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颇具影响力(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最新章节。

就在他回到平江的第三天,京城几份颇具影响力的行业内参和报纸上,开始出现一些“深入思考”国企改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点名不道姓,却字字句句都透着一股酸味。

有的说,要警惕某些“海外热钱”借改革之名,行“吞并国有资产”之实。

有的说,所谓“产业基金”,不过是西方资本市场玩剩下的把戏,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动摇国本。

还有的,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高薪”,质问凭什么一个厂长的工资,能比一线工人高出几十上百倍,这是在制造新的不公,破坏工人阶级的团结。

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支毒箭,精准地射向江彻那个尚未出世的“产业投资信托基金”。

赵海从省城打来的电话里,声音充满了焦虑:“江总,已经有好几家之前跟我们接触过的大厂,态度开始变得暧昧了。他们嘴上说着支持,但一提到出钱,就开始打哈哈,说要‘再研究研究’,要‘等上级的明确精神’。”

江彻知道,这就是钱立群的目的。他要用舆论,制造一种“政治不正确”的氛围,让所有潜在的合作者,都心生忌惮,望而却步。

你想跟我江彻合作?那你就要做好被扣上“资本主义走狗”帽子的准备。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却事关生死的舆论战。

江彻没有选择在报纸上跟对方打口水仗。他很清楚,在当前的话语体系下,他一个“个体户”出身的商人,跟一个手握权柄的副部长去辩论“姓社还是姓资”,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用事实说话。

用一个无可辩驳的,巨大的成功,去堵住所有人的嘴。

而“飞跃电视机厂”,就是他选定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战场。

飞跃厂位于沪上西郊,曾经是全国电视机行业的骄傲。当江彻一行人的轿车驶入厂区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厂区很大,但处处都透着一股衰败的气息。墙皮剥落的办公楼,杂草丛生的花坛,以及在风中吱嘎作响的破旧车棚。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有气无力,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眼神里看不见半点光彩。

厂长办公室里,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头发花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老厂长,姓周。

周厂长很客气,也很无奈。他给江彻他们泡了茶,然后就开始大倒苦水。

“江总,不瞒您说,我们飞跃厂,现在就是个空架子了。”周厂长叹着气,“技术,还是三十年前苏联专家的老一套。设备,十几年没更新过了。年轻人,有点本事的,都跳槽去了南方的合资厂。留下来的,都是我们这些老家伙,混吃等死。”

“我们的飞跃牌电视机,前几年在全国还算叫得响。可现在呢?人家索尼、松下的彩电,画质又好,样子又漂亮,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市场全抢走了。我们去年一年,仓库里积压了五万多台黑白电视机,送人都没人要。”

赵海和几个金融专家听得直皱眉。这已经不是一个烂摊子了,这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他们实在想不通,江总为什么非要收购这么一个企业。

江彻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提出了一个要求:“周厂长,能带我们去车间和仓库看看吗?”

“当然可以。”

在总装车间,江彻看到了那些被时代抛弃的生产线。工人们用着最原始的手工方式,组装着笨重的,外壳粗糙的电视机。效率低下,品控更是无从谈起。

在一个角落里,江彻看到一个年轻的工人,正偷偷地用一块砂纸,打磨着一个电视机的塑料外壳。他的动作很认真,很专注,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他叫马小军,是我们厂里技术最好的钳工。”周厂长介绍道,“他总说,咱们的模具太粗糙,边角剌手,非要自己动手打磨光滑了才肯装上去。唉,傻小子一个,有什么用呢?磨得再光滑,它也还是个没人要的黑白电视。”

江彻走到那个叫马小军的工人面前,拿起一个他刚打磨好的外壳。那触感,果然圆润光滑了许多。

“为什么这么做?”江彻问。

马小军被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吓了一跳,涨红了脸,半天才憋出一句:“我……我爸以前也是飞跃厂的。他说,咱们飞跃厂出去的东西,不能丢人。”

江彻看着他,笑了。

随后,他们又去了仓库。当那扇沉重的铁门被打开时,一股霉味和灰尘扑面而来。巨大的仓库里,堆满了小山一样的电视机,上面盖着厚厚的防尘布。

周厂长拉开一块防尘布,露出了下面那些崭新的,却又已经过时了的“飞跃”牌电视机。

“江总,您看,五万三千七百台。这就是我们飞跃厂,最后的家当了。”周厂长的声音里,充满了苦涩。

赵海他们看得直摇头。这哪里是资产,这分明是五万多吨的电子垃圾。

江彻却走上前,轻轻地敲了敲一台电视机的外壳。然后,他转过身,对周厂长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厂长,这些电视机,我全要了。”

“全……全要了?”周厂长以为自己听错了。

“对,全要了。”江彻重复了一遍,“不仅如此,我还要追加一笔投资,更新你们的生产线。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要你们飞跃厂,从厂长到每一个工人,都把你们压箱底的真本事,全都给我拿出来。”江彻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一款全新的,能跟索尼、松下掰手腕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彩色电视机,摆在这条生产线上!”

这番话,掷地有声。

周厂长的眼睛,慢慢地,亮了起来。那些跟在后面的车间主任和老技术员,原本麻木的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被遗忘了许久的激动。

他们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眼里,那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和一种……近乎疯狂的魄力。

当天晚上,江彻没有去住五星级的和平饭店,而是直接住进了飞跃厂简陋的招待所。

他让赵海和金融团队,连夜开始对飞跃厂进行资产核算,准备收购方案。而他自己,则和周厂长,还有那个叫马小军的年轻工人,以及几个老技术员,在会议室里,摊开了一张巨大的白纸。

“我们要做一台什么样的电视机?”江彻把一支笔,放在白纸中央。

“要……要彩色的。”一个老技术员说。

“要遥控的!现在都流行遥控器!”马小军大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