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生产运动(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暗刃如锋》最新章节。

通过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农民公粮负担从占总收获量的14%降至更低水平,实现“耕三余一”的目标。

军队和机关单位自给自足,显着减少了对群众的经济索取,增强了群众对军队的信任?。

各根据地通过组织劳动互助社、变工队等形式,军队帮助群众春耕秋收,群众为部队提供生产工具和技术指导。

例如晋察冀边区军民联合开垦600万亩耕地,形成“战斗与生产结合”的协作模式?。

到1945年,边区军民普遍实现“丰衣足食”,部队自产粮食达1500万公斤,群众生活水平显着提升。

这种物质基础的改善,使军民关系从“生存依赖”升华为“共同奋斗”的伙伴关系?。

大生产运动对敌后根据地各方面影响深远。

通过开荒种地,陕甘宁边区1944年粮食产量达3.7万石,部分部队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向政府交粮?。

?粮食地突破,工业与手工业也取得了发展

各根据地发展纺织、造纸等手工业,晋察冀边区1943年工业品自给率达70%,基本满足军民需求?。

同时也取得了稳定根据地的财政与物价,减轻了人民负担?。

如粮食方面,公粮征收比例从1940年的13.58%降至1943年的9.75%,群众负担显着降低?。

?也抑制通货膨胀?,通过发展生产,边币流通量增加3倍,有效稳定了根据地物价?。

因为保障了根据地军民的?基本物资保障?,多数根据地实现"丰衣足食",部队自产粮食可供全军三个月消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通过编工队、合作社等形式,军民共同劳动,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产生了互助合作的新形式。

最主要是?培养了经济人才?,积累了大量经济建设经验,为战后经济恢复奠定基础?。

也?形成了形成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保障了军事物资供给。如根据地军民实现了粮食、被服、弹药等基本物资的自给或半自给。

还增强了部队战斗力,大生产运动使部队从单纯作战单位转变为亦军亦农的战斗集体。

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实行"战斗与生产结合"模式,既坚持对日作战,又通过开荒、纺织等生产活动维持生存能力?。

这种模式有效缓解了倭寇"三光"政策和国民党经济封锁造成的兵力损耗,使八路军、新四军在1942年兵力减少至40万后仍能保持战斗力?。

通过"公私兼顾"政策,根据地既保障了部队供给,又减轻了人民负担,使军民关系更加紧密?。

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为长期抗战提供了坚实群众基础?。

大生产运动积累了经济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既懂军事又懂经济的干部。

这些人才在战后成为新华夏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老人家评价评价这是"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