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微信传情渐相知(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德云小趣事》最新章节。
回到宿舍,我第一时间点开了孟鹤堂的微信对话框。他的头像是一张侧脸照,光线柔和,嘴角微微上扬,眼神温和。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什么也看不到。我盯着对话框,手指悬在屏幕上,不知道该发些什么。说“谢谢”好像太生硬,说“今天很高兴见到你”又显得太刻意。
林薇凑过来看:“怎么了?不敢发消息啊?”
“有点紧张,”我实话实说,“不知道说什么好。”
“怕什么,”林薇拍拍我的肩,“就说谢谢他昨天救你,再问问他手机是不是真的没事,这不就打开话匣子了嘛。”
想想也是,我深吸一口气,编辑了一条消息:“孟老师,今天谢谢您又跟我们打招呼,还加了微信。昨天您的手机真的没事吗?如果有问题一定要告诉我们,我们来处理。”
发出去之后,我就一直盯着手机屏幕,心里七上八下的。过了大概十几分钟,手机“叮”地响了一声。我赶紧拿起来看,是孟鹤堂回复的:“没事没事,手机真的好了,不用放在心上。倒是你,昨天呛了水,今天有没有不舒服?”
看到他的回复,我心里一暖,连忙回复:“我今天很好,完全没事了,让您担心了。”
“没事就好,”他很快又回了过来,“以后钓鱼可要小心点,找个安全的地方,别再掉水里了。”
“嗯嗯,我记住了,谢谢您提醒。”
简单的几句寒暄,让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他真的很温柔,明明是我应该感谢他,他却一直在关心我有没有事。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并没有频繁聊天,只是偶尔他会在朋友圈发一些演出的照片或者生活中的小趣事,我会点个赞,有时也会评论一两句,他看到了也会回复。这种淡淡的互动,让我觉得很舒服,既不会觉得尴尬,又能保持着联系。
有一次,他发了一张后台的照片,照片里他和周九良穿着大褂,对着镜头比耶,脸上带着疲惫却开心的笑容。我评论说:“孟老师和周老师演出辛苦了,要注意休息啊。”
他回复:“谢谢关心,习惯了,不累。”
看着他的回复,我能想象出他说“习惯了”时那种轻松的语气,心里却有点心疼。他们在舞台上光鲜亮丽,背后却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
随着微信互动的增多,我对孟鹤堂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有一次聊天,我提到很喜欢看德云社的相声,他就跟我聊起了德云社的一些事情,还提到了很多师兄弟。
“我们德云社啊,就像一个大家庭,”他在微信里说,“师兄弟们平时打打闹闹的,但关键时刻都很团结。”
他跟我讲了岳云鹏小时候的趣事,说他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笨手笨脚的,没少挨师父骂,但他特别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还讲了周九良,说他看着高冷,其实内心特别暖,平时话不多,但心里什么都清楚。
“对了,你见过烧饼吗?”有一次他突然问我。
“烧饼?就是那个头发卷卷的,特别活泼的老师吗?”我在电视上看过。
“对,就是他,”孟鹤堂发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他那头发不是卷的,是烫的,天天跟个小太阳似的,精力旺盛得很,我们都叫他‘饼哥’。”
他还跟我讲了张鹤伦,说他特别能唱,各种小曲小调信手拈来,就是有时候有点“疯”,舞台上跟个“窜天猴”似的。还有张九龄、王九龙,一对年轻的搭档,活力十足,深受年轻观众喜欢。
“还有栾云平,我们师哥,”孟鹤堂说,“他可是我们这儿的‘总队长’,平时特别严肃,管我们可严了,不过人特别好,很照顾师弟们。”
听着他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师兄弟们,我仿佛也走进了那个热闹的大家庭。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却又相处得那么融洽,让人觉得很温暖。
有一次,孟鹤堂发了一张群聊截图给我,是他们师兄弟的聊天记录,内容是商量着什么时候一起聚餐。截图里,岳云鹏在群里喊着“我要吃火锅”,烧饼跟着起哄,周九良只回了一个“嗯”,栾云平则在安排时间,让大家报有空的日子。
“你看,这就是我们师兄弟,”孟鹤堂说,“天天就知道吃。”
我看着截图里热闹的对话,忍不住笑了起来。能在这样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团队里工作,一定很幸福吧。
除了聊德云社的事情,我们也会聊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我会跟他分享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他也会跟我讲一些演出后台的故事。
有一次,我抱怨说期末考试快到了,复习压力很大,每天都睡不够。他回复说:“复习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适当放松一下。我以前考试前也是这样,恨不得把书吃进肚子里,后来发现越急越学不进去。”
他还跟我分享了他的复习方法,虽然是针对他们背段子的,但核心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要循序渐进,劳逸结合。他的话像一股清泉,浇灭了我心里的烦躁,让我觉得轻松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