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忙碌的部门(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早,江彻就搭乘飞机,返回了南江省。
他没有直接回平江,而是先去了省城。在江氏中心顶层的办公室里,他见到了集团财务总监赵海,以及那几个他从香江高薪聘请来的金融专家。
“我们之前准备的,那个针对沪上‘飞跃’牌电视机的收购计划,准备得怎么样了?”江彻开门见山。
赵海推了推眼镜:“江总,已经基本完成了前期的资产评估和接触。飞跃厂这几年经营不善,濒临破,地方政府巴不得我们去接盘。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我们集团现在的现金流,大部分都压在辽城和集团自身的扩张上。要拿出这么大一笔钱,去收购一个烂摊子,风险太大了。”赵海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风险大,收益才大。”江彻看着窗外繁华的南江市,“我要的,不是一个电视机厂。我要的,是它的牌子,是它的全国销售网络,更重要的,是它作为沪上知名国企的这块‘金字招牌’。”
他转过身,看着赵海和那几个香江来的专家,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准备,成立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投资信-托基金’。我们江氏,出品牌,出管理。然后,向社会,特别是向那些手握重金,却找不到投资渠道的国营大厂,募集资金。我们用他们的钱,去收购,去改造,去盘活那些像‘飞跃’一样,有潜力,却陷入困境的企业。赚了钱,大家按股份分红。”
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金融专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1985年的中国,这套玩法,太过超前,也太过大胆了。这几乎是在政策的边缘,疯狂试探。
“江总,这……上面能批吗?”
“所以,我需要一个,让上面无法拒绝的理由。”江彻的目光,深邃如海。
与此同时,平江县。
吴主任的工作组,已经把整个平江搅得天翻地覆。
陶瓷厂和食品厂被勒令停产,每天的损失,都是天文数字。那些闻着香味来的南方客商,一看这阵势,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县里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热火朝天的投资氛围,瞬间降到了冰点。
刘建国和张爱民急得嘴上都起了泡,却又无可奈何。对方手握中央部委的尚方宝剑,他们一个县委书记,一个县长,根本说不上话。
全县的干部群众,人心惶惶。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财神爷”的江彻,如今,却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麻烦”。
沈知微这几天,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局里已经有风言风语,说她跟江彻关系不一般,这次引火烧身,连累了整个平江。
她不辩解,只是默默地,将所有工作组提出的“问题”,一条条整理归档,寻找着其中的法律和政策漏洞。她相信江彻,他一定有办法。
这天,江彻的父母,江建军和周桂兰,也听说了外面的风声,急匆匆地从家里赶到了县城。
老两口直接冲进了县政府大院,找到了张爱民的办公室。
“张县长!俺们家小彻,到底犯了啥事?咋外面都说,他是奸商,是坏分子?”周桂兰一进门,就红着眼圈问道。她一辈子要强,最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儿子的坏话。
张爱民看着这对朴实的老人,心里又是感动,又是愧疚。他连忙起身,又是倒水,又是安慰。
“婶子,您别急。小彻没犯事!他为我们平江做了多大的贡献,我们心里都有数!这……这是神仙打架,我们这些小鬼,跟着遭殃啊!”
江建军抽着闷烟,半晌才憋出一句话:“那……那现在咋办?俺们家小彻,会不会有危险?”
张爱民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平江上空阴云密布,所有人都觉得江彻这次在劫难逃的时候。
一份报告,由江彻亲自执笔,通过何卫国的渠道,直接递到了京城最高层的案头。
报告的标题,叫《关于运用市场化金融手段,盘活存量国有资产,解决国企改革资金困境的新思路——以辽城重机厂与沪上飞跃电视机厂为例的联动构想》。
报告里,江彻完全没提平江的事。
他用一种极具前瞻性和宏大叙事的笔触,深刻地剖析了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的最大困境——缺钱。
国家财政紧张,无法给所有亏损国企输血。改革,改来改去,最后都卡在了钱上。
怎么办?
江彻在报告里,大胆地提出了他的“产业投资信托基金”方案。
他提出,由江氏集团牵头,成立基金。然后,让那些改革成功,手里有了利润的企业,比如辽城重机厂,把钱投到这个基金里。基金再用这笔钱,去收购和改造其他有潜力的亏损企业,比如沪上飞跃厂。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改革成功企业”反哺“困难企业”的良性循环。国家的钱,一分都不用动。用市场的钱,去办市场的事。
这篇报告,如同一声惊雷,在京城的核心决策层,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何卫国在看到报告的当晚,就直接打给了江彻。
“你这个小子,真是每次都能给我搞出点新花样!”电话里,何老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欣赏,“这个思路,太妙了!它解决了我们一直以来,最头疼的问题!”
“但是,”何老话锋一转,“这个方案,太大胆了。很多人,思想上,转不过这个弯。阻力,会非常大。”
“所以,我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所有人都看到,不这么改,不行了的契机。”江彻在电话这头,平静地说道,“而这个契机,就在平江。”
何卫国沉默了。
他瞬间就明白了江彻所有的布局。
他这是在阳谋。
他把自己的大本营平江,当成了一个棋盘上的“劫”。钱立群他们想吃掉这个“劫”,来攻击江彻。
而江彻,却反手将这个“劫”,和整个国企改革的未来,和无数像辽城重机厂一样,嗷嗷待哺的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
你要动平江?
可以。那你就是在否定市场化改革的成果,你就是在扼杀国企改革的新希望。
这个责任,谁,能担得起?
“我明白了。”何卫国深吸一口气,“小子,你放心大胆地去做。天,塌不下来。”
第二天。
正在平江县“指导工作”的吴主任,接到了一个从京城打来的,让他浑身冰凉的电话。
电话是钱立群副部长亲自打来的。
电话里,钱副部长的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恼火。他没有多说什么,只下了一道命令。
“立刻结束检查,回来。”
吴主任懵了。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能听出部长语气里的挫败。
当天下午,之前还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工作组,就灰溜溜地撤走了。
他们走的时候,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像是逃跑一样。
消息传出,整个平江县都沸腾了。
刘建国和张爱民激动得,在办公室里,狠狠地拥抱了一下。
周桂兰和江建军老两口,喜极而泣。
沈知微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重新变得明媚的阳光,只觉得心里一块大石头,轰然落地。她拿起那份被工作组批得体无完肤的材料,用笔,在上面重重地画了一个叉。
然后,她拿出了一张新的纸,重新写下了标题:《关于平江县涉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补充细则》。
她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释然而骄傲的,温柔微笑。
她知道,那头巨龙,不仅守住了自己的巢穴。
更用一场惊天动地的反击,为自己,也为这个时代,撬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空的大门。
而她,要做的,就是努力跟上他的脚步,为他守护好,这片他梦开始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