠们尝试了好几次,都没能将楠木固定在河底,有的楠木刚放进水里,就被水流冲走了。
秦斩赶到渒水岸边时,工匠们正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看着湍急的河水,一筹莫展。
“怎么回事?为什么停下来了?”秦斩走到工匠们面前,问道。
一个年轻的工匠抬起头,苦着脸说:“侯爷,这渒水水流太急,水下还有暗礁,楠木根本固定不住,刚放下去就被冲走了,还有两个兄弟差点被水冲走。”
秦斩走到河边,看着湍急的河水,眉头又皱了起来。他想了想,转身对工匠们说:“你们先别急,咱们先观察几天水流的情况,看看什么时候水流最缓。另外,让人去上游砍些粗壮的藤蔓,把楠木绑在一起,这样就能增加楠木的重量,不容易被水流冲走。”
接下来的几天,秦斩每天都守在渒水岸边,观察水流的变化。他发现,每天清晨和傍晚,水流会比白天缓一些,这是搭建桥墩的最佳时机。
时机成熟后,秦斩亲自指挥工匠们搭建桥墩。工匠们将楠木用藤蔓绑在一起,然后趁着清晨水流较缓时,将楠木放入水中。秦斩站在河边,手里拿着绳子,亲自拉着楠木,帮助工匠们固定。
水流依旧很急,楠木在水里晃动得厉害,好几次差点把秦斩拉进水里。陈武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好几次想上前替换他,都被他拒绝了。
“侯爷,您快上来,太危险了!”陈武大声喊道。
秦斩却没有回头,只是咬着牙,用力拉着绳子:“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能固定住了!”
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第一根楠木桥墩固定在了河底。工匠们欢呼起来,秦斩也松了口气,松开绳子时,才发现手心已经被绳子勒出了深深的红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下来的几天,工匠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又搭建了几根楠木桥墩。当最后一根桥墩固定好时,秦斩站在河边,看着河中间的桥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陈武走到他身边,笑着说:“侯爷,桥墩终于搭建好了,接下来就可以铺桥面了。”
秦斩点点头,看着远处的涂山,轻声说道:“隧道的漏水问题也快解决了,再过不久,咱们的运河就能打通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渒水的河面上,也洒在秦斩的身上。他的身影在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像是一座屹立在楚地山河间的丰碑,守护着这条即将贯通淮江二水的运河,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五、淮江贯通定南疆
时光飞逝,转眼间,运河的修建已经过去了一年。
这一年里,秦斩几乎天天都待在工地上,和民夫们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起面对困难。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原本挺拔的身影也显得有些消瘦,但他的眼神却依旧坚定。
涂山的隧道终于打通了。当最后一块岩石被凿开时,隧道里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秦斩站在隧道的中间,看着从两端透进来的光线,心里充满了激动。他知道,这意味着运河的关键工程已经完成,接下来,只要铺好河道,架好桥梁,运河就能正式通航了。
渒水的桥梁也已经完工。宽阔的桥面横跨在渒水之上,楠木做的桥墩稳稳地立在河底,桥面两侧的护栏上,还雕刻着简单的花纹。站在桥上,能清晰地看到淮水和长江的方向,仿佛能看到船只顺着运河,从淮水驶向长江的景象。
通航的前一天,秦斩让人在运河的起点——淮水岸边,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楚地的百姓们纷纷赶来,围在运河岸边,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
始皇帝也派来了使者,带着诏书前来祝贺。使者站在高台上,展开诏书,大声念道:“淮东侯秦斩,督造运河,连通淮江二水,功在社稷,利在民生。特封秦斩为淮江侯,赏黄金百斤,绸缎千匹。所有参与运河修建的民夫,皆免五年徭役,家中分得良田三亩。”
诏书念完,百姓们和民夫们都欢呼起来。秦斩跪在地上,双手接过诏书,声音带着几分激动:“臣,秦斩谢陛下恩典!臣定当守护好这条运河,为楚地百姓谋福祉!”
第二天一早,通航仪式正式开始。
一艘艘装满粮草的船只,从淮水驶入运河。船夫们站在船头,高声唱着楚地的歌谣,声音洪亮,充满了喜悦。船只缓缓驶过涂山隧道,隧道里的火把将船只照得通红,像是一条穿梭在山岭间的火龙。
秦斩站在渒水的桥上,看着船只从桥下驶过,心里充满了欣慰。他想起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山岭和湍急的河流,如今,却变成了贯通淮江二水的运河,变成了楚地百姓的希望之路。
陈武走到他身边,笑着说:“侯爷,您看,船只已经驶向长江了。以后,关中的粮草和货物,就能通过这条运河,快速运到楚地了。”
秦斩点点头,看着远处的长江,轻声说道:“不仅如此,这条运河还能巩固南疆的安定。楚地有了这条运河,就能更好地与关中连通,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正在这时,之前那位给秦斩递井水的老民夫,提着一篮水果,走到秦斩面前,笑着说:“侯爷,这是我老婆子种的橘子,您尝尝。要是没有您,咱们也修不成这条运河,也得不到这么好的待遇。”
秦斩接过橘子,剥开一个,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让他想起了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他看着老民夫,又看了看周围的百姓,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乡亲们的支持,没有工匠们的付出,就没有这条运河。”
百姓们听到这话,都纷纷点头,看向秦斩的目光里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使者走到秦斩身边,拱手道:“淮江侯,陛下让臣转告您,等运河通航稳定后,陛下想来楚地看看这条运河,看看楚地的百姓。”
秦斩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说:“臣一定做好准备,迎接陛下驾临!”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运河上,船只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随着水波轻轻晃动。秦斩站在桥上,看着船只驶向远方,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条运河不仅连通了淮江二水,更连通了楚地与关中,连通了百姓与朝廷。它会像一条巨龙,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守护着秦朝的南疆,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很多年后,当人们沿着运河航行时,还会说起当年淮江侯秦斩的故事。说起他如何身先士卒,与民夫们一起开凿运河;说起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打通隧道,架设桥梁;说起他如何为楚地百姓谋福祉,让这条运河成为了连接南北的纽带。
而那条贯通淮江二水的运河,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流淌着,见证着朝代的更迭,见证着百姓的悲欢,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一道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