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食瓮公(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最新章节。

但官命难违,李老窑只得全员上阵,日夜赶工。

果不其然,由于赶工太急,烧出的陶俑次品极多。眼看交货日期临近,完成的合格品却不到一半。

更糟糕的是,连日来窑工们忙于赶制陶俑,无暇收集次品供奉食瓮公。李土生偶然注意到,食瓮公表面的光泽似乎暗淡了许多,那些原本已经愈合的裂纹又有重新出现的迹象。

这天深夜,李土生独自一人对着食瓮公发愁:“瓮公啊瓮公,您若有灵,就帮我们渡过这一难关吧...”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个苍老而浑厚的声音:“土生莫忧,老瓮自有办法。”

李土生吓了一跳,猛地回头,却见身后站着一位白发老翁,身穿陶褐长袍,面容慈祥,眼中却似有窑火闪烁。

“您...您是?”李土生惊得说不出话。

“承蒙李家三代照料,吸天地精华,受窑火淬炼,今日终得人形。”老翁微笑道,“我即食瓮公。”

李土生又惊又喜,连忙请老翁入座。

食瓮公道:“这些年来,我以次品陶器为食,实则是在吸收其中未散的土精火魄,修补自身,亦积蓄灵力。如今窑场有难,我自当回报。”

“可这次是要烧制琉璃陶俑,工艺复杂,急不得啊。”李土生叹气。

“我有一法。”食瓮公说,“今夜你将所有陶坯放入我体中,我以自身灵气滋养它们,明日开窑,必得佳品。”

李土生将信将疑,但还是照做了。当夜,他将已塑好形的陶坯全部放入老陶瓮中,而非往常的阴干架。

第二天开窑时,奇迹发生了——所有经过老陶瓮存放的陶坯,烧制后无不色泽鲜亮,釉面均匀,无一裂损!

窑工们欢呼雀跃,李土生更是对食瓮公感激不尽。

就这样,靠着食瓮公的帮助,李老窑如期完成了知府交代的任务。九十九套琉璃陶俑精美绝伦,知府大喜,免去了李老窑新增的税赋。

消息传开,石湾一带的窑场都知道了李老窑有个“食瓮公”,能保佑窑场兴旺。其他窑场也纷纷效仿,在自家窑场放置大瓮,供奉碎陶,希望也能养出这样的灵物。

然而半年后的一个深夜,一伙贼人潜入李老窑。他们是受竞争对手指使,前来破坏窑场的。

这伙人手持火把棍棒,见陶就砸,见架就推,眼看就要毁掉即将出炉的一窑精品。

李土生和窑工们被惊醒,冲出工棚与贼人搏斗,但寡不敌众,节节败退。

就在这危急关头,场院中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老陶瓮周身泛起炽烈的红光,如同窑中烈火,轰然炸裂!

无数碎陶片如雨点般射向贼人,打得他们抱头鼠窜。更神奇的是,那些飞散的陶片仿佛长了眼睛,绕过窑工,专打贼人。

贼人被击退后,窑工们围上前去,只见老陶瓮已炸成无数碎片,散落一地。

“食瓮公...它为了救我们...”李土生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正当众人悲痛之际,满地碎陶片忽然泛起柔和的光芒,缓缓升空,如同夏夜流萤,美不胜收。这些光点在空中盘旋片刻,然后纷纷落入窑场的泥土中,消失不见。

福伯忽然明白了什么,大声道:“大家莫悲!食瓮公不是死了,它是化入了我们李老窑的土中!从此以后,咱们窑场的每一寸土,都有着食瓮公的灵气!”

自那以后,李老窑的泥土果然变得不同寻常。用这里的土制陶,成品率极高,烧出的陶器色泽温润,质地坚实,远胜从前。

更神奇的是,若是用李老窑的土烧制陶瓮,放置久了,偶尔也会显现出几分灵性——有的能保持储水不腐,有的能助存放的果蔬保鲜更久。

李土生明白,这是食瓮公以另一种形式守护着窑场。他在原处重新塑了一个陶瓮,依旧沿用“食瓮公”之名,每日供奉碎陶片。奇怪的是,投入的碎陶片第二天总会消失无踪,仿佛真的被什么吃掉了。

“食瓮公一直都在。”李土生对孙子说,“它化作了我们脚下的土,窑中的火,手中的泥。只要我们对陶器心怀敬意,它就会一直保佑李老窑。”

岁月流转,李老窑的生意越发兴旺,“食瓮公”的传说也越传越远。后来,石湾陶器名扬海外,每每有客商问起李老窑陶器为何如此精美,窑工们总会笑着说:

“因为我们窑场有位食瓮公,它吃的是次品,吐的是灵气,护的是匠心,传的是我们石湾陶艺的魂啊!”

而那尊替代的老陶瓮,至今仍立在李老窑的原址上。每逢初一十五,仍有陶工往里面投入碎陶片,虔诚地说一句:“食瓮公,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