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骨箫(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最新章节。

老祭司翻找古籍,最后在一本破旧的《闽中海异志》中找到一段记载:“龙骨竹,海龙骨血所化,唯真情能动,唯真愿能破。”

“什么意思?”阿泉不解。

“意思是,只有真挚的情感和自愿的牺牲,才能破解龙骨竹的禁锢。”老祭司解释道,“具体怎么做,书上没说。”

阿泉失望而归,坐在海边发呆。手中的骨箫在月光下泛着苍白的光,像是某种生物的遗骨。

“你还在吗?”他轻声问。

“在...”海灵的声音比之前更加微弱。

“如果我继续吹箫,你还能存在多久?”

“不过三年五载...而后便会魂飞魄散,连轮回也不能入了...”

阿泉心中一震。他想起了这些年来,每当自己吹奏时那种奇妙的感受——仿佛不是自己在控制箫,而是被某种力量引导着,达到平日达不到的境界。原来那不是灵感迸发,而是海灵在耗尽自己的灵魂支撑他的技艺。

“如果我从此不再吹奏呢?”

“也不过是多延续十数年光阴...囚禁于此,与死何异...”

阿泉默然。他抚摸着骨箫,第一次感受到那冰冷的触感中蕴含的痛苦。这管被家族引以为傲的传世之宝,实则是一座精美的囚牢。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泉四处寻访,希望能找到释放海灵的方法。他问过寺庙的高僧、道观的道长,甚至远赴泉州城请教外国商人,可所有人都对龙骨竹一无所知。

转眼到了中秋,村里举办南音大会,父老乡亲都期盼阿泉能用那管祖传洞箫演奏一曲。阿泉推脱不过,只好答应。

那夜月圆如镜,海面平静无波。阿泉站在海边的戏台上,手持骨箫,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一曲下去,海灵又将损耗不少魂力。

“对不起。”他在心中默念,“这是最后一曲。”

他吹起《望明月》,这首本该表达思乡之情的曲子,在他的箫声中化为无尽的哀怨与渴望。台下听众无不落泪,就连海风也似乎停止了呼啸,静静聆听。

阿泉自己也被箫声中的情感震撼。那不只是技巧的展现,而是灵魂的呐喊。他仿佛能感受到海灵对自由的渴望,对广阔海洋的思念,百年囚禁的痛苦...

就在曲子达到高潮时,他忽然感觉到手中的骨箫微微发热,一个清晰的念头传入脑海:“让我唱最后一首歌...真正的海灵之歌...”

阿泉心领神会,放弃了原本的曲谱,任由手指和气息随着某种神秘的引导移动。一种从未听过的旋律从箫中流淌出来,那声音既陌生又熟悉,仿佛来自远古的记忆,带着海洋的深邃与辽阔。

台下的人们惊呆了,他们从未听过如此美妙又如此悲伤的音乐。有人看见箫管周围泛起了淡淡的蓝光,像是海水的波光。

阿泉闭目吹奏,脑海中浮现出奇异的景象:蔚蓝的深海,游弋的鱼群,皎洁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海面上,远处有歌声传来,空灵而自由...

他明白了,这就是海灵的记忆,是她魂牵梦绕的故乡。

曲终,余音袅袅,久久不散。台下寂静无声,所有人都沉浸在那种难以言喻的境界中。

阿泉睁开眼,发现手中的骨箫已经布满了细密的裂纹,像是随时会破碎。

他忽然明白了老祭司的话——“唯真情能动,唯真愿能破”。要释放海灵,需要他真心愿意放弃这管祖传的洞箫,甚至放弃自己赖以成名的箫艺。

没有犹豫,他向着大海走去。

村民们惊讶地看着他一步步走入海中,海水没过他的膝盖、腰身、胸膛,他却浑然不觉,只是高高举着那管骨箫。

在齐胸深的海水中,阿泉停下脚步,用尽全部的心力与情感,吹奏起来。

这一次,不再是任何南音曲牌,而是纯粹即兴的旋律,是自由的颂歌,是送别的祝福。他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仿佛与箫中的海灵交融,感受到她百年的孤寂与痛苦,也感受到她对自由的渴望。

箫声越来越悲壮,骨箫上的裂纹越来越多,蓝色的光芒从裂缝中透出。

最后一声音符落下,骨箫在阿泉手中猛然碎裂,化作无数闪着微光的粉尘。一道青烟从粉尘中逸出,在空中盘旋片刻,化作一个蓝衣女子的模糊身影,向着阿泉微微躬身,然后向着大海深处飘去,消失在月光下的浪花中。

阿泉站在海水中,手中空无一物,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喜悦。

回到村里,阿泉不再吹箫。他改学琵琶,虽然技艺平平,却乐在其中。有人问他为何放弃如此高超的箫艺,他只是笑笑说:“有些美好,不该以他人的痛苦为代价。”

每年中秋月圆之夜,人们总会看见阿泉独自来到海边,静静聆听海浪的声音。有细心的渔民说,那天的海浪声格外不同,仿佛夹杂着若有若无的歌声,美妙绝伦,像是来自深海,又像是来自星空。

而阿泉总是微笑着,仿佛能听懂那歌声中的话语——那是自由的欢唱,也是来自远方的感谢。

至于那管传奇的骨箫,则成了闽南一带口耳相传的故事。有人说曾在月明之夜,看见一位蓝衣女子坐在礁石上唱歌,那歌声能抚平风浪,指引渔船回家。渔民们称她为“海歌仙”,每逢出海,都会向她祈祷平安。

而阿泉的南音班社里,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学箫的弟子,必先学会尊重手中的乐器,因为它们不只是工具,也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